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是一九五六年教育部编中学《汉语》课本所用的系统;随后,许多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材也采用了;现在人们所说的“通用语法系统”就是指的它。其影响之深和使用之广是空前的。全面介绍和系统阐述这个系统的主要著作有:《语法和语法敦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学《汉语》课本第三,四册,《汉语知识》(以上各书均由人民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2.
黎锦熙先生的伟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出版,到今天已整整六十年了。在这六十年里,它先后出了二十四版(台湾出版的除外),在中外汉学界的影响,不言而喻。它给现代汉语语法建立了一个完整、详备而科学的语法体系,给汉语语法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九二四年,随着《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语法图解”。黎先生说:“图解法应当是我们对于自己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语文自已创造的一种研究和教学上的武器。”(《新著国语文法·今序》) “图解法如果运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的专著——《新著国语文法》出版六十周年。《新著国语文法》是国语运动的产物,是汉语语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揭示白话文内在规律”的第一部语法专著。这一部比较完整而又独具特色的开创巨作以句法成分为核心,将标点符号和修辞引进了语法专著,建立了“句本位”教学思想。时隔六十年,汉语语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句本位”教学规制的基本思想却一直在指导着传统语法的教学工作,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也给研究语法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史存直先生提出的“回  相似文献   

4.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以下简称《新著》)是汉语语法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语法著作,它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些适合汉语语言实际的语法理论,而且在于它在析句法方面也开了汉语语法分析之先河,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语法教学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关于前者。语言学界评述甚多;对于后者,论述较少,且至今褒贬不一。我们认为以辩证的观点,从汉语语法学史的角度去正确地认识《新著》之析句法的历史贡献和不足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通俗·实用     
《江苏教育》(小学版)今年一月号在“语文小知识”的栏目下,刊登了周建高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喻句》的文章,读后颇有好感,觉得这是一篇很有实用价值的文章。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遇到文章中所提及的学生造错比喻句的问题。但是每逢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就找来《汉语知识》等书所介绍的有关知识,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己早有明确分工,近几年出版的各大辞书已成定约,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同志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也明确强调其语法功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分编型初中语文教材《作文·汉语》在讲述汉语知识的诸多短文中,却将结构助词“的”、“地”通  相似文献   

