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邹佳  郭立宏 《软科学》2016,(12):115-119
通过两阶段价格博弈模型和约束最优化方法,对双边平台的两部收费进行研究,得出Hotelling竞争市场中平台的均衡价格和利润,并与两种非两部收费的利润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当Hotelling竞争市场中的平台对两种价格的竞争博弈分两阶段各自单独进行时,两部收费带来的均衡利润是唯一的,而且此时两部收费的利润一定高于只一次性收取固定的费用时的利润,但有可能高于也有可能低于只对每笔交易收费时的利润;当平台在市场的一边具有排他性而在另一边不能排他时,价格会倾向于优惠不能排他的那一边的用户。  相似文献   

2.
双边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市场双边保持非对称的价格结构,即市场一边的价格加成远远高于另一边。通过对市场弹性最大的一边收取可能的最低价格,能够产生最大的需求,高弹性和低价格吸引一边参与到平台中,同时对缺乏价格弹性的一边,平台收取较高的价格,这样在需求弹性不变条件下最大化非对称价格可以实现平台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近期,双边平台“二选一”独家交易行为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构建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并考虑竞争对手面对平台排他行为的策略反应,研究发现,当平台间横向差异较大且服务成本较低时,一家平台实施排他性协议,竞争对手平台选择积极应对是均衡结果。进一步,地福利分析发现独家交易策略会损害消费者剩余,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有很强的反竞争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经济学对于双边平台滥用市场势力的理论研究,也为今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执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关于平台竞争优势的主流研究通常聚焦于网络效应的收益递增与正反馈效应,而忽视了网络效应的外生性本质,及其与资源能力理论之间的理论割裂,也难以对现实中赢家通吃、先赢后输与后来者居上并存的现象提供合理解释。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间接网络效应的组织属性着手讨论了平台竞争优势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共同演化范式分析了平台竞争优势在长期内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认为,间接网络效应具有他组织与自组织二重性,其导致平台企业异质性能力的外部化以及网络加杠杆效应,二者协同构成平台竞争优势的根源。而在长期内,平台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诱致了新产业架构的涌现。其通过参与人变更、新技术涌现、战略变革等反向作用于在位者能力增量和网络杠杆强度,反馈到"新一轮"能力差异和网络杠杆的协同,进而决定了长期演进意义上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与否。  相似文献   

5.
李世杰  李伟 《科研管理》2020,41(4):23-31
本土制造商在面对进入中国市场并拥有成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跨国公司,处于相对竞争劣势地位;而流通领域中拥有品牌、渠道优势的大型零售组织,也形成对本土制造商的买方势力;横向竞争劣势与纵向买方势力,恶化了中国本土制造商所处的市场环境。本文从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出发,考察了本土制造商相对于国外制造商的横向竞争劣势,以及下游企业相对于本土制造商的纵向买方势力对自主研发激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向竞争劣势和纵向买方势力的增强降低了本土制造商最优研发水平,是导致本土企业创新较弱的重要原因。基于此,论文提出了本土制造商与大型零售商进行纵向合作研发,促进本土制造商研发能力提升的应对策略。通过构建三种成本分担形式下的合作研发决策模型,给出了本土制造商合作研发的最优模式选择:当买方势力较小时,最优的合作研发策略是根据利润增量决定研发成本分担;当买方势力较大时,最优的合作研发策略是根据本土制造商自身利润最大化决定研发成本分担。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考虑用户规模和平台服务质量,研究了垄断市场结构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定价问题。分析了固定年费、交易费及两部制等3种平台收费模式对垄断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定价及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两边的用户规模以及平台的最优定价均取决于两边用户之间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大小和平台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垄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收取固定年费、交易费、两部制收费的情形下,平台两边的用户规模和平台收益相同,即3种收费方式中不存在较优的收费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中国水产行业市场势力进行系统的科学检验与评价,是当下学界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其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在Azzam所构建的市场势力效应与成本效率效应分解模型基础上引入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NEIO)对中国水产行业市场势力进行估计,力图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行依据。研究结果发现:目前中国水产行业集中度过低,市场结构较为分散;水产行业尚未形成较高的市场势力。略小于-1的推测变差表明我国水产行业市场结构较为分散,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行业缺乏定价权,利润率无法提升。因此,政府预期调控政策需要在提高行业集中度与保持市场竞争活力间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发电行业垄断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新一轮电力行业体制改革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选取12家典型上市企业,运用勒纳指数和哈伯格三角形测算发电企业2011—2014年的市场势力及其引起的福利损失量,力图为政府对发电行业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生产侧的市场势力普遍存在,并且国有企业的市场势力增长趋势较股份制企业更为明显;发电行业由于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量较大,且相较于其他行业损失效应较为显著;因此,必须在竞争与垄断之间进行权衡,以期实现发电行业竞争性改革的佳绩,从而提升发电企业的效率和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9.
谢运博  陈宏民 《软科学》2016,(9):104-107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研究了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横向合并模式。结果表明: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总是有动机率先进行横向合并以此来提高企业利润。当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小时,其他企业跟随合并总是占优策略;当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大时,只有在满足跟随合并产生的单位成本节约较大的前提下,跟随合并才是占优策略。率先做出横向合并决策的企业可以合并尽量多的企业,这不仅总能提高企业利润,而且当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大时,剩下的企业只能选择退出。  相似文献   

