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般人都知道“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一门科学。但是,“红学”一词最早出自何人之口,说起来,这还是一个笑话呢。 自清乾隆以后,社会上不少人热衷于研究“经学”。埋头钻研易、诗、书、礼、春秋等几部经书。当时有个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他也是个小有名气的学者。但他却对经学不感兴趣,而喜欢看小说。特别是《红楼梦》,他更是爱不释手,有一次,  相似文献   

2.
清代苏南望族与家族藏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代苏南地区的著姓大族普遍注意家族藏书,这成为苏南地区的重要文化现象。这固然受到苏南地区藏书传统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家族出于自身建设的需要。一、清代苏南望族藏书的一般情况苏南地区以家族为单位的藏书活动可以远溯到宋代。据《尚友录》记载,宋代常州人丁氏始迁祖丁矩之子丁(889-961),即有“书癖”。他“尽家赀买书至八千卷,曰:吾聚书多矣,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这说明丁藏书目的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即藏书不是为了自读或自娱,而是为了自己家族的需要。他留下了相当可观的财产──八千卷图书,这笔财产不是归哪个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藏书文化历劫不废,香火传承至今,应该是与历代藏书家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是密不可分的。来新夏先生在《中国的私人藏书家》一文中认为,“私人藏书与私学兴起有关……对保存图书有过重要作用”,^①并在《藏书的起源》中指出,藏书不仅能够“涵育人才”,“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保存、传播一国的文化,使之世代相传,为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4.
天津图书馆所藏旧版日文文献6万余册,绝大部分源于日本侵华时所建“天津日本图书馆”。该馆是日本人在中国建立最早、经营时间最长的图书馆,其藏书有年代久远的珍品,也有现存于世的孤本,因此颇受相关学者,尤其是日本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概括介绍了这部分藏书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中颇具特色的精品部分做了详细论述,分析了其利用价值,以期对相关的中外研究者有些许参考作用,并希望该馆收藏的珍贵资料能显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藏书小议     
图书馆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有很多工作。其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是提高藏书质量。因为图书馆完成任务的最基本手段就是图书。由于林彪、“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实行愚民政策,打击学者,禁锢图书,帽子满天飞,棍子遍地打,我国科学文化事业遭了重灾。不仅图书出得少,而且图书馆的藏书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现有的藏书水平同新形势的要求是很不适应的。我认为:提高藏书质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文献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而产生的。中国最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的收藏,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收藏典籍的盟府或故府,并有专门的管理官员。尤其是孔子在学术上“述而不作,信而好故”,以整理古代文献为己仁,删定六经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到西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并对藏书进行校对、分类、编目,正式确立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官府藏书制度。可以说,汉代的图书收集与整理主要是汉武帝倡导,刘向、刘歆父子集其大成,但不能忽视汉初开国元勋的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7.
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被誉为藏书界“五百年来第一人”.古往今来的藏书家中,能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者,首推黄丕烈.他一生收藏了近200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以及大量的古抄本,其藏书之精,至今没有一个私人藏书家可以与他相媲美.  相似文献   

8.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鼎盛时期,伴随着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作为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档案事业也兴旺发达起来。目前史学已达成共识,在西周时期,由于周代统治者推行尚文重史的政策,使我国的史学发展日臻完善。周王朝不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善的史官制度,而且还有名目繁多的史书收藏场所。这其中关于“天府”问题的探讨,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不一的现象。有的学者认为“天府”是周王朝的最高藏书馆,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史官的称谓,也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制度。一、关于“天府”是藏书馆的观点关于“天府”是周代藏书馆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刘艳 《新闻窗》2009,(6):75-76
“把关人”是新闻传播业务中常见的词语,也是我国学者最早试图结合新闻传播实际加以运用的一个理论。胡正荣在《传播学概论》中指出:“把关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把关人”泛指采集、制作信息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太湖吴兴,自古为文化渊薮,文人学者层出不穷,藏书家不知凡几。自清末以来,更是大家迭起,产生了当时海内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陆氏醑宋楼。民初又崛起声势直追四大家的张氏“适园”、蒋氏“传书堂”、刘氏“嘉业堂”,这三家不但都是吴兴人,且为吴兴南浔镇同乡,彼此或有姻戚之谊、或是通家之好,又都以富豪而好藏书,并且在开始收藏后短短数年或十数年中,即相继蔚然成家,颇为奇观。这其中,由张钧衡创立的适园藏书楼就是一典型代表。本文就其藏书聚散源流、藏书特点及刊印图书等作一考释,以绍介同好。  相似文献   

11.
《天一阁文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辉 《图书馆杂志》2005,24(5):93-94
黄宗羲登临天一阁观书后,在其《天一阁藏书记》中感慨道:“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这句话既感慨藏书之难,也称赞了天一阁在遭受兵、贼、虫等厄劫之余藏书保持之久。可藏书虽难,却没有力量阻止任何藏书者的爱书藏书之心。中国历史上有难以计数的藏书楼,这些楼或者还保存完好、或者已经难觅踪迹,但是它们所承载的中国藏书文化却源远流长,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藏书楼曾经保存了众多珍本古籍,更重要的是藏书楼所体现的藏书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一代代的爱书藏书之人。  相似文献   

