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写、广西出版总社重印、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3页,在介绍怎样求出例3、例4的积[例 3:0.056×0.15=0.0084,例 4:18.5×2.4=44.4(吨)],提出比较例3、例4中的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后,写了一句结论性的话:“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建议应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上“被乘数大于零”。即:“被乘数大于零,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因为,当被乘数为零时,不管乘数…  相似文献   

2.
一、启动导入1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3用乘法交换律可以写成?(生 :3×2) ;4×5用乘法交换律可以写成?(生 :5×4)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生 :ab=ba)。2和4大小相同吗?(生 :大小不同)。2和4大小不同 ,为什么却都用字母a来表示呢?(生 :字母a代表了所有的被乘数 ,所有的被乘数都可以用字母a来表示)。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抽象。(板书 :抽象)(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生 :s=ah÷2)。三角形有大、有小 ,形状不一 ,它们的底都一样吗?(生 :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在“比和比例”的复习课上,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为学生出了一道题:如图,在一个梯形内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12平方分米和25平方分米,已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比是3∶5。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讲评时,一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根据梯形上底与下底的比是3∶5,可设梯形上底为3分米,则下底为5分米。那么三角形AED的高为12×2÷3=8(分米),三角形BCE的高为25×2÷5=10(分米)。梯形ABCD的面积为(3+5)×(8+10)÷2=72(平方分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2-12-25=35(平…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乘加、乘减”时首先出示下图,并提出“谁来看图编一道求一共有多少苹果的应用题,并列式解答”的问题。生1:有4盘苹果,前面3盘每盘是4个,最后一盘是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连加:4+4+4+2=14。生2: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4×3+2。教师问:“4×3+2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你先算什么?”生2:4×3+2表示先求出3盘苹果的个数,再加上最后一盘的2个苹果,所以先算4乘以3得12,再算12加2得14。教师问:还有其他方法吗?生3:2+4+4+4=14。生4:2+4×3=14。…  相似文献   

5.
灵机一动     
探索发现教“小数乘法”教“小数乘法”时,首先,教师问:“班长购买了9瓶雪碧,每瓶45元,共计多少元你们能否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呢”学生思考几分钟后,汇报解题方法。生1:45元=45角,45×9=405角,405角=40.5元。生245+4.5+4.5+…+4.5=40.540545×9元角元。生3:4元5角=4元+5角,4元×9=36元,5角×9=45角,45角=45元,36+4.5=40.5元。生4:4元5角=5元-5角,5元×9=45元。5角×9=45角,45角…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提到:“应用题中的被乘数与乘数可以交换位置。”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做,算理讲不通。甚至到小学中、高年级教学时仍过分强调乘数与被乘数的位置不能交换。对此问题,我们翻阅了有关资料,研究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以下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在低年级初学乘法时,教材中强调 4X 3表示3个4,而3×4表示4个3,此上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事实上这是人为规定的。现代数学中,是用笛卡尔积定义乘法的,因数并没有被乘数和乘数之分。而学生在计算3×4,4×3时,都 是采用“小九九”口诀 ──“三四一十二…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的修订,同前面几册的修订思想相同,一方面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进行修订,另一方面尽量体现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所作的调整有: 一、关于乘、除法初步认识有关知识的调整。 1.调整了“乘法初步认识”的编排。 对于乘法算式的写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法,在《大纲(试用修订版)》中规定:“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x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相似文献   

8.
例1计算(1)a12÷a4;(2)x3n+4÷x3n+1.错解:(1)a12÷a4=a3;(2)x3n+4÷x3n+1=x3n+4-3n+1=x5.剖析:同底数幂相除的法则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减”.(1)式的计算中,错把“指数相减”变成了“指数相除”;(2)式的计算中,法则虽没有用错,但在3n+1的外面没有加上括号,导致符号错误,正确答案是:(1)a8;(2)x3.例2计算:(-2x)4÷(-4x)3错解:(-2x)4÷(-4x)3=犤(-2)÷(-4)犦·x4-3=12x.剖析:-2和-4是括号内单项式的系数,可将(-…  相似文献   

9.
用字母表示数或式时,常用到“n”,但往往对“n”有特殊的规定,如:①当n为自然数时,2n、2n-1分别表示正偶数和正奇数;②观察1+2=2(2+1)2,1+2+3=3(3+1)2,…,则有1+2+3+…+n=n(n+1)2例1(2001年南昌市)由火柴棒拼出的下列图形中,第n个图形由n个正方形组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4个图形中,火柴棒有根,第n个图形中,火柴棒有根.解析:同学们首先观察前3个图形:当n=1时,火柴棒有3×1+1=4(根);当n=2时,火柴棒有3×2+1=7(根);当n=3时,火柴棒有3×3+…  相似文献   

