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应构建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的保障机制,明确教师在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中的作用与角色,完善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的教与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参加社会大课堂的学习已经成为北京地区中学生的必修活动。对于社会大课堂基地资源的开发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研究立足于社会大课堂中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探究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力图以课程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在社会大课堂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必须经过实践体验,利用社会大课堂是学生实践体验的最佳方式,现在学校德育利用社会大课堂很不充分,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  相似文献   

4.
课程化成为社会大课堂的一个发展方向,需要把大课堂的资源应用、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结合起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示范引领。文章探讨了学区如何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1日,北京市正式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按照《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方案》提出的三年建设规划,2010年将基本实现社会大课堂建设既定的规划目标,基本形成常态化、长效性的发展机制。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社会大课堂取得的显著成果,特别是课程化研究的典型经验,从本期开始,本刊特推出“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研究”系列专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烟台市高中语文创造学习工程”实验的开展,我们在改革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的同时,尝试着开辟了第三课堂———自然、社会大课堂,让学生走出校门,拥抱自然,体察社会,品味鸟语花香、人生世态,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一、读社会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我们改变语文课仅为校内教学活动的模式,组织学生走进农家,投身大自然,亲身去领略社会这本卷帙浩繁的无字大书的风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之初,我们确定宗旨,明确方向,全体语文教师集思广益,拟定了十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以下简称“社会大课堂”)正式启动。三年来,社会大课堂红红火火而又井然有序地发展着。到2010年的9月,社会大课堂建设步入第三年,市级开发整合资源单位已有500余家,区域自主研发715家,市、区两级资源单位覆盖了不同形式和种类的教育资源,共有100家市级课程教学实验基地推出社会大课堂课表,研发课例千余节。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高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抓好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的协同建设。抓好新时代高校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的协同建设,需精准把握其内在关系、正确认识其时代意义、探索其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340万人次参加、资源单位市区两级1196个、市级课程资源基地扩大到百家的社会大课堂活动,启动一年反响强烈。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交流会12月9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办公楼的第二层,斜对着楼梯的那间屋子,门上写着几个大字: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为了保证大课堂建设的顺利进行,西城区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社会大课堂主管主任担任;下设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由两位成员负责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1.
挖掘校本课程资源 走向社会大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实施以课程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社会大课堂建设,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成为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东城区以“社会大课堂”项目为契机,以东城区“蓝天工程”工作为依托,着手开发与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在实施三级课程上展开研究。研究中,项目组实施“边研发、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推进策略,最终形成四个群组的初步成果,更尝试构建了“东城区小学社会大课堂课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最为突出的有三点,一是三级课程的整体落实;二是处理好社会资源与学科对接,学科体系与学科融通的关系;三是使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合理,实效性强。此外,东城区还尝试创新资源开发的策略和创新符合“社会大课堂”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是北京市于2008年9月1日推出的重大教育工程,旨在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实践育人、整体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经过我们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已发展了近千家资源单位。在实施社会大课堂的过程中,教研部门也充分感受到,社会大课堂不只是一次主题活动、一个简单的任务,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学校,主动地了解社会、接触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锻炼和亲身体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和完善个性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低,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以休闲娱乐为主,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学校为主,家庭与社区作用发挥不足,"时间和精力"不足严重制约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积极推动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需要全面启动天津市青少年社会大课堂建设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思政教育“大课堂”与“小课堂”有效衔接的问题是关乎着当前我国思政教育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做好大小课堂的衔接问题既有助于促进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实践性的有效提高,同时也有助于确保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保证。缺少了“大课堂”的有效支撑,思政“小课堂”便失去了实践的阵地,也会由于给养的不足而终成为“空中楼阁”,而缺少了“小课堂”支撑的社会“大课堂”也会失去凝聚力,也会由于内在核心强化不足的问题而呈现出步履维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启动以后,我们重点在探索长效、常态地推进社会大课堂体制,完善运转管理机制,从实操层面向课程延伸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们的社会大课堂建设思路可以用三个“双”概括——“双基”,即管理体系和资源平台两个基础性建设,“双向”,即学校和资源单位联手进行资源开发;“双途径”,即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研发两个渠道来体现社会大课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小社会,生活大社会,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语言来自生活,是丰富的、活的生活的体现。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让课堂回归生活,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堂情境;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他们感知生活,提升感悟;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参观、调研、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培养进入新阶段。本文从数字素养概念演变、社会大课堂学习单定义入手,提出适应数字时代学生开展学科实践及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社会大课堂学习单设计流程及原则。  相似文献   

20.
田学军  严权 《成人教育》2012,(11):24-26
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基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走进"社会大课堂",让社会优质师资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在社会活动中来培养人才,按社会标准来评价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