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南  徐思师 《文教资料》2013,(9):152-15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朋辈访谈借鉴媒体朋辈访谈成功经验,作为拓展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和载体的有益尝试,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  相似文献   

2.
"博客时代"的到来,使"思政博客"成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文章就"思政博客"的界定、网络环境下思政博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积极作用以及思政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现状,结合2009年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博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政博客"这一新载体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思政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时代"的到来,使"思政博客"成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文章就"思政博客"的界定、网络环境下思政博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积极作用以及思政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现状,结合2009年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博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政博客"这一新载体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我国一直倡导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求新时代的高校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在新时代下,不仅要思考思政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导向,鞭辟入里地分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更要主动探究新时代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实现的策略和方式,实现对思想意识和生活实践的回归。从研究思政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入手,分析当今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对人文关怀重视不够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期实现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更好应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网络宠儿",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功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博客这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被漠视甚至忽略了。本文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参照物,以博客所固有的传播特性为基点,对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进行了挖掘、梳理、概括和创新,以期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充分认识和发挥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分享平台,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注。然而,社交媒体给学生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教育作用,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开展线上教育活动等方式,充分认识社交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发挥社交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具有真实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以社交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思政工作向"主体—主体"结构转型,弱化大学生交往行为中的功利思想;但同时也容易引起大学生的交际障碍、网络成瘾以及信息封闭等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做到积极深入社交网络,在社交网络中培养意见领袖,掌握社交网络话语权,从而主导社交网络中的大学生交往行为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曹琪 《文教资料》2013,(25):139-140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微博逐渐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对此。高校理应直面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构建适应微媒体发展需要的、立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积极利用好微博媒体,更好地贯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流高校意识形态。同时,以微博新媒体为出发点,积极探求各种新型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努力发挥各种新媒体的积极功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徐梅 《文教资料》2014,(26):156-157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手机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政课堂成了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灾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创新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新路径,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介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信息接收、表达方式,也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格局,亟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作出改革和应对。本文立足社交媒体发展过程中世情、国情、党情、教情的深刻变化,总结归纳了社交媒体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有用、有趣、有益"三个原则,运用社交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处理好算法推荐与内容为王、一元主导与多元发展、"再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三对关系,并提出应用社交媒体从技术、内容、队伍、制度、保障五个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五个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社会生活中也得到了普遍应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顺应形势,对这一新型技术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完美契合了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应该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思政教育开展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现的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统计数据的研究整理,论证了手机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认识到了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同时对手机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锴  张敏 《黑河学院学报》2023,(5):141-143+172
融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融媒体实现了多种媒体资源的共享与运用,渠道多种多样,极大地影响了掌握新技术传媒手段的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及传送渠道,并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必须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结合新技术与教师自身的知识优势、地位优势,实现思政教育的新方式、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微博等微媒体作为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媒体,已在青年中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如何面对强大的自媒体微时代,加强对微媒体的正确认识,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思维,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工作,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今思想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社交网络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创新性、实效性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只有积极融入大学生社交网络,保持对舆情的敏感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学习与媒体打交道的本领,客观预估社交网络辐射力,方能做好新媒体、自媒体、微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曲菲 《学子》2016,(1):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科技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广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作为信息科技领域中的实用性社交软件,微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十分巨大的冲击作用。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具有功能多样和操作实用的优势。本文将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智媒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利用智慧媒体等打造“思政智库”,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阐述了智媒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智媒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大学生教育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新媒体技术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中,并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媒介,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校等特点。根据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学工作中使用新技术,增强教育的实用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已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密不可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可以利用新媒体开辟更多更贴近大学生的平台,以鲜活、有趣、多样的形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给人死板、说教的印象,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利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改变单一的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改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隐性思政课程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发展壮大,新媒体对隐性思政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民族地区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着力开发校园网站、手机媒体等新的教育平台,不断提高隐性思政课程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是指物质载体和活动载体,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载体"的含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的含义有着一定的区别。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载体"主要是指大学生作为主体性的人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大学生成为思政教育"活载体"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语言、交往活动以及自身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属性。大学生成为思政教育"活载体"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教育者的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觉践行;社会环境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