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听了一节省级公开课,课题是“认识钟表”。在发给听课教师的教案上,上课教师写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认识钟表的组成,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读、写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3.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关注了各个方面,不仅有教学方…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出钟表上所表示的时刻;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小时=60分”,培养学生初步的时间观念。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科学地使用和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知道1小时=60分,能掌握时刻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近整时的时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时、分的认识。2.…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听了一节省级公开课,课题是“认识钟表”。在发给听课教师的教案上,上课教师写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认识钟表的组成,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读、写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一分有多长”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示出来,学生不容易接受。如何让二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地掌握“分”这样抽象的时间概念,是教师在执教之前倍感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犤教学目标确定犦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分=60秒;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在“认识钟表”和“认识时间”的基础上,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认识钟表,尽管这里是第一次学习,但钟表在生活中很常见,一年级新生在幼儿园、在家里,对这个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课前,我对全班25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调查,知道…  相似文献   

6.
一、学习背景《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时、分、秒”“24时记时法”“年、月、日”等知识的起始内容,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后段知识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与钟表经常接触,并有所认识,但不系统,水平也不一致。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进行。考虑到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年龄特征之一。我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7.
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或现象的观察随意性强,认识深度有限,他们的生活经验零乱,体验深度不够,尚不能抽象到理性水平。教师布置写话、写日记练习,他们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说些什么,写些什么,对写话常常产生一种畏惧情绪。对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即常说的“内化”“建构”)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三八妇女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练习2中的一项综合性练习。该练习通过让学生“做”——做一张贺卡;“写”——写一句祝贺的话;“问”——不会写的字问老师,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为本次练习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并指导学生做一张贺卡,并写上一句祝贺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教材以一组情景图“小明的一天”为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很小,刚刚入学,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学生每天都会按照一定的时间起床、睡觉、上学、放学。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也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有所感知。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该…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听了两位教师分别上的二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一课,她们的教学观念不同,方法有别,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一)观察钟面: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有关钟面知识)。(二)认识时分:1、先认识整时;2、再认识几分;3、最后认识几时几分。(三)认识时与分的关系,体会1分钟有多长。(四)练习读时间、写时间、拨时间。(五)比赛看谁拨得快、识得准。结果一节课非常紧张而且拖堂5分钟,最后在练习和比赛中仍有6位同学拨错或读错时间;经课后测试,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学会。  相似文献   

11.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我为什么要老调重弹呢 ?因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自己应有阅读的自主权,可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程式化的阅读教学,即阅读教学活动总是按照“预习课文—分析讲解—总结练习”的模式安排。课堂上总是教师出题目,学生做;教师提问,学生答;教师做分析讲述,学生抄写记录等等。本来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亲口尝尝“梨子味道”的学习活动,或由教师包办代替,或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二是“应试型”的阅读教学,即…  相似文献   

13.
三年级作文片断训练之我见福建同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翁耀波一、指导观察.选择材料。处于由练习写话向写片断过渡的三年级学生,初写作文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如果仅靠教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加强观察的指...  相似文献   

14.
在培智教学的一次校际公开课的研究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上海版实用数学第八册的《钟面的认识》一课时,最后用课件展示了“钟表的发展史”,意在向智障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体验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有趣的钟表”活动课设计梧州市教研室廖金铃梧州市民主路小学岳雪琴“有趣的钟表”是我上完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时、分、秒》后设计的一节活动课。目的是通过介绍时钟发展的历史,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通过看钟面时间的练习,拓宽视野,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教...  相似文献   

16.
[案例]笔者曾听过一节二年级《时、分的认识》的展示课。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本课知识点繁杂,执教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活动化教学的设计:(1)引入新课,猜谜语。(录音播放了4个有关时间和钟表的谜语,虽然学生经过思考最终都猜出来了,但是花五分钟时间用不同的谜面打同样的谜底,显得重复。)(2)认识钟面,观察小组内学生自带的各式钟表。(学生拿出各式各样的钟表,有像小猫、小狗、小熊的,有的一按按钮就发出鸡叫、狗叫声的,还有的放在桌上就不停地摇动和点头的,学生看到这么多奇异的钟表非常兴奋。)(3)巩固钟面知识,让学生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练习,要在精讲的基础上进行,要让学生能在课堂内有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课堂成为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去设计课堂练习呢?具体地说,设计练习时必须坚持以下“五性”:1.激发兴趣如《荷花》一课,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在讲完第四段后,设计这样的练习:录音播放恬静的音乐,渲染荷花静态的美景,让学生听录音,想象“我”变成一朵荷花,并以“我是一朵荷花”为题说一句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2.…  相似文献   

18.
三年级是学生的习作起步阶段。小练笔篇幅短小、易练习,是教师提升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的“利器”。文章提出提升小学生写段能力的策略:首先,仿写为先,通过多元场景仿写、对象替代仿写、句式承袭仿写,让学生言语迭代升级;其次,多维续编,让小练笔合“情”合“理”;最后,通过补写护航,让小练笔段中添“花”,让每个学生敢写、会写、乐写,全面开启他们的“悦写”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上册.课文《在家里》,教学这一课时我确定了教学目标:1、认识“沙、发、报”等’14个生字;2、会写“上、下、工、个”4个字;3、认识一种笔画“、”。教学重点是:认识14个字.会写4个生字。教学课程设计如下: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看图认读词语,并画出生字.反复认读.借助熟字记生字.也可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出示完生字之后.教师不必急于教读。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生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并出示生字卡片让他们一一认读。这样即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认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学、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有多种说法的情况下,教师不磐限制,而是引导他们交流。初步体现识字的乐趣。2、教师还可设计多种形式,以达到复习巩固本课生字。例如:可用生字卡片做组词游戏。同桌一人组一个至两个。比一比看谁组的多,这样学生从组词中加深认识生字。达到巩固生字的作用;学生可当小老师领读认识的字。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领读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同桌对桌,组内指读,全班指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等。在大部分学生会读基础上可开展识字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如开展“看谁读得又准又快.读得又多”等认字竞赛。充分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总的来说,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学。教师只做些必要的引导.教师的最终作用在于如何让学生快乐识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3、进一步巩固识字。对于本课的生字,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字形分析.而应在练习或生活中巩固识字,使识字真正成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师还可做选字游戏.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生字,口头填空。4、指导书写。本课共有4个生字,让学生先认读一。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字说一说是怎样记住的。再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对刚学写字的学生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范写中结合生字教基本笔画名称“、”。然后学生先自己看范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试着描一描.教师提示学生按笔画顺序书写。在练习上还应给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同样的要求,使学生认识到识字写字的乐趣。5、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收集一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今天所学的生字.进一步增强生活与识字的紧密联系。使叙述识字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0.
案例:“认识大约几时”在一次数学新教材课改专题研讨课活动中,三位教师执教的课题都是一年级第一册“钟表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认识“大约几时”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获取知识呢?三位老师就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实施了不同的教法。第一位教师课前教学设想: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借助课件直观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方法。紧接着用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深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新知。课堂情景描述:认识7时整后,教师用课件同时出示“大约7时”的两个钟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