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战争风云下的苦难》P48-5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索、整理资料,探究性地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教学难点】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2.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等。  相似文献   

3.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等。教师准备:(1)学习有关美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2)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多媒体展示课题,配茵茵绿草地),说到自然之美,你们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时中出现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能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千姿百态、晶亮洁白等特征,体会人物情感。【教学准备】1.教前准备:教师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前准备: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扫除字音障碍。【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1.师:小朋友,你看到过玻璃窗上开花吗?今天咱们要学…  相似文献   

6.
【教材】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1课。【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当孩子们自主阅读自主探索时,当他们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乐此不疲时,当他们与教师情感交融、精神相通时,当他们和文本语言进行生命的对话时……学生就进入个性化阅读的最佳状态。【教学目标】1.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运用文本语言多形式地说一说课文的部分内容。2.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恐…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诵诗歌;2.了解作者普希金。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诗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态度;2.结合实际生活和阅读积累谈一谈你对诗歌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真谛,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与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2.体会诗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态度。【学法指导】1.扫清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诗歌;2.搜集"普希金"的相关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3.细细品读诗句,联系自身经历小组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2.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重点】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难点】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出生时的体重、身高。2.学生搜集小时候的照片、物品。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实物,感知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复杂的情感。(重点)2.发挥想象,体悟诗歌意境,比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难点)【课前准备】朗诵本诗,了解其大意;查阅背景资料,为本诗拟写推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完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我们认识了雄辩君子孟子、志诚君子愚公和刚正君子周亚夫,  相似文献   

10.
【背景资料】日本右翼分子主编的严重歪曲历史、否定侵略战争罪责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经小修改后,通过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日本这一歪曲历史内容,倒行逆施之举,激起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国家人民的强烈愤慨。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历史,铭记国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活动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组又分为ABCD等若干个平行组。布置学生分组搜集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资料,并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活动过程】一、重现历史,血泪铁证“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石井部队活人细菌实验”“、万人坑”…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从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品味文章意蕴,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2.赏析关键词句,感悟作者情感,从作者的“别”样人生中寻找成长启示。【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生平经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是的,  相似文献   

12.
《春夜喜雨》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准备】1.唐朝李约诗《观祈雨》 ,宋朝苏轼诗《望湖楼醉书》。2 .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3.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探索内容】1.律诗艺术形式。2 .诗歌语言艺术及优美意境。3.与诗歌、诗人相关的情境及内容。【教学目的】1.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形式甄别、语言赏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操作过程】一、拉开心理距离 ,引发探索动力情境创设 :“经历过冬天的人 ,最懂得春天的温暖” ,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 ,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 ?当然是…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2.赏析语言,感受诗情,品味诗歌“非由润色”的白描艺术特色。3.比较探究,领悟诗旨,挖掘汉乐府“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意味。【课前准备】1.阅读链接资料,简单了解汉乐府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学会几个典型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掌握课文中几个“之”字的用法。2.锻炼搜集资料和口语交际能力。3.树立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的思想。培养全面认识客观事物的世界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树立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的认识观。难点是掌握课文中几个文言实词的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学生七嘴八舌介绍作者。2.指定学生介绍作者。3.教师总结补充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二、激发趣味引入讲述《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另外两则。三、请两三名学生讲述课文的故事,其他学生对…  相似文献   

15.
【主题】:认识自己的快乐【目的要求】: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快乐的情绪,并学会创造自己的快乐。【设计理念】:小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情绪体验,已经能够比较明确地分清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且寻找出引起某种情绪的刺激。因此,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寻找情绪发生的原因,可以通过寻找和留住“快乐小精灵”,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快乐,并引导他们用行动调节和保持快乐情绪。【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活动准备:1.请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使自己快乐的事。2.准备10个“双面人”道具。3.准备几盘“快乐音带”。4.准备几张…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文化巨人孔子的主要成就,由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三部分内容组成。执教者认为课文对孔子的评价还不够全面,和学生一起研究,对教材进行充实,增补了“政治家”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珍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精神,感知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2.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2)尝试探究性学习,初步培养小学生研究人文科学的精神和能力。(3)初步了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18.
<正>【单元任务群架构】本单元以“发掘现代诗之美,小诗人初长成”为主题,对四篇课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和课外拓展内容进行微调、整合,形成“诵读品味—搜集摘抄—自主创作—合作交流”螺旋上升的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读准诗歌,背诵诗歌。2.通过想象画面,读出诗歌韵味。3.了解现代诗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表达。4.创作一首短诗。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含义,明晰诗歌叙述的事件和场景。2.通过填补空白和资料助读,掌握诗歌阅读的策略。3.反复诵读,理解诗人面对安史之乱社会现状的复杂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课前准备】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文意。2.查阅资料,了解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状。【教学过程】一、诵读《马嵬》,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预设】1.通过认识歌词、猜作词者、想象诗歌画面、听旋律这几个环节了解《诗经》的写作形式和内容,体会其中的悲苦之情。2.初步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和反复这两种写作特点,明确它们的作用。3.使学生的朗读在层次和情感上能够循序渐进,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诗经》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通过哪些内容与形式展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