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新隽永浑然天成——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赏析○本刊记者/夏玉贵看黄爱华老师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更是一种享受,这是我认识他7年来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曾多次获全国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更因为他有着对小学教学的厚爱,有着对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潜...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精彩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参见本刊2005年第8期)就给我们带来了全新视角的教育思考与前所未有的心灵体验。“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所有听过黄爱华老师作课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两套0~9的数字卡片,一个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这是一节数学公开课吗?这是一节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教育界对公开课指责“围剿”之时,黄老师用真实的课堂为公开课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数的大小比较”一课…  相似文献   

3.
著名特级教师、数学教育专家黄爱华老师在“循环小数”一课教学中,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引起小学数学界同行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4.
“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所有与黄爱华老师相处过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君不见,黄爱华老师呈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之精妙、语言之精辟、指导之精巧……一、教学内容———取之有道优秀的教师或者说是名师,总是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艺术的加工。或抛开教材选内容,融合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学习过程呈现勃勃生机;或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容颜焕发”。黄爱华是一位名师,自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或重组上有着独到之处。(一)从生活中来数学源于生产和生活,反过来又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这是人所共知…  相似文献   

5.
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记时法”一课,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经历思考、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体验自主建构知识的快乐。黄老师这种以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教学风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他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有效引领,更让我触动不已。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同仁共赏。  相似文献   

6.
邱学华 《广西教育》2010,(10):31-31,34
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将其浓缩成一句话:创造活的数学课堂。我们也无意给黄爱华老师的教学冠以“XX模式”的意思,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你想要给他的教学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概括,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黄爱华老师“活”的数学课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曾经听过一节课,在临近下课时老师说:“快到下课时间了,你对本节课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不想下课。”顿时全场肃静下来,老师追问:“为什么呢?”“这节课有意思。”学生愉快并留恋地说。从“有意思”三个字中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对这样的高质量好课的期盼。那么,怎样增加数学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树立全新的数学观有不同的数学观,就会有不同的数学教学观,在教学中就会采取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许多人认为:所谓数学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数学观念的…  相似文献   

8.
为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中安排了综合实践内容,如“一亿有多大”、“合理安排”等等。由于是新教材,近年来关于这种课的公开观摩活动很多,从区级到市级再到省级都有,这些课似乎都想传递一种理念,诠释一种教法,而听课的老师也想从中获得一些信息:这种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教学目标怎样定位?在实践体验中,我们发现这些课里有几层关系是需要理顺的。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记时法”一课,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经历思考、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体验自主建构知识的快乐.黄老师这种以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教学风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他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有效引领,更让我触动不已.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同仁共赏. 片段一问题情境 引发思维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播放新闻联播节目片头音乐) 生1:新闻联播; 生2:新闻30分; 生3:新闻30分是中午播出的,现在播出的片头是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  相似文献   

10.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怎样减轻语文老师的负担?怎样改变“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的状况?据此,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将“共同研讨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课题,进行了实践,效果不错。一、具体作法(一)编写教案过程。第一步,根据老师自己意愿及本人的教学风格、特点承担不同内容,一人主备一个单元,我们称之为“自主探究阶段”。第二步,每周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者说课,再由大家共同讨论、修改,我们称之为“合作交流阶段”。第三步,主备者根据大家讨论、修改的意见,负责完善后打印出来,人手一份。教案由“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复习课应具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提高其教学效率?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特别是小学数学总复习中,值得探讨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就一位老师对分数加减法的一节复习课,谈谈对复习课设计的一些看法。一、一节分数加减法复习课的教学纪实  相似文献   

12.
湘阴县城西小学聂珮珂老师,在教学扇形面积时,运用“四步整体教学”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步:铺垫 1.提问。直角、平角、周角各是多少度?直角、平角与周角之间的关系如何? 2.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图形。(出示扇形图,问)这种图形象什么东西?(象一把折扇,教师出示折扇)这样的图形,给它取一个什么名字好呢?(扇形,因为它象扇子)。这个名字取得好(板书“扇形”)。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叫扇形?怎样计算扇形面积呢? 3.自学。学生自学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页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节课,黄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请看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除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怎样关注学生核心数学素养的培养?怎样让学生体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怎样让学生对数学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开拓全新的教学空间?——这一期,让我们在细细品味王昌胜老师向前迈进的这一步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由《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和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的“全国小学青年教师个性课堂教学大赛暨第二届‘名师大课堂’教学观摩会”在郑州召开。会上,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张齐华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朴实的教学风格中蕴涵着数学思想,这种数学思想体现了当今课堂教学的时代气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老师在课堂上对师生互动中所生成的资源处理得非常好。为什么张老师在执教中能有效地处理好师生互动中所生成的资源呢?首先是由于张老师具有时代性的课堂教学理念。从他整节…  相似文献   

16.
为人师表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道理,教师的着装、言行等对学生们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于数学的教学影响更是明显。一个对学生们有着正面影响的教师风格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而且对学生们的整体发展也会起到感染的作用。如何正确塑造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加深学生们对老师印象的关键,也是学生们对老师们认可程度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该赋予学生什么?是知识吗?如果是的话,那它对我们今后的人生几乎没有具体的作用。是技能吗?那似乎也不够。那又是什么呢?数学课堂真正的价值又在追寻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假期中,我阅读并观看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24时计时法》教学实录,一直沉浸于回味黄爱华老师精心演绎的一课中,收集并反复着这堂课在我脑海中留下最有价值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练习课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抱着教材“照本宣科”地讲练结合是练习课中的常见情景。因此.数学练习课成了不受学生和老师们欢迎的单调、枯燥、乏味课。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务实求活拓宽创新──浅析薛法根语文教学风格薛法根老师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十年来,初步形成了他对小学语文的见解,即小学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力于语言训练,着重于内化进程。在课堂教学中,薛老师课前善于把精力花在备课上;课中善...  相似文献   

20.
“潘小明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真正地交给了学生。”周玉仁教授是这样评价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的。确实,作为当今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的大家,潘老师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一节课,每一次提问,他的出发点永远是学生。他认为:“作为一位老师,如果能经常为学生们想想,那他就一定是一位好老师。而想着想着,老师自己也就提高了。”潘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数学教学。他吃着自己喜爱的葱油拌面,思考着“数学生成教学”,阐述着自己对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抒写着自己精彩的课堂人生。所有听过潘老师课的人,无不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究竟潘老师是如何一步步地演绎他精彩的“课堂人生”的呢?从这个个人专辑中,相信您会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