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竞技体育解读与“竞技体育强国”探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强国”目标的对策,通过深刻剖析竞技体育,揭示“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运动成绩水平,首先取决于其运动人口的数量”的当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运动人口严重不足”是我国竞技体育存在的首要问题.通过对“体教结合”源自假问题和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剖析,论证我国微观举国体制的历史局限性,提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路径变革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中伤害行为的立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中伤害行为离不开法律的评价,但长期以来,因其发生在竞技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以体育道德谴责或竞赛规则处罚“内部消化”,因此需要体育立法加以完善.其立法的基础是正当业务说、被害人承诺说和社会相当性理论等竞技体育伤害行为正当化理论.在正当化立法的同时,基于竞技体育的自身性质以及合理协调与现有立法的关系,应当从前提条件、时间条件、主体条件、主观条件以及限度条件方面,构建起周详体系化的正当化成立条件;应注意竞技体育中伤害行为的正当化并不只表现为“不是全部就是全无”的模式,而有其正当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竞技运动处于一种内外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中,这种不断生成的状态和内在趋力,使得竞技运动与竞技体育在不同的语境中获得了不同的 含义,这种二者之间的非对称性与多元的差异性正是竞技体育本质之争的症结所在。解释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事物的“理解”,并认为创造开放、多元、 宽容的解释空间,构建多维度的描述比单纯的定义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基于这种思考,从解释学的角度论述我国竞技运动与竞技体育本质。研究认 为:竞技运动的本质主要是自然属性的具体体现,其中自然性是其存在的价值、运动性是其外显的维度,竞技性是其发展的动力;以此确定自然性、运 动性、竞技性作为竞技运动3 个基本维度的新诠释。而竞技体育本质主要是以竞技运动作为存在载体,通过其自然属性实现竞技体育的社会属性;其 中运动性是其存在的重要载体、社会性反映其发展的内在需求,组织性呈现其发展的各种形态;以此确定了运动性、社会性、组织性是理解竞技体育本 质的3 个基本维度。以上维度同时也解读了我国竞技运动与竞技体育的两者关系,从而能够在构成一种空间状态的整体上对相应的竞技体育事相进 行理解。作为竞技过程具有自然属性的竞技运动和凸显意义生成社会属性的竞技体育虽然有着不同的基础和呈现形式,但须臾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学理论和运动训练学理论不是一个层次的理论问题,传统竞技体育学理论涵盖了运动员选材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以及竞技体育管理学等4个子学科;从竞技体育学理论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运动选材学科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把“运动员选材学”发展成为“运动选材学”;并提出了新的竞技体育理论体系构成的有序结构,使竞技体育专项系统层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为运动训练各个阶段训练工作的具体操作确定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谈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实践和锤炼形成的文化,竞技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体育在发展的初期,照搬和借鉴竞技运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进入80年代后,由于竞技运动的发展甚至异化和体育对“增强体质”这一根本目的的回归,使得体育手段再原封不动地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越来越不适应体育目标的完成,在“全民健身计划”方兴未艾之时,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使其体育手段化,从而为“增强体质”服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就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基本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重申与再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系统思想,是高度统一的整体建构。从实战出发,是竞技体育“竞技”的内在要求;从严,是以科学管理为内涵的组织保证;从难,是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行为要求;大运动量,是以运动能力为核心的身体开发。  相似文献   

7.
体育同运动竞技是否同属一个范畴?这是目前我国体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跟运动竞技(SPORT)是一码事,他们把体育和运动竞技合称为“体育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同运动竞技完全是两码事,体育具有教育的属性,而运动竞技则是“费尔泼赖”,研究体育的人不需要去研究运动竞技,而研究运动竞技的不必要冠以“体育”的头衔。对这两种观点,笔者有自己的认识。一、竞技是娱乐的一部分世界上娱乐的内容丰富多彩,譬如计算竞技、演讲竞技、航海竞技等等竞技可以是人与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与国际责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来设计、规划与组织实施,要准确把握竞技体育的社会定位,努力拓展“享受竞技”的现代观念,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发展环境,大力增强竞技选手的参赛实力,科学培养竞技体育的从业人才。随着竞技体育国际属性的强化以及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我们在国际体育事务中,应该为世界的共同发展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我们应该从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竞技体育事业的管理、加强竞技体育理论的研究和推广、努力提高竞技运动实力以及扩大国际交流等方面更积极有力地肩负起我们应负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 竞技运动发展与宏观管理不相适应的矛盾,是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一项主要矛盾。宏观管理的主线和内核是调控,我们曾就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作过初步探讨(参见“论竞技体育宏观控制”《体育论坛》88年4期;“竞技体育宏观控制中竞赛手段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竞技体育的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竞技体育的非均衡现实,利用非均衡发展理论分析了当前中国竞技体育中在项目布局、运动成绩、运动队建设、市场发育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根据我国竞技体育的实际以及面,临的主要任务,非均衡发展战略应当是我国竞技体育的科学选择。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应该是打造优势项目品牌、建设高校特色运动、形成“城市圈竞技项目”等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理论和体育领域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对竞技体育组织的定义、构成要素、本质特征、分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竞技运动项目和竞技体育组织关系紧密;竞技体育组织必须具备清晰的组织结构、特定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规章制度等基本要素;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成员间协作意愿较强、组织内部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与环境的沟通联系是竞技体育组织的本质;竞技体育组织的分类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具有多样化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竞技手段和体育手段的共通与分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习惯的支配下,不由自主地把竞技手段与体育手段混淆起来,以为“所有的竞技运动手段都可以用于体育教学”。似乎传统的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干的体育教学体系,只需冠以“全民健身”的目标取向,体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种受“竞技即是体育”错误理论影响而形成的认识必须予以纠正。1 竞技手段、体育手段的本质和功能从本质上看,竞技手段与体育手段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目标体系,竞技手段的服务对象是少数运动员,它直接用于运动训练,最终目的是在比赛中获胜;体育手段的服务对象是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它直接用于体质建设,最…  相似文献   