12.
嘉业堂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楼主刘承干鉴于前人“聚而旋散”的教训而建造此楼,除了在客观上深受明清藏书文化传统的影响外,也是与刘承干文化素养休戚相关的。同时,刘承干雄厚的经济基础又为其藏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杨小京 《兰台世界》2013,(13):139-140
<正>清代是我国藏书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徽州私家藏书最为兴盛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徽商的发展达到鼎盛,徽商藏书名闻遐迩;二是徽派朴学形成,考据之风大大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三是清政府调整了文化政策,徽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书业发达,利于图书的收藏与流通。清代徽州学者众多,私家藏书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清代徽州的藏书数量也大大  相似文献   

1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3期登了李再阳同志《中国图书馆史简述》一文,内容丰富。惟其中关于“私家藏书始于唐代”之说值得商榷。李文云:“到了唐代,藏书的地方有变迁,开始有官私之别。即不仅官府有了藏书的地方,而私家也有藏书的地方。私家藏书始于唐代,继于宋代,而以明、清两朝为最盛。”  相似文献   

15.
    
书籍,似乎总是让人肃然,不敢亵渎的。司马光藏书万余卷,“晨夕披阅,虽数十年,皆新如未手触者”,之能如此,是因他特别爱惜书,“至启卷,先视几案净洁,藉以茵褥,然后敢启”。一般人对于书,虽不能仔细到这程度,但可以说“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正像黄庭坚所说,“擘书覆瓮,裂史粘窗,谁不惜之 !”  但究竟怎样算真正爱书,却不可只看表面。司马光藏书,“虽数十年,皆新如未手触者”,是主人爱书的标志。然而,有些人,书也买了许久而簇新如故,原因却是从未读过,买来只是装门面;有些人,也像司马光一样,每逢读书,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16.
一、序言我国政府藏书、书目工作,萌芽于殷商时期。殷墟出土的甲骨,反映出书目工作的雏形,这类考证文献很多,不在此例举。但那时,是否有可以理解为现今之藏书、书目工作机构的东西还没有考证。商朝官制是由五大部分职官组成,其中宗教文化职官里已有专门司理典册和册命的职官,叫“作册”,西周时亦称“作册内史”,“内史”,其长官称作“内史尹”、“作册尹”。事实上,数以万计的甲骨卜辞作为典册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之进行著录、编排等一系列的有效管理。专事这种管理的人员,书契工作者就是最早的政府藏书、书目工作机构的职官,他们被认为是真正史官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书是供使用的”,这是图书馆学的第一法则。藏书周转率正是反映这一法则执行情况的重要数据,它反映出一个图书馆的藏书与读者需求相符合的程度,也是图书馆工作中需要经常了解和认真分析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从影响藏书周转率的各种因素入手,对我馆藏书周转率作一简单剖析,从中找出我馆藏书建设和读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工作,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藏书的作用。一、基本情况我馆是一个县级工会图书馆,严格地说,是一个图书室。现有工作人员一人藏书9572册,订阅报刊76种,持证读者750人。1983年元旦正式开放,到1987年  相似文献   

18.
1、同任何事物一样,图书馆的藏书也具有自己的价值。2、当着藏书处于呆滞状态时,它的价值只能是一种“潜在价值”;当着藏书进入流通状态以后,它的潜在价值就变成了“现实价值”。3、藏书的潜在价值是藏书本身固有的,是一个常量,而藏书的现实价值却是一个变  相似文献   

19.
杨璐嘉  徐雁 《图书馆》2023,(2):84-91
随着近代社会制度的变迁,一批工商实业家成为新兴藏书家群体,儒商藏书家严遨、严谷声父子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二者的藏书实践与藏书思想不仅是近代私家藏书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近代社会之流变的映照。文章通过钩沉索隐、考史辨事,梳理了严氏父子的藏书源流,勾勒出近代私家古籍聚散流转的轨迹,并揭示出古籍递藏背后所反映的近代私家藏书群体的转变特征。文章通过探究严氏父子藏以致用、嘉惠学林的藏书实践,体现出二人“整理古籍、刊刻流布、公开家藏”的先进、开明的藏书思想,展现出在近代社会剧烈变化的背景下,严氏父子为保护文献典籍、传播中华文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凡属“史”一类著作,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如何以史为纲。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全面,恰切地反映历史的真貌?这本是“非知之难,能之难也。”陈洪先生的《中国小说理论史》常常是在“能之难”处显示其“能”的。自先秦“小说概念之源流变迁”,直到“清末新理论的曙光”,跨越数千年。凡是重要的材料,《史》中固然都予以突出的位置;但,更为使人醒目的是,常为一般学者忽视、或轻视而只字不提的,却也别具慧眼,给以恰当的地位。随拈一例。南宋人郑樵的《通志·乐略》,把乐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