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进一步查明岩脚—牛倮河铅锌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区域成矿背景,深入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组合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同时对控矿构造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I1、I3及I4矿体赋存于下白垩统景星组地层内,I15、I16矿体则赋存于中侏罗统和平乡组,含矿岩性均以石英砂岩及泥质砂岩为主;有用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为主,多呈细脉、细网脉状及团块状产出,表现出典型的后期叠加特征;矿化(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NE向的F10及近SN向的F4、F5为含矿断层,近EW向的断层与褶皱则共同控制着矿体产状;矿床受早期沉积成矿作用及多期次构造作用的叠加改造,属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地层岩性、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是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独玉矿床成矿期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独玉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入手,依据其形成条件,着重探讨了独玉矿床的成矿期各阶段特征,试图建立新的独玉矿床的成矿机理和过程——成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独玉的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汝州市鳌头矿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出露一般,矿石品位、厚度中等,是滨海湖泊相沉积矿床.晚寒武纪灰岩是本区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该区矿床受中石炭统本溪组地层、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地貌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矿业生产不断发展,对于铅锌矿床开采以及找矿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能够更好的探寻铅锌矿床的分布以及含量,本文对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问题及控矿地质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我国广泛分布,是我国富铁矿石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主要铁矿床类型之一.文中通过对大冶铁矿床矿体的成矿过程、成矿作用及控矿规律等的分析,为以后此类矿床的找矿和探矿提供资料,同时还能为矿山深部找矿勘查和工程布置提供参考,此外能为今后在盲矿和隐矿找矿勘查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东峰顶金矿区破碎带型金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成份、成矿期次、金的富化、围岩蚀变等特征的研究,指出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梅田铜多金属矿区地处于福贡—镇康成矿带,矿区内已发现了铜、铅锌大小矿体7条.本文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等方面对该矿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杨梅田铜多金属矿属与多期次热液叠加的碳酸盐岩蚀变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沙溪铜矿床是典型的板内斑岩型矿床,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境内.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典型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沙溪矿床是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目前发现斑岩型铜矿床中的储量最大的矿床,前人勘探工作表明该矿床外围和深部仍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勘查沙溪矿床的野外地质情况,重新编录了相关钻孔,确定了沙溪矿床的蚀变类型以及矿化分布情况,据此建立矿床的矿化带和蚀变带分布模式.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和流体包裹体测温工作,对沙溪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厘定,确定了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成矿物质的沉淀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河北玉泉岭铁矿的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矿石的物质组成、类型及结构构造等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矿床成矿规律,建立了本区的找矿标志,对本区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三水型铝土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除了超基性岩和纯石英岩外,其他所有的岩石在某种条件下均可成为三水型铝土矿床的成矿母岩。我国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纬度不大于北 纬26℃的温湿交替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年降雨量不小于1000mm的低缓山丘最有利于成矿,成矿时间不得短于第四纪。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汉语方言在贵州方言中有特殊的地位,其内部包括湖广、桂北、川黔三种西南官话类型,另外还有属于湘方言的“酸汤话”。讨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深化贵州方言研究。文章认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的直接结果。黔东南汉语方言在明朝时期渐具雏形,清代“开辟苗疆”时期在州内各县基本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移民来源、历史区划、民族语言、自然地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同石炭一二叠纪煤系沉积物的碎屑特征分析,提出沉积物来源方向和陆源区域位置,揭示陆源区构造背景的演化对沉积物源组分的影响,为大同进行古生代煤岩层对比、预测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乡土志是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产物,是乡土教材的发端,随着地域不同其纂修情况也各异。贵州乡土志出现于清末,受地方志的影响。整理清末及民国时期贵州乡土志,评述其纂修特色,对研究贵州地方性知识,探讨贵州乡土教材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皖西大裂谷园区的地质地貌考察,以及对皖西大裂谷形态特征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初步得出其地学成因机制:①大别山构造抬升形成的山前盆地---凤凰台盆地构造是形成皖西大裂谷的构造背景;②凤凰台组砾岩与砂岩互层是其物质基础;③区域构造断裂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前提;④重力崩塌作用、流水作用以及风力作用等是其进一步不断深入侵蚀的外力基础。对皖西大裂谷地学形成机理的探究,有助于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价值的实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独玉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独玉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中段,其成因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利用岩石化学方法判别及ESCORT专家系统分析可知,独山岩体属于发育在秦岭洋洋壳上的岛弧火山岩,它为独玉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随着秦岭造山带的逐步形成,该岩体在断裂、挤压作用下被抬升至地表,从而形成孤立的岩体——独山岩体。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发展的能力,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十八大”精神赋予的艰巨使命等方面,阐述了贵州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分析了所面临的不利因素.作者认为如何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加大步伐、加快速度发展贵州,让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贵州各族人民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在贵州的大山中形成了山上、坝子等聚居的分布特点,分布于山间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则是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建筑这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在这样 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本民族的建筑符号特色.在丰富多彩的民族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中,石板房成为贵州中部最具特色的布依族民居之一.  相似文献   

18.
政府行为对文化的形成、传播和传承起着重要的影响。唐和五代是闽南文化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唐初和唐末中原人的两次大规模入闽,建立政权,并利用多种行政手段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河洛文化在闽南地区传承、传播和发展的措施,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性特征的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伦理法”是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与儒家的道德观紧密相连的,独成一体的世界早期法律发展的基本形态之一。文章主要从整体和根本精神上探析中国传统法文化,认为:中国伦理法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理论基础是儒家宗法伦理体系,政治基础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20.
黔东北地域是古代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长期的文化流变中,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该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变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与乌江中下游地域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变迁、建置沿革、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状况以及统治措施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