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邓琼飞 《出版广角》2016,(12):77-79
加强海南本土文化建设是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建设、提高海南文化旅游的必然措施.作为本土文化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文化旅游发展的内核.但目前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严重不足,知名度颇低,而影视开发则是扩大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的有力途径.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开发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多种问题.因此,海南应当抓住国家战略建设的机遇,采取多种途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开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武陵山片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的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保护性旅游开发在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这种独特民俗文化的历史文化源流、仪式、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和保护现状,并对其原生态的保护传承及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如何寻求利益平衡点而和谐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探索新的保护方式、加强文化传播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建议,以期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希望以此为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断发生改变,我们要绝对地保持其"原汁原味"、"原生态"几乎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比较合理的办法就是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现代化转型,通过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搞好保护性旅游开发、培植和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加大保护的扶持力度等措施,实现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发展影响下具有繁荣或者凋零的双重可能性。根据旅游开发和保护程度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为"持续绽放"型、"含苞待放"型、"短暂绽放"型和"接近凋零"型4种类型。高保护、高开发的"持续绽放"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能创造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双重繁荣。针对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采取不同程度的旅游保护和开发组合方案,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再繁荣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陈珊  罗靖  章牧 《文化遗产》2010,(4):144-150,161-162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开发上存在着较大障碍,现有的手工技艺类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开发层次低、缺乏创新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对它的保护必须建立在对其历史文化内核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挖掘其文化精髓,最大限度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对广东省石湾陶塑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以综合性的主题公园为开发平台,社区内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式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运作思路,为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意识,本文通过对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引起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密切关注,进一步促进四川旅游产业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时四川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起大家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静 《大观周刊》2010,(46):153-153,111
黔东南是我国地处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较多的地区,是西南历史上当地人民艺术文化的结晶。经过我们对当前黔东南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方式分析,得出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还处于低层次旅游开发阶段,于此相对的是深度旅游开发,这将是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黔东南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9.
勉之 《文化遗产》2008,(1):36-36
2008年1月3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籍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周和平通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籍保护工作情况,并介绍了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要继续推进普查工作,逐步完善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或传习所的建设,加快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步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工作,搞好“文化遗产日”和“文化遗产之都”活动,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等。为使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顺利实施,由文化部牵头,教育部、宗教局等十部委组成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面开展中华古籍保护工作。文化部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籍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勉之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品,纳入和服从于国际贸易体系,表征了世界文化创造的多样性与文化生产的丰富性;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定群体情感与价值的文化标识,表征了特定群体的文化身份与价值观,使它超出了文化商品的概念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开发的重要价值,除了能够承担唤起民族认同的文化功能之外,非质文化遗产也被看作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对它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具有重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分析,提出了其商业开发和原真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太仓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个性,打响文化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太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到日前为止,经市政府通过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项,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近年来,太仓市档案、文化主管部门联合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征集整理工作,并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弘扬中华文化和太仓特色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相似文献   

13.
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2006年2月,我国首次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在2006年6月10日为首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全社会开始行动起来,共同保卫我们的文化财富。面对这样的形势,档案馆是否有必要参与保护?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措施才能发挥其作用,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52-153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在第三十二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鼓励和支持各种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和展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羌族及北川羌族历史与发展,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主题的历史与体验旅游等方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主题旅游为例,对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张洋 《东南传播》2021,(6):84-8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有财富和精神家园延续的载体.文旅融合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一并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资源,并以研学、文创、演艺、节庆等方式融入旅游发展,不仅增强了游客文化体验,也为活化非遗开辟了新路径.全球化的文化视野和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使得文化更新与传播的频率不断加快,本文以福建省非遗保护的实践为例,分析、探寻文旅融合时代,在全媒体传播赋能下,如何创新地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相似文献   

17.
王晓灵 《档案》2008,(1):57-58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是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庆阳市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大市”战略,各级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为之做出了巨大努力,使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保护,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各级档案部门也主动介入了历届中国庆阳民俗文化香包节等重大活动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世界意义。正如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担负着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职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003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国际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相似文献   

20.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被过度商品化、庸俗化,这似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印尼巴厘人在利用传统歌舞、宗教仪式、手工技艺等"非遗"旅游资源过程中,却能够很好地平衡"神圣与世俗"、"本真与流变"、"局内与局外"、"传统与现代"等诸多二元关系,他们以"文化旅游"为中介,建构"社区参与"和"原生态利用"机制,妥善处理上述二元关系,从而有效地保护、利用、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巴厘现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