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而非人对物的改造与加工,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就是一种惯习。这种惯习,使课堂交往中的教师不自觉地主宰课堂,而学生则配合着教师的“主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教学场域的规则已经转变,然而在理念更新背后,“教师主宰”的惯习却未来得及被形塑,也就造成了交往阻梗。本文将从场域和惯习的视角对阻梗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出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后,“对话”一词和以此为理论指导的“对话教学”逐渐为广大教师熟知。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真正符合对话理论、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的“对话教学”呢?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存在一些与对话理论不符的现象,它们打着“对话”的旗号,却是名不副实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3.
“引”与“放”: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话语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话语权在教师的全程“操作”中存在“引”与“放”的失当问题,原因是教师权威的历史文化影响、课堂教学观的滞后及实践智慧的缺失。重建课堂教学话语权关键在于教师做到对课堂教学话语权“引”与“放”的融通,即认清教师权威,消解话语霸权;加强平等对话,转变教学观念;倾听学生话语,增强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课对话教学存在于允许差异性和多元价值存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弹性化的教学时空所共同型构的理想型场域之中。但是,与对话教学内在精神冲突的教学习性、考试主义取向以及教学物质条件的有限性阻碍了对话教学理想型场域的生成。高校德育课教师成为积极能动的对话教学主体是对话教学理想型场域生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考试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导向与评价依据,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下它的“对话”功能,把试卷也构建成一方对话平台,让它成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场?下面结合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编制浅谈一下这个对话场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左文 《现代教学》2007,(5):F0002-F0002
多年来,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经过执著的实践、探索,从“和谐教育”到“对话式教学”,构建了一种兼顾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对话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门学科中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对话式教学”操作实施方案,从而把“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的追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作为一种政策创新,引领课堂教学进入新的情境。面对新的场域矛盾,是其对于当前教育最主要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受到来自个体内部与外部的多方面阻碍。探究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可知其内涵核心在于理解课堂教学场域矛盾的利用与再创造,其生成逻辑是教师通过阅读课堂、解读课堂、研读课堂三个角度审视新情境下课堂内外的教师教学能力及其与教师、课堂以及创新之间的关系,以积累、分析、运用逐步走向课堂教学创新。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具有内部生成与外部系统化两层结构。培养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现实路径则在于立足能力本身结构以实现能力的生成,遵循多维渐进求得能力发展,并通过内外交互为之提供能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作课相对阅读课更难上,难处至少有二:一是到目前为止,语教材仍缺乏给一线教师切实可用的写作教材,作教学更讲究创生性。二是现代课堂具有对话特点,写作课和阅读课一样具有“场”性。然而写作更具有个人行为的特点(以我手写我心),这样写作教学中师生对话“对接”更难,写作教学“场”不易形成。而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以“作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少而又少,一线教师缺少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听听名师作课的意义就显得很重大。  相似文献   

9.
听话教学是传统教育中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而对话教学则适应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话教学的深刻内涵,并分析了由对话教学所引起的学生观、教师角色、课程观、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本文想就“生生对话”中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探讨。所谓“生生对话”,即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现实的情形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自我体验”的尊重,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观点看法一律赞成而不加评判,其实这是对“尊重”的误读,也是对课改精神的误解。毫无疑问,课改的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作用的强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机智。唯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方能“学得乐、学有成”。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以“活教”促“乐学”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2.
庞华 《四川教育》2008,(10):43-43
课堂是一个生动的对话场,教师和学生在对话场里演绎着自己真实的人生,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他们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课堂中,进行“群体会晤”式的对话教学。为此,我们需要构筑课堂教学中的网状对话场。  相似文献   

13.
"对话场"是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教师、学生、文本三因素"对话"而产生的教学场域。"知性"和"德性"的内在整合是其本质属性。语言性对话场、思维性对话场和精神性对话场是其三大形态,六维的运行机制"对话"永富生机,同时又使"对话"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是当今教育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方向,其理念很好地吻合了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然而当前对话教学注重形式而忽视其内在价值。指向实践活动、意义建构与人的生成的深度对话是对当前对话教学的超越,深度对话以人、事、物为出发点,以课堂、实践与反思为对话场域,实现学生的理解、运用与体验。深度对话的教学超越了纯粹的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深度与高度。  相似文献   

15.
“对话”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新形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对话情境、营建层次性对话系统、培养学生对话的“集体”环境等方式促进有效对话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互动中“失真”主要表现为互动实质的缺失、互动形式的失当、互动对象的缺场,实为互为装点的各自独白。因此,还课堂教学互动的本真面目,关键在于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元理解的自觉对话,具体表现为师生间的角色对话和言语对话。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是优秀的课堂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身体力行、付诸教学实践的教学理念。在本案例中.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教学情节在平等对话中进出,促成课堂师生对话质的飞跃,让大家对平等对话又有了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课堂教学往往把教师置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而新课改主张,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从“权威教学者”到“共同探讨者”角色转换,进行“对话式”教学,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一、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观点是相互对立的,教师在备课时也没有想到。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对话的结束,而要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比如我在教学《平民总统孙中山》,让…  相似文献   

19.
一、“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对话”可言。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教师主宰课堂,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唯师是从”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活”与“实”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世纪伊始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近八年,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以教师控制为特征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否定或摒弃,新的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或师生“对话”为主的教学方式日益受到重视。但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要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而使课堂教学过程近乎“放羊式”,要么片面强调师生“对话”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热闹的“满堂问”或“满堂答”。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活”与“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