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阐述了羽毛球运动中肩袖的具体特点,进而对羽毛球运动员肩袖损伤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羽毛球训练中肩袖损伤的处理和预防对策,从而减少羽毛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向扬州大学体育学院2014级和2015级羽毛球专项班全体学生发放问卷。结果显示:扬州大学体育学院2014级和2015级羽毛球专项班学生受伤率达到73.13%。受伤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手腕关节损伤、踝关节损伤、面部损伤、肩袖损伤、腰肌损伤和膝关节损伤。对扬州大学体育学院2014级和2015级羽毛球专项班学生运动损伤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提高羽毛球专项班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肩部的运动创伤中,运动员的肩袖损伤较多,尤其多发生在排球、体操、投掷等运动项目。由于肩关节反复超常范围的转动、摩擦、挤压,所以肩袖部肌腱的损伤为常见。此伤多表现病程长,治疗效果慢,并被认为是影响运动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要运动创伤之一。肩袖损伤主要指肩袖肌腱的损伤,此伤又叫肩袖创伤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症侯群,有时可合并滑囊损伤。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环包着肩关节,止于肱骨大小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121名青少年运动员损伤调查分析,显示羽毛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踝、膝、腰、肩、手腕部位为多。膝、腰、肩、腕部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有关。腰部的骨性损伤多于软组织损伤。末端病、膝、踝关节滑膜炎及肩袖损伤,手腕扭伤及L3横突综合征,腰椎峡部裂是该项目运动常见损伤。且疗效欠佳,治疗期长,干扰训练大,应引起我们重视,并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5.
肩袖损伤是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是运动性创伤或退行性病变。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是神经肌肉系统障碍的有效康复治疗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肩袖损伤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研究PNF对于神经肌肉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重点阐述PNF应用于肩袖损伤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王晓东  陆一帆 《游泳》2004,(5):26-27
肩袖损伤是游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最常见损伤,也称“游泳肩”,患者约占游泳运动员总数的40%-80%,其中约15%的运动员正常的训练会受到影响,常表现为肩部疼痛难忍,无力,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导致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影响运动员水平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肩袖损伤也是导致成年人肩痛的最常见的原因。为了加速肩袖损伤的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使运动员保持原有的竞技状态以尽快恢复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创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45名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常见、多发创伤发病率依次为腰肌筋膜炎、髌腱腱围炎、骶棘肌慢性损伤和肩袖损伤。作者对病因及病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创伤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沈雁冰 《体育世界》2009,(8):102-103
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南京市15家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部分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性损伤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性损伤发生率很高,以腰、膝、手腕、踝、肩等部位为多。造成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原因:羽毛球爱好者准备活动不足;部分羽毛球爱好者每周练习次数过多;羽毛球爱好者专项力量不足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羽毛球爱好者错误技术动作会导致运动损伤;羽毛球爱好者练习场地滑、湿和硬也造成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9.
针对运动员造成肩袖部位损伤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大学体育开设标枪教学课,由于学生的技术基础和肌肉力量薄弱,往往容易造成肩袖损伤。因此,在标枪训练中,积极预防运动员损伤事故的发生,便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G846.19 9903254如何发挥乒乓球发球的威力[刊,中,I]/周洽∥体育师友.-1999(2).-18-19(XH)乒乓球∥发球∥技术∥基本功∥训练G847.145.3 9903255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The studyof sports injuries for younger badminton athletes[刊,中,I]/刘开物∥四川体育科学.-1999(1).-23-26表3参7(XH)羽毛球∥损伤∥综合症∥调查∥青少年通过对121名青少年运动员损伤调查分析,显示羽毛球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踝、膝、肩、手腕部位为多。膝、腰、肩、腕部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有关。腰部的骨性损伤多于软组织损伤。末端病、膝、踝关节滑膜炎及肩袖损伤,手腕扭伤及 L3横突综合症,  相似文献   

11.
羽毛球运动是高校学生比较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之一,羽毛球教师作为高校羽毛球知识的传播着,对学生羽毛球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深入而细致的了解高校羽毛球教师的现状对于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手高远球是羽毛球各项技术的基础,准确、科学、有效地掌握正手高远球是儿童初学期提高羽毛球兴趣、提高羽毛球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结合儿童的心理、心智特点,把握影响儿童运动的主要因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逆向思维教学法对儿童的正手高远球进行实验教学。实验证明: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法比传统的正向教学法在儿童的兴趣、技术掌握上都占据较大优势。建议:在正手高远球这个基本技术上,应多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法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增强技能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核心力量训练与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结合日趋密切,成为羽毛球教学训练的重要构成内容。核心力量训练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柔韧性与灵活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羽毛球技战术的应用技巧。为此,该文主要对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应用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探讨高校有效展开羽毛球核心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分析了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羽毛球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传统的体育运动,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益处。高校体育教师羽毛球课程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质量。传统教学的弊端已然凸显,教学课程要实现改革,理论研究便是基础,项目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到羽毛球的课程,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该文主要探讨了项目化教学在羽毛球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羽毛球运动步法分类及使用频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羽毛球队队员参加的17场单打比赛录像进行步法种类和频率分析。发现:男女运动员使用频率排在前4位的均为左后场蹬转(一步)起跳、左前场蹬跨步、右前场蹬跨步和右前场垫步。提示:羽毛球训练中应强化该几种步法的训练并加强其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防治羽毛球运动员足踝部位运动损伤,提高竞技运动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7.
董军 《当代体育科技》2020,(9):61-61,63
随着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发展,核心力量训练在各类运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通过对核心力量的概念进行阐述和对羽毛球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在提高羽毛球技术动作间的协调性以及提高身体控制力和平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击球速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能有效降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浅析力量素质对难美项群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健民  陈敏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495-496,499
根据难美项群各竞技运动项目的特点,分析力量素质在完成难美项群动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因为力量不足而导致难美项群运动损伤的表现,提出相应对策,为在教学训练中提高力量素质更好地表现难美项群的艺术魅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badminton serve requires great skill and may be affected by fatigu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carbohydrate ingestion affects badminton performance. Nine male badminton players (age 25 ± 7 years, mass 80.6 ± 8.0 kg) attended the laboratory on three occasions. The first visit involved an incremental exercise test to exhaustion to determine peak heart rate.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1 L of a carbohydrate-electrolyte drink or a matched placebo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trials. The accuracy of 10 long and 10 short serves was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exercise. The fatiguing exercise was 33 min in duration (83 ± 10% and 84 ± 8% peak heart rate for the placebo and carbohydrate trial respectively). Capillary blood samples (20 μL) were taken before and after exercise for determination of blood glucose and lactate. There was deterioration in long serve accuracy with fatigue (P = 0.002), which carbohydrate ingestion had a tendency to prevent (P = 0.077). There was no effect of fatigue (P = 0.402) or carbohydrate ingestion (P = 0.109) on short serve accurac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between trials (P = 0.851).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during the placebo trial (P = 0.016).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ly the long serve is influenced by fatigue and carbohydrate had a tendency to prevent the deterioration i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