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在影响教师心建健康的众多因素中,职业倦怠则是一个核心因素。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学佛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的职业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严重的紧张状态,是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付出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是承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中学教师则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的对象日趋复杂,职业倦怠已成为威胁中学教师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对象的日趋复杂,产生职业倦怠症的教师越来越多,倦怠程度也越来越重,有的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过激行为或厌世轻生。前不久,江苏省盐城市某小学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9,(6):8-8
2009年第3期《天津教育》刊载王晓芬文章指出,现在教师群体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自身职业压力大。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变革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惟一选择是参与竞争,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下会出现职业倦怠。第二,社会环境压力大。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多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过高的职业道德要求与不相称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  相似文献   

4.
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费雷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一般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等三个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则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心身耗竭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倦怠症”及其归因与矫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金洪 《辽宁教育》2004,(10):27-28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心身耗竭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是易产生倦怠的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近年来,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表现,总结多年来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经验,对研究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美国学者Maslach于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或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份。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burnout)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的方法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美国学者Maslach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是长期奉献而没有产生预期回报的身心枯竭状态,它是在外在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产生的它源于个体对什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街的知觉,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压力较大的一个群体,因而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省395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5%的教师有严重职业压力,43.8%的教师有轻度职业压力;有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8.2%,7.8%和2.8%.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心理枯竭”等,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活综合症。在我国,存在大量由职业倦怠引起的各种心理情绪问题,其中非人性化地对待学生而引发的教学事故频频发生,极大地危害到教师个人、学生乃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师由于工作环境、专业特点以及压力源与其他专业教师有很大不同,因此,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原因也与其他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研究表明,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来源于长期的、负面的社会刻板印象,由于体育教师没有得到所在学校应有的重视、理解和支持,自我价值长期得不到体现而缺乏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而产生的一种对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失落、不平、甚至自卑的情感体验,进而导致消极对待工作的不良心理状态。这既是体育教师区别与其他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也是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概念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状,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  相似文献   

19.
段平 《宁夏教育》2008,(2):22-22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并能对症下药,就有可能缓解甚至克服这种现象。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心态、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是当前困扰着教育界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要求、社会地位、社交环境、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职业压力、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的人格与特点七个方面阐述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以供教育决策者参考。减少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