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会对官吏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因为他们都明白龙座能否坐稳,关键是要有一个“政平讼理”的政治生态。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都建立了反腐惩贪的制度和法纪,都有反腐惩贪的实践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法治社会,也就难以建立起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会对官吏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因为他们都明白龙座能否坐稳,关键是要有一个“政平讼理”的政治生态.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都建立了反腐惩贪的制度和法纪,都有反腐惩贪的实践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法治社会,也就难以建立起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都期望通过反腐惩贪的立法使贪官污吏的犯罪活动得到抑制,立法对反腐惩贪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很难形成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这其中包括立法主体的日趋腐败、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以及执行难等多种原因,因而反腐惩贪的法律也就经常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学创作中一直不乏反腐败的内容。这些文学作品,有些是在最高统治者的鼓励下创作的,更多的则是在最高统治者的默许下完成的。由于统治者鼓励,更因为广大百姓的喜好和热捧,揭露和抨击官场贪腐的文学作品实在是子孙绳绳、清流不断,对百姓反腐惩贪意识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直至今日,反腐文学作品作为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现实中的反腐惩贪也继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批贪腐官员的落马,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且落马官员的贪污受贿行径无不令人咋舌。纵观古今,吏治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朱元璋鉴于元末的腐败吏治,早在明初即开始"重典治吏"。立法方面,《明大诰》堪称典型产物,绝大多数案例都涉及对违法官吏的严厉制裁。《明大诰》的颁布,标志着朱元璋把"重典治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梳理分析《明大诰》所载案例,对当前我国的惩贪反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王朝既反腐惩贪,又表彰和奖励清官廉吏.清官廉吏大都忠于皇帝,勤于职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强权,公正执法;为官清廉,一身正气等.表彰奖励包括下诏书表彰,加官晋爵,物质鼓励,死后优恤,赏及后代子孙等.对清官廉吏的表彰弘扬了正气,对贪腐之风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因为这种表彰还不足以抵消贪腐的诱惑,人治下的制度漏洞又给贪腐行为造成许多机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王朝既反腐惩贪,又表彰和奖励清官廉吏.清官廉吏大都忠于皇帝,勤于职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强权,公正执法;为官清廉,一身正气等.表彰奖励包括下诏书表彰,加官晋爵,物质鼓励,死后优恤,赏及后代子孙等.对清官廉吏的表彰弘扬了正气,对贪腐之风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因为这种表彰还不足以抵消贪腐的诱惑,人治下的制度漏洞又给贪腐行为造成许多机会.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代社会重典治吏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天中学刊》2000,15(4):31-34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王朝兴盛衰亡,不难发现,官吏队伍的廉政状况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因此,中国历代王朝的 治得为维护政权稳定,进行专制统治,都曾或多或少地建立过一些有关介廉反腐、惩贪治吏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西汉社会的崇奢犯赃与惩贪问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崇奢风尚日渐盛行,上流社会的腐化堕落引发了官僚贵族的贪贿狂潮。尽管统治者采取了系列抑奢惩贪的措施,但由于监察制度的缺陷,官吏立法不完善,人治强于法治等因素,贪贿之风仍屡禁不止,西汉王朝也因此一步步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0.
古代惩贪,不仅仅体现在对犯罪的罪行规定以及惩处方面,亦即消极对待方面;更重要的,它还通过考察制度,分别殿最,奖励清廉,通过适当、合理的官吏报酬制度等等,从犯罪的预防方面积极止贪倡廉,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惩贪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古代防腐反贪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启示:只要公权力存在,腐败就不可避免,必须树立长期持久的反腐败理念;防腐和反贪的长效机制是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与严格执行;建立和完善民主机制,创造反腐倡廉的社会大环境.同时,还必须加大奖惩的力度,持久不懈地进行“官德”教育,使之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贪腐的诱惑.当今之世,防腐反贪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的共同的严重课题,不仅是一个理论和学术研究的课题,更是一个需要通过政治实践在制度、法律等最重要的层面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惩治贪官是全球所有国家的共识,其主要依据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犯罪的最完整、最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创新性的国际公约,并奠定了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法基础。我国也已基本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一是要制定《反腐败法典》,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二是强化预防腐败的制度,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四是坚持程序正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微博反腐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信息泛滥、缺乏理性、官方与民间反腐合作不充分等局限性,用好微博反腐对我国反腐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可以从建立微博反腐信息库、微博反腐自律组织、主动与被动反腐联合出击等方面入手,尽最大可能发挥微博反腐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微博作为反腐的新形式越来越受到政府、媒体和学者们的密切关注.正是因为微博自身特殊的运行机理以及民众对于腐败行为零容忍造就了当前微博反腐的激亢.然而究其本质,“微博反腐”不过是“反腐微博”,微博反腐具有偶发性、挂一漏万,反腐信息同样适用丛林法则.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博弈是微博反腐的致命伤,被誉为“反腐利器”的微博并没有媒体宣传那般神奇.只有弱化举报的不实追究,强化调查结果公开,让渡官员的隐私权,保障民众的监督权,推进财产公示制度,治腐才能真正提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防腐和反贪制度建设,从先秦时期就开始这种制度构建.秦汉以后,防腐和反贪制度的构建日渐系统和完善,其中包括:中央监察制度、地方监察制度、谏官制度、考试与选官制度、官规与考课制度、官吏互纠制度、回避制度等,这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发展,对官员道德修养的提升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仅就中央及地方的综合监察制度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反腐:腐败治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以往治理腐败的历程可以发现,单纯依靠制度创新来防范腐败行为,在反腐败实践中已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一种新的治理腐败模式一网络反腐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网络反腐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更是增强广大公众民主参与意识的现实需要。网络腐败由于其自身的各种特点,决定它必将成为新时期的反腐利器。  相似文献   

17.
网络监督是我国反腐败的新利器,但因其发展时间较短,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应有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制约。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完善网络监督机制:网民方面,适当施加舆论压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网络方面,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密切对外合作;政府、检察院方面,积极健全监督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立法机关方面,着力加强法律研究,健全反腐立法。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斗争是我国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反腐成为可能并初见成效。它扩大了监督主体、丰富了监督方式、提高了反腐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举报人的安全,但仅靠其自身也难以发挥作用、海量的信息加大了查处的难度、可能侵犯被举报者的权利、也可能影响司法公正等。因此,它的存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成为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反腐倡廉”的影视作品,关注的是社会“热点”问题,由于其内容上的特殊性、敏感性和即时性,受到大众欢迎。但是在这类影视作品中出现一种倾向,即有意无意地宣扬“贪官背后的温柔陷阱”,甚至认为这是一些官员走向腐败的原因,这是中国古代“红颜祸水”论的现代翻版,在反腐败斗争中,容易产生误导,不能不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