10.
金浏河 《未来与发展》2023,(1):42-47+23
平台业务的兴起,是经济数字化的进程,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对传统制造业拓展空间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平台模型和数字经济的模型计算公式验数字平台与产业拓展空间之间的关系,认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平台模型的快速发展根源是主要在于消费者端看到的直接网络效应和在消费者端和生产者端市场看到的间接网络效应。文章将平台分为类型1(互联网平台类型)、类型2(生产者生态系统类型)和类型3(物联网数据类型)进行研究。文章认为传统供应链(流水线)模式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数字化与网络物理系统等事物的融合进展,传统制造业可能会受到数字平台模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乔永忠 《科研管理》2006,40(12):155-162
专利收费制度是专利制度正常运行的核心机制之一,该制度通过调整专利行为影响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研究专利收费制度对专利行为的影响,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专利收费制度对专利申请行为、专利维持行为以及其他专利行为产生负向影响,而且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这种影响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二是专利收费制度对专利行为的影响值得重视,但同时要注意其影响限度。  相似文献   

12.
 借助差异产品双寡头市场竞争模型,分析了在本国企业先行进入本国市场与外国企业展开产量竞争的情形下,一个拥有成本降低型先进技术的外国企业通过兼并或技术授权将其先进技术转移给本国企业时,东道国政府的最优竞争规制政策。研究表明,当两部收费方式的技术授权可供选择时,东道国政府应当禁止外国企业的兼并行为。然而,当技术授权的方式只能采取特许权收费或固定收费时,东道国政府应当视产品的替代程度和先进技术的创新程度等来确定是否应当许可外国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兼并。此外,当外国企业既可以采取兼并,也可以采取任意一种技术授权方式转移技术时,固定收费的技术授权模式将对东道国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在双边市场,平台的两边或者多边用户通常对平台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平台拥有者因此面临如何对接入平台各边进行合理定价的问题。而接入定价对于竞争对手、消费者、平台拥有者剩余产生影响的各自差异问题是平台定价到底是以网络中性还是以非中性定价争论的焦点。在本文中,我们对于基本垄断平台模型不断进行了放松相关假设条件的拓展,分析了垄断与寡头垄断、平台同质与异质等各种情形下的电信运营商的内容接入服务定价问题。结果发现,网络的非中性定价的结果与传统的Btrand价格边际化的结论并不一致;平台一边的低于边际成本的定价并没有引起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无论平台是同质还是异质,对称还是非对称,网络非中性的歧视性定价在一定的相关参数范围内并不妨碍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以APP这种典型的数字化创新形式为对象,分析了数字化创新特征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具体地,分析了交易成本降低及交易价值创造对数字化创新的作用,并探讨了安全性、服务速度要求及使用条件要求对其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92个双边平台APP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交易成本降低及交易价值创造与市场绩效正相关。安全性加强了交易成本降低及交易价值创造对市场绩效的促进作用;服务速度要求、使用条件要求削弱了交易成本降低及交易价值创造对市场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蒋丽丽  梅姝娥  仲伟俊 《软科学》2012,26(12):137-140
通过构建消费者之间具有正的组内外部性的双边市场模型,研究了组内外部性和移动增值服务的价格对垄断运营商的定价方式及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组内外部性较强时,运营商更倾向于向增值服务提供商收取较高的接入费,而向消费者收取较低的入网费,运营商总收益越高;当增值服务的价格较高且组间外部性强度较低时,增值服务提供商的接入费越低,消费者的入网费则越高,运营商的总收益也较低。  相似文献   

16.
吴义爽 《科研管理》2016,37(7):54-61
本文运用企业战略创业理论、产业平台理论与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一类特殊的服务型龙头企业——集群商贸平台战略创业带动集群升级的功能和机制:基于间接网络效应,通过平台高级化与国际化、研发包络、塑造集群品牌文化三个方面的战略创业行动,策动其主导下生产者、消费者之间交易网络的协同升级,进而在获取其自身竞争优势和财富创造最大化的同时,创造了驱动集群企业脱离低端、贴牌生产路径,走向自主创新与品牌构建路径的产业架构基础,以及相应的集群升级动力学。文章将服务型龙头企业、消费者升级引入龙头企业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理论建构,也为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双边市场的判断基准出发,检验网上技术市场是否为双边市场。在对网上技术市场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必要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为例,通过搜集整理其2010年5月至2016年2月发布的技术难题数量和技术成果数量,建立格兰杰检验模型,实证检验网上技术市场满足双边市场存在的充分条件(即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从而得出网上技术市场是双边市场的结论。并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实现网上技术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程度的测度,提出可在双边市场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史普润  李昆  贾军 《科研管理》2006,40(12):21-30
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前沿,它的创新效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高新区可以借助平台理论来指导自身中介作用的发挥。本文构建了高新区创新平台运作模式的理论模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思想验证了高新区创新平台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新区平台化创新的演化过程包含了域内和域间两个层次;平台效应是导致经典BCC模型效率估计偏差的环境因素之一;平台效应存在于高新区的域内和域间;2013年高新区创新平台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建议政府重视发挥高新区的平台效应、加大对区内人才的培养和对区外人才的吸引力度。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平台在促进创新效率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新区平台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We define electronic platforms as two-sided markets in which two groups of agents – sellers and buyers – can switch from one side of the market to the other. Using a duopoly model, we interpret equilibrium fees and profits in terms of rewards and penalties, relative to the equilibrium without side-switching. We establish that if the group with the highest side-switching probability has the lowest externality parameter, platforms make more profit with side-switching. It is also shown that agents' heterogeneity is favorable to platform profi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非对称性政府规制与市场竞争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资并购活动必然会对东道国市场的竞争行为和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政府参与的外资并购的纳什一库诺特模型论证这些影响的机制及其后果。在模型中,把政府非对称性政策规制因素引入外资并购行为下的市场竞争框架中进行探讨。基本结论是:非对称性政府规制能够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调节企业的市场份额,并能够左右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