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生体质问题的重视度日益加强。学校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足球又是近期学校体育大力发展的项目,将小组合作应用于小学足球训练中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能提高学生的协同配合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换句话说,小组合作在小学足球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探讨小组合作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优势出发,分析了小组合作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具体应用形式,进而为小学体育老师开展足球训练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小学生足球训练水平的提高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2.
在1月18日召开的天津市教委体卫艺教育工作会议消息,天津市将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试点地区,该市将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大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网络。进一步规范学生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校卫生工作网站。调整大学(高职)、高中(中职)、初中、小学体育项目布局,建立学校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实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小学生体质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而体育兴趣的培养可以为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打下一个良好基础,从而可以增强其体质.本文主要从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方法做一探讨,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做一依据.  相似文献   

4.
每学年两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由于学校班额多、学生人数多、任务重、时间紧,只凭一位体育教师单独测试不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测试任务。基于此,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效率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与实践,愿与各位同仁分享。如,50米跑是小学低年级的测试内容,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受到高度关注。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素质和耐力水平等。传统测试项目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测试的热情不高。对此,在本研究中,针对学生体质测试进行游戏化改革,转变传统测试方式,注重学生锻炼习惯、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以游戏化方式完成体质测试项目训练,从而增强学生体质。文章对体育训练游戏化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质测试游戏化设计依据,提出了运用游戏化训练方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鹏 《体育师友》2016,(2):29-31
现阶段我国多数小学的体育教育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都无法完成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部使命,学校应积极地开拓校外体育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可以家庭教育为载体和媒介,以学校体育为主导,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体育资源的科学整合,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而又职责分明的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向家庭教育的适度回归。不断充实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卫生保健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身技能,全面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教学实验法,对杭州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羽毛球教学实验,测查教学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质健康水平随其自然成长都得到了发展;实验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原因则是羽毛球教学带来的效果,表明羽毛球教学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现行部颁《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都明确地提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因此,开展体质调研乃是学校体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件工作。通过体质调研,可以直接检验体育教学的成果;通过体质调研,又可以为改进体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校的体质调研工作虽在摸索起步,但是一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体质调研和体育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是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体育教师不仅应当重视体育教学,而且应当重视体质  相似文献   

9.
<正>《标准》的测试能综合反映学生体质指数、运动能力等,也是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评估,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做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很有必要。一、重视学生技能练习,让测试顺利实施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1分钟跳绳和初一男生的引体向上这2个内容的难度较高,一年级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肢力量薄弱,特别是踝关节力量不足、上下肢协调能力较差等,由于学生练习跳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际和感知运动能力对学生体育课中身体活动水平和体质水平的直接、间接影响。方法:采用加速度计、TGMD-2、体育课中感知能力量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小学三至四年级256名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实际运动能力、感知运动能力和体质水平进行调查。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用Bootstrap对间接效应进行估计。结果:实际运动能力和感知运动能力对学生体育课中MVPA%和体质水平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感知运动能力在实际运动能力与MVPA%、实际运动能力与体质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感知运动能力对学生体质水平中介作用的效应量高于体育课中MVPA%的效应量。结论: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际运动能力的学习,通过创设积极的环境,让学生享受体育课和提高学生的感知运动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和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关联度的聚类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1995年全国汉族7~22岁男性学生的体质进行了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学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优这一层次;高中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差层次;初中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中等层次;小学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分属于优、中、劣之间。同时显示出,该方法计算简捷,结果直观清晰,从而为体质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95-2004年我国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质监测、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对我国朝鲜族1995年和2004年中、小学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来,我国朝鲜族中、小学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但胸围却出现负增长,三者之间发展不平衡;机能呈上升趋势,但身体素质除男生的上肢力量有所提高外,均呈下降趋势.据此提出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尤其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学校学生体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学生体质状况的灰色关联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关联度的聚类分析方法,对1995年全国汉族7~22岁男性学生的体质进行了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学阶段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优这一层次;高中阶段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差层次;初中阶段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中等层次;小学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分属于优、中、劣之间。同时显示出,基于灰色关联度聚类的方法计算简捷,结果直观清晰,从而为群体体质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全洪  常德胜 《体育科学》2004,24(5):67-69,77
陕西省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生活水平因素、体育因素的影响,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其中,男、女学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1985年以来的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发展趋势,检验几年来为改善本市学生体质状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受上海市教育局、体委、卫生局委托,于1988年在徐汇区抽取零陵中学、位育中学、长乐路第一小学、淮海路第二小学四所学校对214名男、女学生(11岁、14岁、17岁)分别进行了调查,检测按1985年《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16.
《锻标》测试在高校强有力的推行下 ,固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课内课外都在搞《锻标》测试 ,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又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爱好与个性的发展。体育课是大、中、小学的必修课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共同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因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大、中、小学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作为有机的、上下衔接的体育教育的两个方面 ,统一制订大、中、小学互相衔接的《体育教学大纲》和《学生健康体质档案》实行分段目标管理 ,更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体育课的功能 ,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了解到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不强;高校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监管组织、部门的缺失,致使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流于形式;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学校体育政策接轨不足,导致各阶段学生体质差异显著;家庭健康教育缺席。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政府不同角度分析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多维联动管理及相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85年全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对鲁、辽、吉、黑四省19—22岁城、乡男女大学生的体质,用模糊数学二阶评判法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排队,得出了我省学生体质在四省中的排列名次。其排队结果对我省的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测试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于2002年9月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笔者在2001年3—6月参与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验方案)的测试过程,并对浙江省试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测试问卷调查。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浙江省宁波市宁波二中、宁波实验小学、宁波中城小学和嘉兴市嘉兴三中、嘉兴实验小学、嘉兴东栅乡中心小学共6所中小学校的6141名学生。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2001年5—6月,在学生中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816份,占81.6%,有效问卷780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讨论六种不同负荷篮球运动对学生体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学四年级六个实验班监测平均心率都在预设范围内,实验班的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干预成功;相同持续运动时间,篮球运动的强度越大,整节课的运动负荷越大.相同运动强度,篮球运动持续时间越长整节课的运动负荷越大;时间维度上,体质指标的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任意运动负荷都会影响学生的体质,但程度有所不同,持续10min、5min大强度和10min中等强度篮球运动对改善学生速度、力量、耐力具有促进作用,不同运动负荷的篮球运动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