7.
由《修辞学习》和《营口师专学报》两家杂志联合发起的语法修辞能否结合问题的讨论,在语法学界和修辞学界都是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它对语法学、修辞学的研究以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讨论中,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可以结合,以复旦大学的郭绍虞先生为代表.一种认为不能结合,以史锡尧先生为代表.郭绍虞先生在他晚年所著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指出:“汉语的语法可说经常与修辞相结合的.结合是正常的,不结合是部分.”并从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汉语语法一方面非常容易,一方面又非常复杂.汉语语法的复杂性即在于汉语语法经常与修辞相结合,因而“语句组织”“丰富多采”,变化多端.并批评“洋框框”的语法只是“分别词类”“规定语句组织规律”,因而不能解释密切结合着修辞的汉语语法的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简称《提要》),是根据一九八一年“全国语法教学讨论会”修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下简称之《暂拟》)的意见写成的一个新系统。这个《提要》虽只是说明语法体系要点的,但将作为修改中学汉语语法知识教材的依据。它对师范院校汉语语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以培养初中语文教师为目标的师专中文科的汉语语法教学,就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研究第一部专书,《论句读卷》的完成标志着汉语语法独立研究的开始。《马氏文通》揭示出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揭示出句法成分的基本关系:主动与被动、条件与结果、时间与空间等关系。当今语法学所说的句类体系在其中已见雏形,语法研究的“二分法”也来自于该书。马氏开创体系之不可殁,研究方法启人深思。语法研究必须牢牢依据汉语的特质来进行,这是马氏能够科学吸收西方理论、成功建立语法体系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后,对于教师传授给学生完整的语文知识更是增加了难度。加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大量删减了语法知识,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汉语语法的教学也是在逐渐淡化。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汉语语法知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1979年,为适应国家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倡导下,广播电视大学成立,80年代初,为配合中央及地方电视大学教学的需要,由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也随之问世。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系电大教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2年8月版,1985年3月新一版。该书分三册,中册第三编是《汉语语法》。该书语法体系着重参考了1981年“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提出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以及据此产生的普通学校用的《教学语法系统施行方案》两次征求意见稿,并且参考了高等院校用的几种现代汉语教材和一些专著综合调整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又称“词组”、“仂语”。 短语是一个重要的语法单位,是近几年才有的一个新的认识。其一,是与语法教学中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密切有关的;其二,在汉语中,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事实上,汉语中句子除了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外,都是由短语加上语调构成的。诚如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所说:“在汉语的各级组合中,词组一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汉语的组合到了词组这一级,各种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都已具备了。”掌握各种短语的结构及其功能是学好语法至关重要的关键。倪宝之等编的《中学教学语法基础》一书也曾指出:“掌握了短语的结构特点,对于其他各级语言单位的特点可以触类旁通。” 目前小教、幼教进修用的《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对短语的分类,根据是1984年1月教育部批准使用的新的教学语法体系——《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中所说的:“从性质、功能以及构成情况两个角度对汉语的短语进行了分类。短语的主要类型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复指短语和固定短语。”《提要》对“短语”的解释及分类都要比1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对“词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书中总结了上古汉语的若干语法规律。《马氏文通》总结的规律不仅包括“被动句”、“字类假借”、“宾语前置”等句型、语序、词类方面的问题,而且论述了个别词“之”、“以为”等的用法。由此,则可以认识上古汉语的面貌。同时,《马氏文通》并非只是一部纯粹模仿西方语法的著作,书中提出了许多现已被普遍认可的上古汉语语法规律,为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词组和短语     
词组和短语黄健在辅导高三学生总复习时,常遇到需要用原《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的知识进行解答的问题。例如“词组”和“短语”的问题。近几届学生在初中学的是《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中的“短语知识。而对“词组”这一知识点不甚了解。“词组”和“短语”...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语法自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迄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间,汉语语法研究大致经历了由模仿西洋语法,到挖掘汉语语法特点、探索汉语语法规律、缔造汉语语法体系的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王力先生的《中国语法学的发展》,徐通锵、叶蜚声的《“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都是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目前,语法学家们仍在脚踏实地地探索着。但在研究中,大家普遍感到难以深入下去。这里我想按照陈望道先生在《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中的精辟见解就语法研究的新途径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体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研读《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一书的基础上,综合了书中的相关理论(具体包括:中介语理论产生发展的脉络、现代汉语的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对策和方法),结合实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语法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充实语法教学实践层面,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语法教学的研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余俊 《语文知识》2014,(9):92-95
学习汉语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语的组合规律和规则,提高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开人教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置有一个汉语语法知识的版块.整套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和本世纪初,新版中学语文教科书渐渐淡化了语法知识,语法教学也随之淡出语文课堂,中考也不再考查语法知识.到了2011年,新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语法知识又进入中考试题.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法教学需要改革。1981年哈尔滨“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已经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进行了修改;1984年公布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教学内容既已确定,剩下来的就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改革了。我认为,中学语法教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既要扎扎实实,又要有声有色。一、语法教学要激发兴趣学生对语法学习很容易由感到枯燥而失去兴趣,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是教好语法知识的前提之一。一位语文教师给学生讲句子成分,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 “周总理宴请西哈努克亲王。”问学生:“在这句话中,谁是主人,谁  相似文献   

19.
“暂拟系统”是“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是1956年提出来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汉语知识》“再版前言”介绍说:“1956年至1958年曾试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分别编出了两科的教科书。为了编写《汉语》课本中的语法部分,从1954年到1956年经过语法学界和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几经讨论、试教、修改,形成了一个全国普通学校汉语教学中一致采用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是8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目的是: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阐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音、文字、语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系统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及运用汉语的能力。 87级现代汉语借用的教材是中央电大8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讲义”(上、下册)和80节录音课。现代汉语讲授一学年。第一学期40课时:绪论2课时,语音7课时,汉字6课时,语汇14课时,语法(语法概说、词法)11课时;第二学期40课时:语法(句法、标点符号)20课时,修辞18课时,综合运用2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