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的近20年中,我国跳高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运动成绩却仍然在低谷中徘徊。要想与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夺取世界大赛的奖牌,就必须认真分析当今跳高运动的技术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索跳高训练中如何来合理利用技术,帮助运动员更有效地提高身体重心,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1.跳高中身体重心腾起高度1.1解决身体腾起高度的关键之一从跳高力学观点分析:要使人体腾起一定高度,必须克服地球的吸引力。这要靠人体的运动器官借助肌肉收缩的力量作用于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体育教学与课外训练中,跳高项目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项目之一。背越式跳高学生所能跳过的高度由三部分高度组成:H1(起跳时人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H2(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H3(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与横杆之间的距离)。而掌握好过杆技术可以尽可能地减小H3值,同时增大H2值,因此,好的过杆技术直接影响到学生所能跳过的最大高度。在中学跳高教学训练中有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坐着过杆的现象,这对成绩提高很不利。本人经过多年的跳高教学及训练对其形成的原因和纠正方法有一点浮浅的体会,现介绍给同仁。…  相似文献   

3.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新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军 《体育科研》2002,23(3):20-23
80年代以来传统的背越式跳高技术划分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快速助跑、快速起跳的背越式技术的发展 ,从而牵制着跳高技术研究和训练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录像解析 ,发现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关键环节——起跳阶段人体重心轨迹存在明显的差异 ,分析研究得出以起跳阶段人体重心轨迹曲线作为划分依据 ,以较直观的易操作的人体运动学指标——内倾角和屈膝角为划分标准 ,可将技术分为 :平缓上升型和波动上升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专家访谈法、三维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4 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高水平 背越式男子跳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起跳的速度,重心在起跳阶段缓冲不明显,腾起角度有减小的趋势;在起跳阶段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腿 的缓冲幅度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髋、膝、踝3 个关节的缓冲技术同起跳质量和运动员的伤病有很大联系;上下肢摆动的协调配合可以帮助运动 员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建议教练员重视上下肢摆动比例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跳高起跳离地瞬间人体重心运动规律的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跳高技术两种姿势的比较,提出了跳高技术的发展应着眼于起跳速度和所需要的助跑速度,同时认为跳高的成绩取决于X体所越过横杆的高度,而这个高度要受到起跳时人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以及过杯时人体重心高度和横杆高度之差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参加2001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16~17岁组)和全国体育运动学校锦标赛(16~17岁)跳高比赛的男女运动员共4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三维摄像和解析方法、数理统计法及评价理论,分析了我国跳高项目后备人才的技术水平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认为:少年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跳高成绩的三个高度构成上基本一致;少年运动员起跳时起跳腿蹬伸不充分、离地瞬间躯干过早倒向横杆,以及少年女子运动员在起跳腿蹬伸阶段的摆动不够积极等是影响少年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值(H1)的主要原因;影响女子少年运动员不能获得较大的腾起高度的原因包括起跳过程中的起跳腿膝关节缓冲幅度和缓冲时间、起跳腿蹬伸时的摆动腿摆动幅度以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横杆之间的夹角等。  相似文献   

7.
跳高起跳动作的任务是使运动员获得适宜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并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以便使运动员能够获得最高的身体重心腾起高度,并为旋转过杆提供力的来源。背越式跳高起跳的动力,是由起跳腿的蹬伸以及摆动腿的摆动效应共同构成的。正确认识和掌握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是有效完成背越式跳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起跳腿爆发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背越式跳高起跳腿用力和起跳技术的特点,以希尔方程式原理为指导,采用多种组合的专门训练,发展运动员起跳腿的爆发力,提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而,为提高人体重心腾起高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跳高的最终目的是越过横竿,要越过横竿主要取决于重心的腾起高度与充分利用这一高度的能力。在重心腾起高度一定的前提下,过竿姿式不同与过竿技术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尤其是背越式跳高,过竿姿式对成绩影响很大。但是,影响程度究竟多大呢?过去只能凭直观感觉来进行估计,并不能给予定量的说明。人体重心的位置取决于人体活动的姿势,人体运动时体形发生很大的变化,质量分布也不一样,人体的重心位置随之改变。例如:人体处于正常“立正”姿势时重心的位置高度大约在脐下3—5厘米,把手举起来重心位置就改变了。因此背越式跳高的竿上动  相似文献   

