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Restaurator自1970年至今刊发的557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划分为奠基、快速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基于各个年代研究主题的统计和内容的分析,从保护对象、保护技术方法、保护环境、保护管理等层面梳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的现状;对国际文献保护研究趋势及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国内外古籍保护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数量、时间、主题和学科领域分布角度呈现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从文献材料保护与修复、文献保护环境研究、文献保护技术(科技)、文献保护管理四个方向进行分析阐释。研究发现,国内外古籍保护主要研究方向初步成型,研究重点集中于材料和保护技术;考虑到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情境和关联领域等的差异,宜借力图情档领域进行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及创造性利用。  相似文献   

3.
文献保护: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文献保护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文献需要保护的主客观原因,同时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进行的文献保护活动,最后指出了文献保护与资源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际敦煌项目的宗旨是促进敦煌西域文献保护与研究工作的国际合作,IDP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免费为研究者提供高清晰文献图像。IDP成立于1994年,15年来已经在全世界成立了七个中心,拥有六种文字版本的数据库和网站。文献保护修复、编目与研究、数字化以及教育项目是IDP的主要工作。IDP以精密的数码设备和严格的操作程序开展数字化工作,所获取的文献图像经加工后通过4D数据库提供服务,数据库设置了便利而多样的检索途径。IDP具有鲜明的特色:运作经费主要来自外部基金的资助,文献图像通过互联网免费供研究者使用,构建古文献保护、研究与数字化的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现状,对41家图书馆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保护工作仍然需要不断深化:部分图书馆对民国时期文献馆藏数量、破损情况缺乏全面认识,普查工作需继续深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制定更详备的使用限制措施及载录格式转换计划,提高民国时期文献存藏环境控制手段的专业程度,“防”“治”结合保护文献;需优化民国时期文献保护技术手段、加强修复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工作的具体情况,讨论了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对民国文献保护事业的重要意义;对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对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献保护技术呼唤文献保护技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保护涉及保护技术与保护技术管理。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会影响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发挥。本文试图从我国目前文献保护技术现状出发,分析讨论文献保护技术与文献保护技术管理的关系,依据国际的文献保护技术发展模式,借鉴最佳实践指导我国文献保护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围绕民国文献的保存现状、保护理念和保护方式以及在保护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开发与应用等问题已成为相关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论文使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这些成果进行多角度地统计分析,并对这个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图书馆馆藏中,民国文献地位尴尬、民国文献保护现状堪忧,原因很多,既有文献保护观念的偏差,也有民国文献自身栽体质量的因素,还有相关文献保护研究的滞后等.尽快更新观念,将所有民国文献纳入"新善本"之列并且加强民国文献保护的相关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2018年6月,"回眸与展望: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继2016年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再次举行。会议围绕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原生性保护工作、文献整理与出版、专题文献收集研究、国内外收藏机构馆藏、数据库建设等几个方面综述其整理与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印出版与数字化开发并重、数字人文技术助力深度开发、馆际合作和互助共赢形成共识是今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目前仍需在原生性保护技术、海外存藏普查范围、外文文献研究力度,以及学者和存藏机构合作研究等方面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科举文献进行了界定,进而着重介绍几种重要科举文献类型及其史料学术价值.探讨了保护科举文献的意义与措施,并提出应充分利用科举文献为科举学研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整体面貌和基本脉络研究为基点,揭示并讨论了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时序特征,即从秦朝以后,以16世纪中期为界限,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经历了从文献自身保护为主到文献依靠外部条件保护为主的发展过程;二是地域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因地制宜;三是保护观念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民国文献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其馆藏情况、保护个案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民国文献破损过程的复杂性,对基于其破损因素的保护方法值得深入考察。本文从中文期刊论文角度对民国文献保护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民国文献降解破损因素与保护方法。通过对期刊论文的发布年份、核心机构、发文期刊和关键词分布的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扎根于各大图书馆和高校,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民国文献保护制度、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方法。其中,原生性保护聚焦于文献本身,通过改善保存环境、脱酸处理和修复工作来避免或减缓内外因素导致的文献纸张纤维的老化与降解,使其保存寿命得以延长。再生性保护通过缩微技术、数字化和影印出版等技术来减少文献原本流通带来的继续破损,以达到民国文献保护和加强利用的目的。民国文献破损原因复杂,科学高效保护十分重要,本研究为民国文献的深层次与多方位科技保护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创造的系统化文献保护方法和材料,对古代文献的保存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存古代文献大部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足以证明古代的文献保护方法确实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为现存古代文献保护提供借鉴。结合古代文献中文献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有关记载,讨论古代文献收藏中文献保护理念及水火、灰尘、虫鼠、潮霉、破损等防治方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云 《新世纪图书馆》2012,(2):73-75,52
论文分析了民国中医药文献的保护现状和新善本价值,提出应在实际保护工作中确立新善本意识,并从新善本普查、加强理论培训、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等方面对民国中医药新善本文献的保护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图书馆保存本民国文献为对象,介绍保存本民国图书的馆藏概况和入藏渠道,例举特色文献。提出为更好地保护馆藏民国文献,应该进一步改善文献库房条件、优化文献流通政策、全力推进抢救性修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文献调查、建立文献保护分级体系、进一步完善数据著录、着力补藏原缺文献、积极推进文献整理与文化推广、强化民国文献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尹泽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0):56-65
民国时期文献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保存者以及见证者,有责任保护、整理和开发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黑龙江省图书馆从自身职能出发,对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有益尝试,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积极参与文化部启动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对省内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探讨,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珍贵文献进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李京芬 《兰台世界》2012,(20):58-59
文章对目前我国图书档案文献的保护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文献保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强化图书档案文献的保护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亚青 《图书馆学刊》2012,(10):131-135
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区域差异分布、文献引文、被引和下载情况、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揭示我国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热点,对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现存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的医著和医学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对这部分文献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