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 1.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 单元教学计划不同于传统教学计划中的学期教学计划,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单元教学计划与获取学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应该由18节课组成。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使教学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与灵活性,这是单元教学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沙晓花 《体育教学》2013,33(4):52-53
一、单元学习目标的概念及诠释单元教学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把一项或几项(或相近)教材组合成一个教学单元,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体,是教材的完整的教学阶段,是反映技能"学理"的过程,是孕育各种有特色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因此,单元教学是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时组成的,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整体,其教学内容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是课时的  相似文献   

3.
华向阳 《体育教学》2009,(12):23-24
单元是课的上位概念,即若干节课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体育课的教学单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在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一般以不同运动技能(课题)为依据划分若干个单元,它们之间可以是递进的关系也可以是并列的关系。单元教学计划是模块教学计划的深化和具体化,保证了各运动技能教学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进行,也是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教学是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比如说语文教学:有记叙文单元、议论文单元、小说单元、散文单元等等。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每学期由多个不同教学单元组成,只不过体育教学有其特殊的一面,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是具体的一个个运动项目。过去,我们不太重视教学单元的设计,只是按照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编写教案上课就行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备课中我们应该根据每一个教材科学、合理地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体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中小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制订明确的体育教学水平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与学时教学计划,来指导体育课堂教学,其中符合课标精神的体育单元教学计划,对指导体育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虽然提供现成的教学计划,不利于基层体育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但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还未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高度。所以,各学校有必要集教研指导部门,学科骨干和一线教师等多方力量,制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符合课标精神的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有利于体育教师将课标精神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研制,是科学、合理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研究过程。在这一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单元教学计划在体育教学"四大计划"(水平教学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因此,编写好单元教学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那  相似文献   

7.
<正>备课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传统做法是教师在上课前准备上课内容,按照教学进度确立单元教学计划和单元目标,再根据单元计划和目标确定课时教学计划和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择取教学方法和场地器材的开发和准备。虽然也有关注学生的方面,但强调备学生这一点上显然做的不是很到位。现阶段体育教学更加关注常态体育课堂,师生合作备课是上好常态课的一个关键和亮点,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浅显的方法,以期待同行的斧正。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学指导思想、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改进等多层次、多系统的问题,作为中间层次的体育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1个重要的载体作用,也是1个关键的环节。为此,本文就体育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单元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单元体育教学模式:指在一段时间内,把体育运动的某1项教材作为1个单元,探照单元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体育新课标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递进的目标管理体系,提倡以围绕目标组合内容的教学单元来组织教学,传统的单元教学计划在体育新课程背景下难以适应体育课程教学水平,所以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计划需要相应的改革与充实新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体育课程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制订单元教学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就成为当前课改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单元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称《课程标准》)通过4年的实验已全面实施。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制定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实施方案》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目前许多教师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如我们是通过制定三级实施方案的有效探索,即制定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的做法来反映达成课程目标的全过程。即水平教学是通过若干个教学单元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由若干个连续的课时教学组成,课时教学是某一单元教学的片断。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制订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我们把一个教材预期学习结果组织为教学单元,并制订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应该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学生应该知道或学会做彼此相关的一些事情。就体育教学来说,经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学生应基本掌握一个或一套技能及相关知识。同时,体育单元教学计划作为课时计划的上位,它是依据教科书,将某项教材,按照课次顺序分解、制订每课次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法措  相似文献   

12.
本专题从体育课前预设与课后反思视角入手,重点讨论体育课计划编制与体育教学课后反思技能,由于体育教学涉及内容很多,如水平教学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备课),因此,本专题主要针对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设计、说课与课后自我评价、听课(或看课)评课等技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专题从体育课前预设与课后反思视角入手,重点讨论体育课计划编制与体育教学课后反思技能,由于体育教学涉及内容很多,如水半教学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备课)等等,因此本专题主要针对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设计、说课与课后自我评价、听课(或看课)评课等技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上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可采用单元教学的形式进行。特别是在(1-6)年级的低、中年级,主要是打好体能基础,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可采用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7年级以上可多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集中时间,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学习掌握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5.
以往我们制定单元计划的功能单一,虽然是单元计划,但不能体现完整的单元教学,"单元教学"是有一定的连续性的。"单元教学"除了同一类教材的相对独立的一个教学单元外,在课次的安排上应当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否则不能称为"单元教学"。作为"单元教学计划",不仅在教材内容或目标内容上要有相对  相似文献   

16.
若干节具有内在的联系的体育课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教学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因此,一个教学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单元就不能太小,但我国体育教学大纲内容多,分配到一项的课时太少教师只能采取小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新的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它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只设定了教学目标,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它给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和制订教学计划时留下了宽泛的空间,同时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如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制订单元教学计划,从操作层面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只想就怎样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制订好“单元教学计划”与同仁们作一些切磋和商讨。一、单元与单元教学的概念何谓“单元”。专家认为,单元是课的上位概念,即单元是由课组成的,若干节体育课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目前我国普遍…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的基本结构与单元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形势下,很多专家和学者均认识到单元教学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当前,很多体育教师在制订具体的体育课程方案时,均为单元构建动足了脑筋,但是何谓单元?它的依据何在?它应当如何分类?不同学制阶段的体育课程其单元特征又有何种区别?如果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恐怕难以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单元,也难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因此,这些问题完全有必要搞清楚。一、对体育教学单元的理解我们历来重视一节课的地位,认为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但是,形成系列的一组动作总要几节课才能教完;各种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2012,(2):78-80
本专题从体育课前预设与课后反思视角人手,重点讨论体育课计划编制与体育教学课后反思技能,由于体育教学涉及内容很多,如水平教学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备课),因此,本专题主要针对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设计、说课与课后自我评价、听课(或看课)评课等技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是课时教学的依据,是把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安排各个课次的教学文件。单元教学计划一般由体育教师设计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上接学期教学,下启课时教学,充分体现体育教学过程,是针对某个教材完整的教学阶段。因此,要充分重视单元教学计划。一、不同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种类及特征通常以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教授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