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定向越野作为发展学生体能与意志品质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高校开展的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创新定向越野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以定向越野的运动特征为依据,以发展大学生的体能、合作意识等为目标,在促进定向越野运动开展效果的前提下,促进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本文就合作学习在定向越野中的价值与实施进行了探讨。通过本研究以期为高校定向越野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据周期训练的理论特征,借鉴体能类耐力性项目的训练特点,结合定向越野运动的技术形成特点、竞技体能特点、竞赛时间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定向越野运动训练周期的构建方法,以促进定向越野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定向越野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体能、技能、心理和战术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定向越野训练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根据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对我国定向越野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定向越野运动作为新兴项目被引入普通高校,给我们高校体育带来了崭新的前景和丰富的内容。通过对定向越野运动特点和课程改革趋势的分析研究,深入探讨了定向越野课程对构建和谐高校体育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在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课程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定向越野是一项集健身、智慧、趣味、挑战、交际于一身的运动,在某些方面功能甚至超越了田径项目.近年来,定向运动在我国个别省市得到了迅速普及与发展,但仍然有许多地区对此项运动认识、了解、普及程度不够.本研究主要阐述了定向运动的定义、高校俱乐部制定向越野课程开展方式、高校俱乐部制定向越野课程的特点、开展俱乐部制定向越野的意义等.寻找俱乐部制定向越野教学的特征,为提高高校俱乐部制定向越野课程推广提供较针对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文化的不断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文化形态,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定向越野运动对于各个年龄层以及各种群体都是适用的,所以在我省以及北方的高校中推广和普及定向越野运动也是十分必要的.前几年,我省的一些高校已经设立了定向越野选修课,但其发展的似乎并不那么顺利,因此,我们应重新的分析北方高校中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可行性,找到北方地区开展这项运动的优势,从而促进其的顺利开展.本文便对定向越野运动的概念、限制北方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因素、北方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北方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可采取的组织形式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北方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第七届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16岁组、18岁组、21岁组的各项目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探讨了河南省定向运动实际发展水平,分析了河南省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对策,为更好开展定向运动竞赛,进一步推广、普及定向运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定向越野比赛要求运动员独自面对运动中来自自身和自然、体力和技能的种种挑战,因此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比赛中的运动成绩.以参加2010年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的运动员中随机抽取的30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找出定向越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赛前紧张心理、比赛中的从众心理、路线选择的犹豫心理等.并对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克服定向越野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障碍要从心理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两方面入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单来说,定向越野主要是指借助于对指北针以及定向地图的应用,在野外自对选取路径运动,最大限度的在尽量短的时间之内,按照地图显示找寻各预先设置检查点,并最终到达终点位置的一种特殊性运动项目。本文旨在于探讨定向越野训练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通过对某高校300名在校大学生的实验研究,重点关注定向越野训练对心率、血压、体重以及肺活量生理测试指标的影响,希望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福州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宣传和培训、在公共体育课中大力开展定向越野运动、在高校中鼓励组建定向越野协会等建议.望能为福州普通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开展、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0年云南省学生定向越野联赛的状况、比赛成绩等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学校开展和普及定向运动的工作不容乐观,定向运动竞技水平相差较大,各学校的整体实力不均衡,赛事组织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云南省学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早期专项化"理论基础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动训练学理论和运动实践出发,对早期专项化训练、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专项化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或模糊的认识进行了甄别,对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早期专项化训练”这一概念的内涵,对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必要性提出建议,供广大体育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原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平原训练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高原训练的环境特点和生理学机制,高原训练的特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指出对高原训练不应盲从,而应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科学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为了更进一步地拓展和运用这种联系,必须要重视二者的融合。从体育实践体系的形成、实现课程体系的转变、培养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人才三方面进行融合对策运用,最终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性人才战略发展。文章进行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并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融合对策,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定向越野对提高青少年有氧耐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定向越野运动知识的学习,了解定向运动的特点,结合我国青少年有氧耐力素质较差的实际情况,将定向越野运动引入到中长跑运动中,以提高青少年中长跑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青少年的有氧耐力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热点及前沿问题,对中外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研究动态进行可视化研究,以Web of Sciencetm和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5.0软件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其时空分布、历史脉络。研究结果表明:(1)加拿大、美国、英格兰等国在运动康复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研究机构呈现协同合作现象和突增性;研究重点为康复专业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专业角色和有效沟通能力,残疾人长期康复、康复专业学生的跨专业学习、综合护理能力。(2)我国目前关于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专业的建设和课程体系的发展,对就业去向的探讨;作者和合作机构的合作较少,定量研究较少。通过寻找我国与国外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以期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定向越野运动训练过程中与运动强度相适应的敏感指标,监测定向越野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变化,本文利用分光光度法对我院九名定向越野运动员进行了赛前五周血氨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赛前五周运动员的血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定向越野运动训练过程中,血氨能够精确地评价运动员的机体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定向越野运动是一项融智力与体力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现就定向越野运动在甘肃省高校开展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各高校当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学校体育教学设施和运动场地相对紧缺,开设此项课程可以极大缓急体育教学的压力,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都能达到健康的目的,也是体育实践活动的两种重要方式。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重视,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逐渐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两种独立的科目,并随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这两种科目存在众多的相同之处,且二者的边界也比较模糊,因而人们对此二者的认识还较为肤浅。这种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行,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ddresses cross-country and cross-period differences in average levels of training activity from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Firm-provided training in Europe between 1999 and 2010 is scrutinized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divers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at can be linked to welfare state regimes can yield discernible cross-country patterns. An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limits of national skills strategies that are not well embedded in wide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This is grounded in a view that policy efforts to influence training activity, involves nothing less than ‘reforming’ societies. Insights of this research should contribute both to a critical reflection of the EU's targets in the field of lifelong learning as well as supporting policy learning between member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