10.
张李文与科斯塔迪诺娃跳高起跳技术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张李跳高的若干技术参数并与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科斯塔迪诺娃进行对比,发现张李的起跳后身体重心腾起高度值优于对方,但仍有潜力可挖;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和重心腾至最高点与横竿上沿之间的距离明显差于对方是造成与科斯塔迪诺娃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李文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张李丈与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的跳高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时以现:张李丈起跳后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优于对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她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太低,其原因是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且蹬伸速度不快以及摆动腿摆动幅度小、摆速偏慢。另外,过竿技术存在着缺陷,这些是导致与科斯塔迪诺娃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背越式跳高在起跳阶段获得垂直速度时,既要有起跳的速度又要有起跳的幅度,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本文重点采用图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助跑速度转化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跳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了解跳高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既有助于研究与评价运动员的腾起高度和远度,也有利于确定与验证起跳点的距离和助跑夹角等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因此测量与计算跳高腾起角与初速度的方法,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跳高时人体运动姿势的千变万化,其重心的运动轨迹已不易测量计算,故测算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就更为复杂。目前大都采用摄影技术图片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田径跳高项目对起跳技术的要求就很精细。起跳是获得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的主要阶段。是跳高技术的核心。研究影响背越式跳高起跳效果的因素对指导跳高教学训练有重要作用,只有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摄像与录像解析的方法对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扣球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特征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对比研究。沙滩排球扣球起跳与室内排球扣球起跳相比 ,人体重心运动特征表现为 :起跳过程水平速度损失小 ,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大 ;加速蹬伸阶段人体重心上升位移短 ,垂直腾起速度小 ;人体重心腾起角小  相似文献   

16.
论跳高技术原理新体系--4H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 3H公式(H=H_1 H_2 H_3)为核心的跳高技术原理 3H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以 4H 公式(H=H_1 H_2-H_3-H_4)为核心的 4H体系。以跳高重心三维运动为基础,分析了 4H体系的数理依据和主要内容,提出跳高成绩由4个H组成,阐述了H_4的定义、影响、因素、与H_3的区别及如何计算H_4。在估算运动员腾起角和初速度,确定和验证起跳距离和过杆夹角,进行跳高运动技术分析诊断方面,例举了 4H体系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身高与跳高     
要说明身高与跳高的关系,可从下面的跳高示意图中得到启示,明确决定跳高成绩的几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H——横竿高度; H_1——人体重心在离地瞬间的高度; H_2——从H_1到人体跳起重心达到的最大高度; H_3——人体重心在空中的最高点与横竿间的距离。如图所示,H=H_1+H_2-H_3。因此,在跳高中除要极力增大H_2外,还要适当增加H_1和尽量缩小H_2。根据物体抛射运动的高度公式H=Vo~2sin~2a/2g计算  相似文献   

18.
少年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和身体素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次全国性比赛及训练过程中相关因素的调研和实际测量所收集的信息作为研究的基础,诊断和评价我国优秀少年跳高运动员技术掌握的水平以及影响少年运动员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果发现:1)造成我国少年男、女运动员H1高度的差距,除了身高之外,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2)起跳腿与摆动腿的技术动作在影响H1高度的同时又不同程度影响到H2高度;3)少年运动员的单项素质指标明显优于综合能力指标。  相似文献   

19.
跳高是以越过横杆高度来确定运动水平的跳跃项目,它的最终目的是为越过更高的横杆创造可靠的保证。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弧线助跑、起跳腾起背对横杆,然后身体依次越过横杆的一种跳高方法,其助跑的目的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在起跳前及时地调整动作结构和节奏,同时取得合理的身体内倾姿势,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完成过杆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现场观察和访谈方法 ,记录收集了 2 0 0 1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乙组跳高比赛的相关数据、资料 ,通过归因分析 ,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田径赛男子乙组跳高比赛的水平和一些特点、规律 ,提出了跳高比赛应重视第一起跳高度的选择和每次试跳的成功率 ,赛前应重视训练的强度的基本训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