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甚嚣尘上的氛围中,《河殇》以标榜反思黄河文明和民族历史的面目出现,作者为他的政治主张装潢了历史文化的煌煌论证,故而哗众取宠于一时。在学术开放、文史相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渗透发展的当代,非专业学者涉足国史已不鲜见,史学界一直是十分欢迎那些跨专业操作的学者们能给史坛吹来清新之风。然而,《河殇》的作者涉足史坛,  相似文献   

2.
评《河殇》的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系列片《河殇》,在大学生中引起广泛的、意见不一的反响。我们当时曾结合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组织过讨论。深感《河殇》的出现及其社会反应,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政治现象。而《河殇》的作者们的政治意图之强烈而明确,是十分显然的。经过近几个月的制止动乱、平息暴乱的斗争,人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实质。《河殇》以文化反思的面目出现,因此,剖析一下它的藉以反思的文化观,可以更好地认清其真相和实质。这里,谨结合我们当时组织讨论过程中取得的认识,略作归纳,缕陈于下。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诋毁党的历史,正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者否定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的手法。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认定中国必须走资本主义道路。由此出发,他们否定党的光荣斗争的历史,诋毁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经过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斗争的伟大意义。《河殇》的主要作者苏晓康就声称,中国自五四以来的70年是虚度了,如今必须回到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上,重新呼唤西方式的民主。今年4月下旬某大学内贴出的小字报《对中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如何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应充分了解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思想理论界的表现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为此,要翻阅一些有关的报纸、杂志,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信息报》、《中共党史通讯》、《党史信息》、《求是》、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参考资料》等,特别是参考有关报刊上专门介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哲学、经济、科  相似文献   

5.
新沂县三中新学期以来,在师生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学习。学校及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报刊上有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文章,提高大家对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性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要性的认识。在周前会和政治学习时间,学校选派专人给教师作学习辅导,举行座谈会。年老教师把过去和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长期进行下去,决不半途而废。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在中、小学的形势教育和国情教育中,让教师和学生初步了解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危害性以及为什么要长期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等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高等教育研究,当前要突出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研究。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研究工作就会脱离现实,也是不全面的。同时也应明确,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与继续贯彻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精神,积极而稳步地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由罗秉森、龚友德任主编组织编写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名词解释》一书,已自云南大学出版社于今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对近年来在我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方面出现的300多个名词、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1987年1月9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思想战线的共产党员更要站在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前列》有这么一段话: 解决思想战线上的问题要很谨 慎,要把热衷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 与一些主张改革但思想糊涂的人区别 开来,要讲究方法,不能简单化,更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告诉我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特定含义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企图摆脱共产党的领导,走资本主义道路,核心是否定党的领导,同时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严格限于党内,主要在政治思想领域进行,看重解决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下面,我想围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治国之本》这个题目,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电视政论《河殇》以其大跨度、大时空转移的手法,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观点”的堆砌,风靡一时。《河殇》作者说他们旨在“揭示悲剧性民族心态,反思古华夏文明命运”。仅仅如此吗?《河殇》以一个“黄”字概括了从古至今整个中华文明的特点,判定了中华文明必然走向“衰落”的命运。这种论调在学术上是荒谬的,在政治上更是反动的。本文略就古华夏文明的兴衰作一些考察,以辨明《河殇》之谬误。《河殇》认为,中华文明源于黄河,而黄河文明是一种内陆型黄色文明,是一种注定而  相似文献   

12.
《河殇》宣扬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集中表现在《河殇》把人类文明分为“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两大单元”。鼓吹“蓝色的”海洋文明优秀论,而黄河孕育出的中国的内陆文明即“黄色文明”是“超稳定结构”,“永恒的超稳定”。两种文明斗争的结果是“蓝色的”海洋文明战胜和取代“黄色的”内陆文明。《河殇》就是用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而达其政治目的的。因此,评析、揭露《河殇》兜售的唯心史观及其险恶的政治用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文化及《河殇》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连续片《河殇》在中央台播出后,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学者的强烈反响,成了有争议的热门话题.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教授也纷纷发表意见,对《河殇》提出不同看法;著名政论家梁厚甫先生则认为中国文化是"犬儒文化",是世界消极文化之一种.最近,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举行了《河殇》座谈会,与会的文、史哲方面的专家、教授展开争鸣,有的热情赞扬,有的全盘否定.对《河殇》的巨大分歧,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看法上的巨大分歧.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为纪念《讲话》发表40周年,我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奠基石——<讲话>》。适逢那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开始兴风作浪,我的文章被人斥之为“过时”。其实,我理解其中之意,指责我的研究课题“过时”,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指责毛泽东同志的《讲话》“过时”,已没有理论价值。这种论调,也正是合当时资产阶级自由化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中国高等教育》1989年第12期发表过一篇《略谈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不久前,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召开座谈会,约我对这个问题作一次发言。由此,就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问题,我又想到了几点。这里,再谈些看法,作为那篇文章的补充。近年来,在教育理论研究中有这么一种观点,即反对教育工具论,主张教育本体论,反  相似文献   

16.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不搞政治运动 赵紫阳同志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人担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会不会又是一次政治运动?我代表中共中央负责地向大家说明:我们不搞政治运动。我们深知,搞运动无助于解决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靠一次或几次运动也根本不可能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同改革、开放、搞活一样,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是长期的、持久的。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要着重解决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这项工作,严格限于中国共产党内,而且主  相似文献   

17.
晓海在《支部生活》1989年第8期发表文章,指出“学潮——动乱——暴乱”的出现,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恶性泛滥的结果,其目标是彻底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而制止动乱、平息暴乱的斗争,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需要,其目标是彻底否定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以"渴示悲剧性民族心态,反思古华夏文明命运"为主题的电视系列片《河殇》,它的历史观,本人觉得是不能苟同的.下面就《河殇》的历史观谈点看法.《河殇》作为一部宏观审视中华文明命运的作品,它所包含的历史观是多元的.其中既有斯宾格勒关于文化兴衰周期的阐释,又有汤因比关于对特别困难挑战与应战造成了文明起源和衰落解体的说明;这里既有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民族相继更替、东方历史发展停滞的思想底蕴,又不乏地理环境决定论、欧洲中心论、历史宿命论等非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河  相似文献   

19.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本文着重就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经济、政治、意识、文化,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总体表现,即从纵横两个方面作了综合性论述,进而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剖析了其实质,揭露了其严重危害性,从而为正确认识和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河殇》的观点,中华文明形成之初,其衰落的命运已经注定;近代中国又一再失去发展资本主义的良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由于“按照一种内陆文化的统治模式来进行现代化建设,虽然也能容纳现代科技的某些新成果,甚至卫星可以上天,原子弹可以爆炸,但却不能根本性地赋予整个民族以一种强大的文明活力。”这就是《河殇》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命运的评价。在《河殇》作者看来,中国从古代内陆型的黄河文明,到现代的“内陆文化的统治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