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给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三届七中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阐述“革”前后三个历史阶段学校把握政治与业务关系的不同做法所导致的不同后果,指出教育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必须全面理解和贯彻小平同志教育理论、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反对目前教育战线实际存在的重业务轻政治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阐明了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发展必须优先于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要发展,教育投入必须要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民思想内容及其评价的阐述,得出了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即国家要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开拓我国教育事业新局面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文件正确理解和处理了教育事业这个局部同整个四化建设这个全局的关系,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没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据此在教育体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没必须依靠教育”。这既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又是当前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方针,本文拟从分析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角度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经济发展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便根  相似文献   

8.
<正>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说到底是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观念使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它对政治、文化、科学、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可见在当今,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其实质是教育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教育的二重性影响以及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大发展将使中国由温饱走向小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相适应;必须处理好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系,增大教育投入。邓小平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思想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关系边疆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事业。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和社会原因,严重制约着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必须要办好教育,这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大事。  相似文献   

11.
教育体制改革,首先是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问题,既表现在宏观教育思想方面,也表现在微观教育思想方面。从前者来说,正确认识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纠正在认识二者关系中的错误思想,是改革教育思想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仅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 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建国三十多年来,在解决这个基本问题上,既积累了丰富的正面经验,也有过一些偏差、失误和教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作了明确的回答,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个科学论断,揭示了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了建国以来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对教育与建设的关系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教育必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在高等学校必须进行人文科学教育。本文阐述了人文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人文教育的内容以及进行人文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处在教育与整个社会接轨的最前沿。正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指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关系,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必须面对越来越高的人才素质要求,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适应社会需要办学,这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任务,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基本内容,描绘了教育发展的蓝图,《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为此,必须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按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办好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于物质文明发展的滞后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决议》的这一段话,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阐述得非常透彻.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从这样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调查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依赖关系。决定了教育必须为改革开放服务。我系的学生大多来自中等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毕业后大多在普教系统的各个层次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工作,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将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质量和普教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本市中等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素质,我系对八三、八四、八五级毕业生作了调查,以检查和修订我系的专业培养目标。从而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提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推动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切实解决教育与经济脱离的问题,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教育转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的高度就教育创新作出了系统而深刻的概括和阐述.教育创新是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上进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必须深入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落实教育创新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担负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我省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教育事业的总体水平不高。今后一段时间,要加速安徽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必须相应地协调发展,培养大批初、中级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省的教育督导工作,应从国情、省情出发,确立自己的工作重点,更充分有效地发挥调控、导向功能,为我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发展教育事业,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实现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必须依靠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邓小平同志一贯提倡尊师重教,他高度评价了人民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