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牟先涛  颜磊 《体育教学》2008,(8):121-122
一、指导思想 本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与交往。以增强学生健身实效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互评能力,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周俊 《体育教学》2008,(7):21-21
一、设计思路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通过情境感受“5·12”,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殉难人们的悼念,用行动来引导学生锻炼身体保家卫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在练习比赛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游戏等形式来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面对困难、勇于拼搏的教学情景和氛围,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思考、尝试、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节课教师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教学的着眼点,通过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及时设疑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以“绳”为媒介,伴随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绳”为教具,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绳、接触绳、探究绳、  相似文献   

4.
实施初、高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高考成绩总分之中,一方面可反馈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引起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使得三者结合起来共同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因此,体育升学考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即将中考、高考的学生应如何应对升学体育考试呢?  相似文献   

5.
蒋开宇 《体育教学》2008,(8):127-128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游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和跨越障碍的能力,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吃苦耐劳、果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6.
潘爱敏 《体育教学》2008,(8):103-104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教改思想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是快乐的小主人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思、学、练、评、创中提高学习效果。在体育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观点支持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中心进行课的设计,并尝试运用了以发展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主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寓教于乐——浅析在课改背景下怎样提升体育课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改这个大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技术、技能,更要让学生达到乐、学、练相结合,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愉快的体验。教师自己也应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单一的、被动的、仅以解题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上课时老师讲、学生机械地听、课后模仿做题,考试反馈。这种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不仅在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及教学理念上,跟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外,学生对老师的上课艺术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如何“教”往往决定了学生如何“学”。因此,“教”的行为的改变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试着将艺术渗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以期学生能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学好物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亮 《体育教学》2008,(10):33-34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自练、自创、自编、自议、自评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学生身心需要,达到健身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使命在于面向所有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残疾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本应为广大教育者所关注,然而,就全球范围内残疾学生的教育来说,都是一个“软肋”,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则更是举步维艰。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需要全社会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人力支援和财物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体育训练经常出现各种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将会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对中学生体育训练常见的运动损伤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预防要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动机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参与动机理论角度入手,参考Burgess所编“教育参与理由”以及Boshier所编的“教育参与量表”,设计制定出《普通高校大学生排球运动参与动机问卷调查表》对大学生排球运动参与动机进行分析,了解普通大学生排球运动的参与动机,提出大学生排球运动参与动机培养的途径,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排球运动的参与动机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对教学对象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心、意志、情绪乃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部分中学的初中生对待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类型及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项目、部位、病理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找出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3年级本科在校生的运动损伤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在254名调查对象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有229名,平均发病率为90.1%。另外,年龄越大,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越高,而男生比女生发病率高;体育学专业比运动训练专业发病率高;运动损伤的活动类型多发生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发病率分别占62.9%、23.2%;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主要是大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发病率各占59.0%、42.1%;多发部位集中于四肢和躯干部位,发病率为64.4%、14.0%;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为缺乏准备活动、运动负荷(局部负担量)过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思想上不重视;运动损伤发生后的主要治疗和康复手段为中草药疗法、物理疗法、伤后康复锻炼等。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高于女生,从总体上看,运动损伤的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年龄、课外活动、大球类项目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文章探讨建立体育锻炼健身处方的必要性,提出其构建模式,以便保健教师更好地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生更有目的性地开展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部分体育院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以及高校对体育硕士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和专家访谈,分析目前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在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旨在促进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顺利接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塑造着一个大学形象。本文就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和弱势群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推进高校弱势群体素质教育,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研究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健康的相关度不高,应增加健康指示的内容;测试指标存在相关性差,难度不适当,测试项目的选择和替代性总是还值得研究;分值跨度较大,细化不够;台阶试验和有氧耐力项目的测试不尽合理;测试仪器的质量问题和误差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网球文化对塑造大学生人格的价值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校中的网球运动进行文化层面的分析,认为网球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倡导高校重视这项运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