10.
解题技巧与思维方法──计算题解法例举兰化中小学总校蔡建爱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关键巧转化例1计算:2×3×5×7+3×3×3×5×7=──。(1995年“奥赛”初赛民族卷试题)解此类题时,学生往往不加分析地按部就班地计算。学生虽对乘法分配律较熟悉,...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2分) 1。 180°- 78°45′=度_分 : 12°24′=_度。 2.27a2bc(-bc2)a2b3cb= 3,(2x2+3)(x2-2x)(-2x)=。 4.(2a-b)2-(2a+b)2= 5.(a2+ab+b2)(a2 -ab +b2 )=。 6.4n×8m-2n 2m=。 7.(x2-x 十2)2=按x降幂排列)。 8.0.12510  2030= 9.已知9×27m×81m=316,则m= 10.已知a+b=5,ah=3,则(a-b)2=a3 + b3= 11.如图(1),AOB是平角,OD平分BOC,且COD:CO…  相似文献   

12.
“分686868686868181834346868“说”片断实录后、3天后、2天后的气温分别是:(-2)×5=-10(度),(-2)×4=-8(度),(-2)×3=-6(度),(-2)×2=-4(度)。这样既产生了乘法,又为乘法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本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单元教材中,有下面两道数学思考题。1观察前两个等式,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其他等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1)412+127=412×127(2)223+135=223×135(3)□+134=□×134(4)6...  相似文献   

14.
邱宇 《良师》2002,(17)
有些特殊类型的两位数相乘,可以不按两位数乘法法则计算,改用速算方法,简化运算程序,也能得出同样的运算结果。一、首位相同,尾数之和为10的两位数相乘首数加上1再乘以首数做积的前两位。两个尾数相乘做积的后两位,不足两位时,可在左边添“0”占位。例176×74=(7+1)×7×100+6×4=5600+24=5624二、尾数相同,首数之和为10的两位数相乘首数相乘再加一个尾数做积的前两位,两个尾数相乘做积的后两位,积不足两位时,可在左边添“0”占位。例376×36=(7×3+6)×100+6×6=27…  相似文献   

15.
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是这样一种数:它可以写成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如:36=6×6,49=7×7.你知道下面几个好玩的事实吗?1.从1开始的n个奇数的和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即1+3+5+…+(2n-1)=n2.例如,1+3+5+7+9=25.2.每一个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是0,1,4,5,或9.3.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么能被3整除,要么减去1能被3整除.4.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么能被4整除,要么减去1能被4整除.5.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么能被5整除,要么加上1或减去1能被5整除.完全平方数@田各  相似文献   

16.
陈文杰 《江西教育》2002,(19):30-3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6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以下各小题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你的根据是什么?①(80+8)×125=□×125+□×125②(□+□)×37=35×37+65×37③102=□+□④43=□+□生1:①题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把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改写成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②题是把这个规律反过来用,这样计算时会来得简便,而③④题则是用口算(把这个数改写成整十数与某数相加或整百数与某数相加的形式)进行改写的。师(指生1):…  相似文献   

17.
妈妈让小虎做一道题:如图,大正方形中有四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问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的和是多少?小虎的解法:图中共有4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1=1(平方厘米)。所有正方形面积的和是1×4=4(平方厘米)。妈妈看后说:“你做错了。你看仔细些,图中究竟有几个正方形?”小虎细心地数一数说:“有4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妈妈说:“还有一个边长是1+1=2(厘米)的大正方形呢!所以,求‘所有正方形面积的和’,就是求5个正方形面积的和。”小虎听后,恍然大悟,高兴地说:“我明白了。”下…  相似文献   

18.
1,2,3,4,…,这是一串连续自然数,其规律是后一项比前一项大1.1,3,5,7,…,这是一串连续奇数,其规律是后一项比前一项大2.有的规律就不是有这么容易发现,那么我们如何寻找规律呢?以求连续奇数的和为例:狚n个2n1=1,1+3=4,1+3+5=9,1+3+5+7=16,1+3+5+7+9=?,……1+3+5+7+9+…+(2n-1)=?.先看前4个等式的左边的规律是前4个连续正奇数的和,而右边分别是1,4,9,16,它们分别是12,22,32,42(发现这一点太重要了),因而我们可以迅速地…  相似文献   

19.
趣题两道     
同学们,请到数学乐园走一走。借以下两道趣题与大家共享新年的快乐。①1+2+3+4+……+2002+2003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任意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而2002÷2+1=1002(奇数的个数)所以1+2+3+4+……+2002+2003的和是偶数。②在3333……3 4×3333……3 3的乘积中,有多少个数是2003个数位2003个3偶数?解法一:因为4×3=12,积中有1个偶数;34×33=1122,积中有2个偶数;334×3…  相似文献   

20.
下午第三节课,初一(1)班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始了,小芳抢先说:“最近,我发现一件趣事:你看,普普通通的数字1、2、3、6能够组成等积式1×6=2×3,……”未等小芳说完,性急的小婷便急忙说道:“这很平常!这样的等积式能随口说出:1×4=2×2,1×8=2×4,……”心直口快的小芳打断小婷的话说:“1×6=2×3的确很平常,但有趣的还在后头呢!我把这些数字从左到右搭配成两位数12与63,再分别把它们的十位与个位上的数互换,得到两位数21与36,结果12×63=21×36=756.”小婷被这等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