13.
在竞技体育领域,存在如服用兴奋剂、球场暴力、“假球”、“黑哨”等破坏性越轨和运动技术的演进、妇女参加体育运动等良性越轨。因而,需 要合理、客观、科学地对待越轨,并能够在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做出恰当的反应。越轨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有其自身的形态和内涵特征,中 国竞技体育领域内发生的越轨行为也有其自身原因。研究认为,中国竞技体育主体间利益差别明显是根本原因;缺少具有国家强制力保证的法 律规范的控制是制度原因;调整竞技体育主体行为的规范之间存在冲突是内在原因。针对竞技体育越轨行为一度泛滥的局面,提出应从法律外 化和法律内化两方面着手,突出法律作为最权威、最有效、最严厉的社会控制手段的作用,遏制破坏性越轨行为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体育≠竞技运动,这是很明确的。但体育的现状似乎使人觉得“体育=竞技运动”,而且这个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体育的概念在萎缩,体育的领域在缩小,好像变得越来愈窄了。体育界提出的“奥亚全战略”,无疑有其正确性。然而,体育界内部对此口号过分敏感,甚至敏感到忽略了体育工作全面性的程度,倾全力于竞技运动一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现代体育是由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竞技运动)这三大部分构成。在现代体育中,学校体育处于基础地位,具有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等作用;竞技体育是“塔尖”,并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国家体委提出的两个战略的做法,足亦证明。竞技运动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已基本明确。然而,竞技运动自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以后,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至今在理论上仍未明确。这就给学校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应遵照全国体育发展战略执行,要立足于厦门地方“特”色,以10年为宜。就现状而言,近期目标应以理顺关系,激发组织内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主要任务。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问题,应着眼于运动项目的合理配置,目的是充分利用体育的竞争机制推动市体育整体工作的开展。“办”和“管”体育即是方法也是观念的问题;落实这些工作的关键是人,人材的培养和引进应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17.
选题依据:教练员是提高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水平的关键因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更多的金牌教练;优势项目荟萃了众多的金牌教练;探索“金牌教练”成才规律是体育人才研究的客观需要。研究目的:本课题从社会学、人才学的视角,运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理论,采取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来展开研究,并根据现代竞技运动发展对优秀教练员的需求趋势,探索我国竞技体育金牌教练的成才规律。研究对象与方法:以我国竞技体育部分优势项目乒乓球、跳水、体操、羽毛球、射击等5个项目的72位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北京申办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在群众体育方面将增加我国冰雪运动的体育人口,增加我国群众冬季体育活动的方式等;在竞技体育方面将利于“北冰南展”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利于奥运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冰雪运动布局方面将打造以北京、河北为中心的冬季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冰雪产业将成为北京、河北的重要性产业等。  相似文献   

19.
体教融合在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意在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要义。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及内涵,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体教融合、学训结合;赛事引领、以体育人3个方面分析学校竞技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提出“纯竞技体育”观念壁垒亟待消解、“体”“教”融合主导地位需明确、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理念需加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燕华 《体育科研》2006,27(4):55-58
“长三角体育圈”地区应该而且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先导区,竞技体育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区,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都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竞技体育中心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高地。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是充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材的培养和贮备,而后备人材的贮备和培养与相关政策保证密切联系。本研究对体育的基本公共服务、特殊人才生育、外来人员子女选拔和培养、欠发达地区的运动训练和体育圈学校竞技体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服务于全国,影响国际竞技体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