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校二年级数学教师塔娜老师上了一节生本研讨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基本上采用了黄爱华老师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机勃勃,学生乐此不疲。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思维被充分激活。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思考得深刻,理解得透彻,的确是一节好课。我想起好多年以前我校的杜小霞老师也曾用黄爱华老师的这一设计上过这节  相似文献   

2.
“循环小数”这部分知识概念多。比较抽象.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不容易理解,故而鲜有老师选择“循环小数”作为公开课教学的内容。黄爱华老师用他的课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和魅力。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将课堂演绎得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黄爱华,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近些年,他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所有听过黄老师作课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原副理事长周玉仁老师更是赞叹道:“以其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精湛的教学方法、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创设了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在愉快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快,显示出他独特的教学风格。”黄爱华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怎样形成的?也许从他娓娓道来的成才之路以及本专辑的其他几篇文章中我们能够悟出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细节的魅力     
曾有幸听过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一节课——《比较数的大小》,课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老师把学生分成“黄河队”和“长江队”,  相似文献   

5.
<正>我校自2014年实施生本教育实验以来,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成了数学课堂追求的明确目标。当我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确定为生本教育研讨课的教学内容时,大家一致想到了黄爱华老师经典的教学设计。于是我认真研读黄爱华老师被评价为"智慧如云,灵动如风"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领会其要义,明确其操作步骤,做足课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在没有亲眼目睹过黄老师、没有亲耳闻过黄老师的课之前,所听到的众人对黄老师的"同声合唱"。他呈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之精妙、语言之精辟、指导之精巧,自不用多言,尤其他的课堂时时彰显的人文关怀不得不让人认为"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然而看我们的身边,看我们的课堂,又有多少人文关怀在无声地流失。新课程呼唤的新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我们  相似文献   

7.
汤雪峰 《河北教育》2007,(12):27-29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超级好玩的数学课,你知道是什么老师上的吗?特级教师!超级幽默!”这是孩子们眼里黄老师的数学课堂。对于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的课堂教学艺术,有人说“创造了活的数学课堂”,也有人说那是“充满数学智慧的精彩课堂”。凡是孩子们喜欢的制作、游戏、故事等等,在他的课里都运用得那样的自然,使得每节课都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使得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的堆砌,使得数学不再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在孩子们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8.
“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所有与黄爱华老师相处过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君不见,黄爱华老师呈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之精妙、语言之精辟、指导之精巧……一、教学内容———取之有道优秀的教师或者说是名师,总是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艺术的加工。或抛开教材选内容,融合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学习过程呈现勃勃生机;或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容颜焕发”。黄爱华是一位名师,自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或重组上有着独到之处。(一)从生活中来数学源于生产和生活,反过来又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这是人所共知…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现在的科学课堂似乎又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听过很多公开课,有刚入职的新教师,有比较有名的骨干教师,给我们听课的老师一个字"累",一节课的容量比较大、环节特别多,活动一个接一个,老师就怕掉了一个活动,听课老师尚且这么累,对于上课老师来说就只有两个字"很累"。试问一堂"累"的课,课堂教学能有多高效?学生喜欢"累"的课吗?在这种"累"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能体现吗?因此我想到了"简约课堂"。"教师教的轻松,学  相似文献   

10.
“圆的认识”可谓是深受公开课老师所垂青的课题,多年来.这一课的教学已经被诸如黄爱华、华应龙、张齐华等名师们演绎了各种广为流传的版本.演进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新的观点和亮点出现.令人叹为观止。前不久.我在集团内一次研讨活动中挑战此课,有效汲取名师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1.
笔者听过不少科学课,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拖堂是公开课活动中的常客,在常态课中却比较少见。这一现象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是老师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导致了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失常?是常态课中老师胸有成  相似文献   

12.
问:公开课多是几何课、活动课、探究课,而较少有人上计算课、复习课,您对公开课的选题有什么感想?答:不可否认,公开课具有展示、示范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老师上公开课,往往要考虑到课堂的现场效果。几何课、活动课、探究课,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出,课堂气氛活跃,容易吸引听课的老师,赢得更多的掌声,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而计算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好组织,不容易“出彩”。再加上这些老师多是借班上课,教学进度不好把握,所以计算课在公开课上很少出现。上复习课难度就更大…  相似文献   

13.
当你在为一节天衣无缝的公开课而喝彩,为一堂耳目一新的示范课而叫绝的同时,是否有一种憋在内心深处的疑问:你们平时也是这样上课的吗?开课者当然难以正面回答,而有些执教者则会直言:我们这是按照“标准化”“理想化”的课型来组织的。“标准化”“理想化”的课型虽然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标准化”“理想化”并不等于“实际化”,一堂好的公开课、示范课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能给听课同行带来探索的启迪、创新的思考和教学资源共享的效果。老师像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学生恰似一组配合默契的演员,这种利用课堂为“舞…  相似文献   

14.
每次“欣赏”完一节公开课,我都会问学生同一 个问题:你们喜欢这节课吗?为什么喜欢? 回答一: 生:喜欢!因为公开课上不论回答的对与错,老师都不会批评我们。 生:很喜欢!!因为上公开课就没有太多的作业了。 生:非常喜欢!!!因为上公开课之前,我们都“预习”过了,所以一点都不难懂,上起来很“轻松”,很“快乐”。 学生的回答真实得让我害怕。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请看一看老师的脸上有什么变化?”老师由一脸严肃改为一脸的春光灿烂。“老师,你镶牙了。”老师一愣,“小朋友,你们没看出老师笑了吗?”这是在某一幼儿园教师公开课上发生的一幕。  相似文献   

16.
孙巧贤 《辅导员》2015,(6):47-48
时下“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口号响彻整个教坛,各地各校纷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硬要构建出一套“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对此,我颇为困惑:高效课堂一定要讲究什么模式吗?有一种“模式”适合每一册每一课课文吗?用同一种模式真能成就高效课堂吗?直到吉春亚老师来给我们进行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的培训后,这个困扰我多时的问题得以解决。培训讲座中,吉老师在介绍各地  相似文献   

17.
邱学华 《广西教育》2010,(10):31-31,34
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将其浓缩成一句话:创造活的数学课堂。我们也无意给黄爱华老师的教学冠以“XX模式”的意思,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你想要给他的教学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概括,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黄爱华老师“活”的数学课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羊与大灰狼     
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给小朋友们讲“羊与大灰狼”的故事,大意是:一只小羊因为贪玩,离开了羊群,结果被大灰狼吃掉了。老师启发道:“如果小羊老老实实地呆在羊群里,就不会被吃掉了,对吗?”课下,两位家长议论说:“让孩子这样老老实实地呆着会使孩子变得循规蹈矩,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与创新思维。”老师的引导有问题吗?家长的担心多余吗?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超级好玩的数学课.你知道是什么老师上的吗?特级教师!超级幽默!"这是孩子们眼里黄老师的数学课堂.对于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爱华的课堂教学艺术,有人说"创造了活的数学课堂",也有人说那是"充满数学智慧的精彩课堂".凡是孩子们喜欢的制作、游戏、故事等等,在他的课里都运用得那样自然,使得每节课都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使得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的堆砌,使得数学不再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许多老师感到很困惑,“现在该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有的公开课,执教者教学如行云流水,教学环节天衣无缝,有些细节的处理独具匠心,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充分使用,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节好课,可是有的人却认为课堂上,学生一直被老师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