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课程综合化的背景及其对体育院校课程综合化的启示,阐述了课程综合化的方式,即分段模式和整合模式;在对课程综合化的实质及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程模式多元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理论探讨,指出了未来课程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课程模式优化选择的对策。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体操专修课程模式必须实现多元化;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进行课程模式的优化选择,最终实现课程模式的超越成为今后课程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魏伟 《精武》2012,(29):3-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重新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予以定位。  相似文献   

4.
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雁飞 《体育学刊》2005,12(3):92-94
引入当代西方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先生的运动教育模式,从运动教育模式的含义、目的、目标、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运动教育模式的引进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提供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可操作性及运动参与目标多元化和社会适应目标的模式,同时提供了人文化的体育教育与运动教育模式,为我国新课标的修改与完善,教师体育教学操作与创新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国、日本、苏联体育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国体育系的课程设置由于各国教育制度的不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大体可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通才”教育课程模式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课程模式。这两种课程模式各有特点,但也有其共性规律及发展趋势,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高校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化体育思政的育人效果保驾护航。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系统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过程凸显的核心问题及模式构建路径。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配置过程存在发掘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协调、共享路径不通及共创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时,需要立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要求,聚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特点,深入发掘体育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内涵要素,持续创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机制,对机制运行质量、育人实效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督测评估,同时探索有效的支撑保障方式,进而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海岛野外生存社会实践模式是实现体育课程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社会实践模式构建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内容、组织管理及模式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试图摸索出科学完善的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社会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子体操专修课程模式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未来课程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课程模式优化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阐明课程建设意义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探讨了我院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及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我院加强课程建设、开展课程评估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0.
以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法对新世纪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方案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体育院校课程方案的沿革及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对新世纪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方案改革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需求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在对需求和需求导向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发掘大学体育课程需求导向的内涵,探析需求导向对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基本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司法警官院校普体、警体课程改革进行调查研究,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司法警官院校学生对警体课与普体课的喜欢程度、对警体课与普体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2 .普体课开设的项目过多,低水平重复,有必要减少一些项目,开设普体选项课,以提高教学效果。3.被调查专业警体课总学时数均不足,应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对体育课程作广义与狭义的划分,往往不利于区分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为了进一步理解体育课程,我们应该弄清楚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体育课程(P.E.curriculum)与体育教学(P.E. teaching)有别,这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以传授和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主的过程,体育课程则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包括身体锻炼这一重要部分,而身体锻炼这一部分是“教学“这个专门用语所不能概括的,应该说体育课程是介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一个中介系统.本文就体育课程研究的目的意义,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作一些肤浅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并以此求教于各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在认真分析和把握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 ,提出了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依据 ,预测了专业培养目标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过渡的必然趋势 ,突出强调了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三大要点 ,即基础课程模块强调“厚基础” ,专业课程模块突出“专业特色” ,选修课程模块强调“宽口径”。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原则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论述体育课程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其研究的知识框架、原则、方法,以及研究中应注意的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体育信息协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抉择问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研究发现,在我国体育课程中居于主流或主导的是西方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仅是在内容或方法层面上进行补充;中西体育文化的特质分别在于“和合”与“争分”。最后指出,中国体育课程的文化抉择必须基于中国具体的历史情况和特有的文化形态,建构在由中国特定的体育文化决定的逻辑范畴内。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应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挑战之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体育教师应对挑战的策略,认为体育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已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历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的红色精神,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通过使用课程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时代意蕴,可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价值方向和精神动力,强化文化支持和拓展资源载体。在对党的百年红色精神进行课程化塑造之后,使之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结合,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从推进路径的设计出发,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为手段,以运动实践为桥梁,可使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环节能够更加符合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需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全面推进党的百年红色精神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延续和传递创造丰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探讨了体育隐蔽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体育隐蔽课程开发、实施拓展了空间,国家、地方、学校3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为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发、实施夯实了基础,体育隐蔽课程开发既必要也可行.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与施教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语言性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