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同行评审环节在学术出版领域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同行评审相关问题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对国外传统出版商或学术机构建立的同行评审平台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同行评审平台进行网络调研,并结合文献调研等方式发现传统同行评审环节存在评审专家信息难以共享、同行评审流程管理不完善、评审专家个人隐私难以保护、同行评审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在同行评审领域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其共识机制、可追溯性、加密机制和去中心化等技术特征可以有效地解决当下同行评审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同行评审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2.
胡浩志  耿卓  邓菁 《出版科学》2016,24(1):45-48
专家审稿制是一种保障学术期刊质量、促进学术繁荣的重要机制。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职业校对也无法取代编辑校对,相反,学术编辑将取代职业校对人员,完成校对工作。在专家审稿制度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需要重新进行职业定位,做一名杰出的初审者、优秀的学术研究者、卓越的校对者、出色的学术联络者以及干练的学术信息推送者,才能提升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3.
喻菁 《编辑学报》2012,24(5):429-431
通过分析论文发表对科研人员的作用和影响,认为编辑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若能本着服务科研的态度,体谅科研人员的苦衷,在稿件初审、同行专家评审意见整理、编辑加工和定稿等环节中帮助作者,不仅能及时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而且可潜移默化地影响作者,让科研人员感受到关爱,这可为科研人员营造一种健康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研究论文中常见的真实性学术不端问题常存在于受试者、干预措施、疗效指标、统计学处理和研究方案这几个方面.编辑可以通过向作者索要原始数据; 从文章整体及宏观的角度入手,注意写作的严谨性和逻辑的缜密性; 重视同行评议专家意见,必要时可请多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 核查投稿系统中作者的基本信息等方式协助判断研究的真实性.若遇到涉及真实性的学术不端问题,可参考出版伦理委员会中的具体流程处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学术讲座"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6,18(3):217-218
参听"学术讲座"可作为提高编辑综合素质的现实途径;"学术讲座"可为学报的组稿、约稿工作提供重要渠道;"学术讲座"是学报编辑接触创新学术观点的理想场所;通过与"学术讲座"专家的交流可拓宽学报的办刊思路.利用"学术讲座"提高学报质量时编辑应该注意以下3个问题:一是要为参听报告做好必要的准备,二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专家稿件,三是要掌握与专家交往、交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学术创新是新时代赋予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为了保证学术创新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国家和教育部门多次下文从法律、道德和教育的层面高度关注.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考量他们对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的认知水平,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切实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春晓  张祖尧 《编辑学报》2010,22(3):276-277
影响科技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的主要能力因素为作者的信息捕捉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归纳梳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编辑和审稿专家的赏鉴能力,而不仅是作者的单位、职称、学历及课题的级别等.  相似文献   

8.
学术不端行为教育与预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毅  张凌之 《编辑学报》2013,25(2):148-150
根据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学术不端行为教育与预警平台。该平台有自主学习、自我测评、自助检测、签订责任、初审核查、编辑预警、诚信记录等内容及过程。阐述基于该平台的论文投稿和编辑工作模式,突出了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自我预防与矫正,以及编辑在作者论文写作、投稿过程中的辅助教育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凡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24-124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承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馆协办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汇聚了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台湾)、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和图书馆员,共有正式会议代表72人和非正式代表262人。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近百篇,经专家评审,选择其中的52篇论文,以《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与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正从试点推向全面,-批优秀的学术性期刊已经纳入创新基地.作者论述了进入基地与不能进入基地的刊物都要重新的定位,服务于创新工程,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和促进编辑出版工作的现代化,关键还在于人才的培养提高,促使刊物向多样化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申报项目须经申报机构主管部门初审、基金办复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评审程序.项目评审实行学术专家评审、出版专家评审、财务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分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 在初审、复核和评审的各阶段,申报项目报送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书》是第一手材料,也是除原稿外的唯一材料.这份材料是评委评价项目学术价值、出版价值、作者团队学术水平、申报机构执行能力、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核心内容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经费预算合理性的核心材料.  相似文献   

