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地黑绘(亦称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方法。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一装饰技法是在宋代书法、绘画艺术繁荣、普及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受文人画的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的。正是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同时,它又以多方面的创造及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促进了我国彩绘瓷器及文人书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材只是语文知识的一个载体,语文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不仅来自于静止的书面文字,还来自于这个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生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不断更新,影视艺术(电影、电视、动画)、综合艺术(相声、戏剧)和其它艺术成了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到处都是语文,这些媒介在给学生们学习语文提供了鲜活的素材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学习语文更宽泛的渠道。将动漫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结合日本动漫中的优秀作品——黑塔利亚来谈谈它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家居墙体手绘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新兴的建筑装饰艺术,以它新颖的装饰效果、独特而多样化的审美满足、独特的美化功能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异军突起,成为环境艺术领域最具时尚性的艺术形式。这种现象,使我们把它与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联系在一起。并引发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旅游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印度传进来的佛教一开始就是通过僧人云游而传播的 ,道教的修炼场所后来也大多成为旅游胜地。宗教与旅游始终存在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宋代的旅游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宋代的旅游中 ,佛教和道教与其关系最为密切 ,它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即在宋代由于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且随着佛、道教不断地和中国本土文化融和 ,逐渐深入到下层平民生活中 ,越来越世俗化、平民化 ,宗教与旅游二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成为中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宗教成为宋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奇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与其他诗趣审美形态相联系而又明显不同。它伴随着宋代诗法的艺术讲求和对主体内在精神的要求,表现出反常与合道的审美特征。在宋代经由苏轼、惠洪等人的深度阐释,最终确立起独特的审美地位,进而实现以自然为旨趣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陈凌 《成才之路》2020,(1):12-13
陶瓷艺术的传播离不开教育这一重要手段,针对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多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创新对策。要改革陶瓷艺术教学模式,重构教学认知;注重课程设计跨界联合,鼓励学生多维度创作;扩大陶瓷艺术资源投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观点与创新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8):3-4
陶艺是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陶瓷工艺"在我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地位。它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漫长而长远的时间,堆积了复杂而美丽的手工技艺,在绵长的岁月里散发着陶瓷艺术独特的魅力。它与设计、绘画、雕塑以及其他的工艺美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受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的教学理念的传播,高职院校应重视在教学中如何"创新"即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创新实践。当然仅仅有创新意识是不行的,也要有扎实的绘画及其他手工技艺。  相似文献   

8.
张江,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它的成长和发展与"高科"紧紧联系在一起。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是上海浦东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了中国的硅谷。而在经济、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张江镇也加快了教育推进的步伐。2002年,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拔地而起。近年来,伴随着高科园区的快速发展,张江高科实小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窟艺术自北魏迄盛唐,多有模仿之迹,至宋代而成为真正的佛教艺术。宋代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主要表现为民族性、世俗性、含蓄端庄、重细节刻画。宋代石窟艺术在我国漫长的石窟艺术史上抹上了最后一笔耀眼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宋窑和宋代陶瓷艺术是我国陶瓷艺术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支。作为宋文化的载体之一,宋代陶瓷制作技术高度发展,且名窑众多,如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等。其艺术表现风格独特,产品各具特色,方寸之间蕴含着宗教、文化、社会、风俗艺术等内容,为世人所钟爱。而1999年2月至4月,在距湘乡市城西35公里的棋梓镇涟水古道旁的瓦砾山古窑址,经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考察和小面积的发掘,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中国文物报》等新闻媒体的相关报导,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和关注,被认为是湖南湘中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品种最多、品位最高的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的一处古代宋窑址。  相似文献   

11.
宋代的人画理论是中国人画理论的滥觞,它的形成指导了宋代人画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后世人画观。本立足于宋代的画论,对宋代的人画观进行考察,以说明宋代的人画理论倾向,以及其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北苑贡茶在宋代"名冠天下"的原因首先得益于北苑贡茶产地的独特地理优势,有着适宜茶叶生产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其次,在贡茶的制作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斗茶品茗艺术,将茶饮艺术化并升华到高雅的精神境界,文人墨客的诗文歌咏和独到的茶学论著不断推高北苑贡茶的知名度;最后,宋代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君王对享乐主义的鼓励使奢靡之风盛行,北苑贡茶成了达官贵族们显示身份和享乐的奢侈品牌。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词人将生活中富有波折的事件或场面捕捉入词,创作了不少叙事性的作品,再现了十分精彩的生活场景。这些叙事词具有独特和丰富的故事情节,表现出跌宕起伏,含蕴深厚,灵动鲜活的艺术特色。它在继承前代叙事诗的基础上,及时地吸取小说和戏剧的表现手法,以新鲜活泼的内容、生动有趣的情节、小巧精致的格局,丰富了词体抒情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宋词创作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1000多年的发展。通过对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贡茶的发展,茶道、斗茶、茶类的改革与发展,茶具和饮茶技艺的发展和茶书、茶诗、茶画、茶文化对外传播等分别进行了考证,提出中国的茶文化在唐代形成的基础上,在宋元明清时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宋元明清时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北宋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北宋婉约词有着蕴藉含蓄的词情,文入画派有着“迥出天机”、“参乎造化”的写意风格,词与绘画在文人士大夫的抒情中有着共通的艺术精神。从色彩描绘、时空意识、形神兼备的艺术精神等方面探讨了绘画美学思想对北宋婉约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足石窟艺术是“唐盛而宋不衰”的最好的例证。它具有三方面突出的典型性:宗教性与世俗性的有机结合;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舍;规划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它是遵循艺术创造规律、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的成功范例,是合乎历史逻辑的自然发展产物,给我们以无比深刻而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宋小说已深入到大都市、小市镇的市民日常饮食生活中,使其具体、直观呈现并形成了系统,像酒楼茶肆等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巨。以《东京梦华录》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笔记文学,为宋代饮食文学构筑起一个平台,使宋代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活独立出来。宋小说笔记的饮食生活内容已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并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宋代乃至宋之后无比生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福建北苑茶园是我国北宋时期生产"贡茶"的重要产地,蔡襄时任福建路转运使,同时他也是鉴茶专家,在其任职期间对推动我省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北苑茶园的发展及其对蔡襄《茶录》问世的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代社会饮茶风气盛行,禅宗僧人在其中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唐宋时期寺院的饮茶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交际式的"茶筵";二是礼仪式的"茶会"。茶筵起于唐,由文人茶宴转化而来,形式较为自由;茶会盛于宋以后,模仿世俗社会的礼制,有严格的礼仪要求。唐宋时期寺院"茶筵"、"茶会"和"茶汤礼"的沿革演变,反映出唐宋禅宗的世俗化转变已由思想文化而深入到制度文化的层面。  相似文献   

20.
黄宾虹的山水画,是一种曲高和寡、高品位的纯艺术.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追求中,经过长期的艰辛磨练,其作品逐渐形成了浑厚华滋、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达至笔墨与丘壑兼胜、人格与画风相融的境地,其艺术成就成为自宋元以来山水画史上的又一巅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