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但只有在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才可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把握课堂.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2.
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目前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大多数还属于记忆性的问题,其次是推理性问题,至于有分析、判断、比较、发现、评价的问题还是较少的.因此,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不断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创新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数学课程改革中,问题的设计方式和呈现方式是课程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的一些做法和看法.1基于数学思想创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东辉 《成才之路》2010,(34):26-26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教师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问题情景创设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下面本人就问题情景的创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情景。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教师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白奋彩 《甘肃教育》2004,(12):41-41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注入,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对概念、定理、公式及解题过程等若干结论的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教师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没,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杨林 《考试周刊》2011,(22):167-168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设计适当的质疑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取得认知思维的高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并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知.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通常由问题情景开始,并以解决情景中的问题为目的.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实质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唤起情趣和思维,使其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优质的数学课堂活动设计要有利于新认知的生成,更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设计优质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依据不同课型,设计多元的学习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在实践层面把课改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正>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和思维的灵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的方式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下面我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创设情境能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知识知识学生学习的外因,这  相似文献   

9.
以问答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数学课的常见形式。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现象,激活了师生的双向活动,充分体现"生本"原则。我们应当意识到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创新意识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着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是极其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设计的质量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作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并提出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四种优化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用问题设计这把"金钥匙"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锁、智慧之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思维活动展开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讲究数学思维教育方式,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不断受到思维方法的具体熏陶、感应和体验。如何设计导语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悦而又亢奋的氛围中,自然而又亲切地进入新课,对提高课堂效益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在以体现思维之美而著称的数学课堂中,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导航,使得课堂精彩纷呈.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切入点,设计有效的问题,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以体现思维之美而著称的数学课堂中,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导航,使得课堂精彩纷呈.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切入点,设计有效的问题,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若干案例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个原则。1 问题设计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认知主体,知识只是在它与认知主体在建构活动中的行  相似文献   

16.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单纯的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要重视教学设计的转变.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设计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以学生认知活动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活动中心进行设计,让课堂实现教师、学生、教材资源、师生生活资源的自由沟通.“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就是将课堂学习目标转换成学习任务,以自学探究引领学生进行初始认知活动,以问题与反思引领学生参与深层次认知活动,以诊断评价引领学生弥补、矫正认知结果,以系统总结引领学生建构个体认知体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式.本文以“光…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阶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低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如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不善于启发学生;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忽视学生的提问……  相似文献   

18.
龙启锦 《教育与职业》2006,(24):175-176
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的情境,并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旨在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课本一道习题的教学,谈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教学过程可简单地描述为:提供一种“开放式”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的讨论、观察、思维等,最后获得结论。开放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师活动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开放式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环节,具有不确定性。在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忽视教师活动的设计,而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根本很少考虑。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要通过多方面的设计来体现其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