12.
吕小红  王旭  杨开英 《编辑学报》2012,24(6):515-517
科技学术期刊要生存和发展,提高学术水平,就要进行学术组织与学术经营,包括:选题的策划,编委的组织,编辑的培养;特色栏目的打造,审稿专家的凝聚,作者的扶植,版权与文献的开发利用,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建设。科技学术期刊通过学术组织与学术经营达到优化选题与精选稿件、巩固作者与专家队伍、形成品牌与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曾群  龚胜生  刘建超 《编辑学报》2018,30(3):234-236
论文审稿人的学术评价不仅是决定文章是否可以刊出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审稿人学术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术创新性评价,学术创新又需要学术评价来引导,二者相辅相成.审稿人是学术评价的主体,应该从科学问题的甄判、研究意义的评价、学术创新的评价等多方面对论文作出全面、具体、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审稿专家学术不端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行为。1.违背学术道德的评审:在论文评审中姑息学术不端的行为,或者依据非学术因素评审等。2.干扰评审程序:故意拖延评审过程,或者以不正当方式影响发表决定。3.违反利益冲突规定:不公开或隐瞒与所评审论文的作者的利益关系,或者故意推荐与特定稿件存在利益关系的其他审稿专家等。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同行评审单作为同行评议的重要部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引导评议专家给出科学规范的评审意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对国际出版机构Rubriq公司设计的记分卡评审单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所在期刊评审单的结构框架,设计了一种结构化、指标化的评审单,希望能在引导专家提供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报告、帮助作者提升稿件质量以及编辑精确把控稿件的学术价值方面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科技期刊评审单的设计和完善提供借鉴,进而提升科技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学术成果在正式发表之前,必须通过学术编辑、同行专家、主编等的初始评价.在此过程中,学术编辑的学术评价功能贯穿始终.实践中,存在制约学术编辑实现学术评价功能的一系列障碍,如初始评价标准普遍缺位、同行评议遴选机制缺失、学术编辑能力存在缺项等.本文为此提出学术编辑提升学术评价功能的主要路径:制定编辑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完善同行评议规程,辩证处理专家评审意见,着力提升学术编辑素养.  相似文献   

17.
从责任编辑视角谈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使用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从责任编辑的视角,根据使用AMLC的经验,分析AMLC的使用对责任编辑工作"微环境"的若干影响,并建议建立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编委成员"共享"审查制度、同行编辑部间的"防范"联结机制,以克服AMLC的局限性,遏制学术不端。提出了完善AMLC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术期刊稿件的同行评审伴随着学术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和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进程而逐步发展起来。本文概要地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同行评审的有效性以及同行评审专家的职能定位等问题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学术期刊同行评审实践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创新论文属性界定及其审稿退修要则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为提高对科研创新论文属性特点的认识,加强科技期刊对创新论文的编辑工作,结合审稿退修实践进行总结探讨。认为:创新论文具有交叉性、边缘性、前沿性的特点,评审难度高于一般论文;创新论文的初始性、开创性、首报性属性,使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和不成熟性。对此,评审应遵循科学发现的规律,重视文献查新,多方听取专家意见;掌握“严审宽发”的原则,合理分析结果资料,客观评价结论意义。坚持创新与质量并重、提高创新论文刊发质量和刊出比例、提升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是科技期刊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科技期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开放科学是学术出版界在开放获取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运动,研究作为开放科学出版平台的F1000Research,对于了解学术出版的开放科学趋势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F1000Research的出版模式具有公开式的发表后评审、多元化出版类别、文献的动态管理与开放共享和作者付费制等特点.其出版模式在解决发表偏倚问题、推进评审公正、改善评审人的待遇和提高学术出版的时效性上有着突出的优势;同时,该模式又有评审出现“唱赞歌”倾向、共享协议具有争议、投稿资格设限引质疑等问题.F1000Research对中国内地科技出版的启示有:快捷出版平台建设应得到重视、开放共享应得到推广和开放评审制应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