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背景:在一次合作教学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者用严谨的教学风格使整堂课充满了和谐的氛围.课后评课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将这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进行了评述.突然,出现一个异样的声音:"这堂课我觉得这几个环节处理得很好……可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有价值吗?""教学内容有价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也引发了我对环绕在我头脑中"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呢?为什么学生总不能真正走进数学课堂,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等问题再度深思.于是我走近学生,做了个小小调查,发现原来他们需要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情景,愿意解决的是他们身边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浸染内地数学教育多年的我。从骨子里认同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讲理”的。教学中,我们最常问的话是:“这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算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数学教学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为什么是“你听懂了吗”,而不是“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吝啬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或时间?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该赋予学生什么?是知识吗?如果是的话,那它对我们今后的人生几乎没有具体的作用。是技能吗?那似乎也不够。那又是什么呢?数学课堂真正的价值又在追寻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假期中,我阅读并观看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24时计时法》教学实录,一直沉浸于回味黄爱华老师精心演绎的一课中,收集并反复着这堂课在我脑海中留下最有价值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数学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数学教学办法与方式?”这些是在实施高中新课程中我们数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实效性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就高中数学课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李小兰 《广西教育》2008,(32):42-42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而不想学数学,也有不少的学生说:“数学为什么这么难?”“我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为什么学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内容是《年、月、日》。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2月份定为平月呢?把1月份定为平月不是好记一些吗?”授课教师回忆道——当时这一问题难住了我和其他同学,我说:“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也很难!现在老师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同学们,这个问题留待你们课后去研究,看谁  相似文献   

8.
唐文春 《今日教育》2007,(3S):42-42
一节数学课的开课非常特别:“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同时、相向、相遇、相距。”(生读)“读懂了吗?”“懂了”“请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我不由得心生疑虑:该老师花了好几分钟来了个语文式的“咬文嚼字”.有必要吗?可是接下来.我的猜疑随着课堂的精彩生成而烟消云散:数学也需“咬文嚼字”!后来,我也实践着在数学课堂上“咬文嚼字”.效果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9.
“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数学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与方式?”这些是在实施高中新课程中数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许华庚 《云南教育》2002,(25):28-29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为此,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潜能也得到开发。如:“如果不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你能算出下图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合多少平方米?”(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1页…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小小图书馆”一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生:(异口同声)喜欢!师:你们都喜欢看什么书?生:《十万个为什么》……师: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这节课哪位同学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就把这些漂亮的书签作为奖品送给他.你们想得到吗?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数学课堂”应该千什么?“数学课堂”应该怎么样?……这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思考,并且最终必须自己作出回答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我一直苦苦追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数学课堂,努力使学生把数学学得“多滋多味”。现撷取几个课堂教学片断,阐释我对“新课堂”的粗浅感悟,  相似文献   

13.
郁辉 《广西教育》2011,(31):55-55
实施新课程以来,数学探究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时尚”。无论是教研课、公开课还是观摩课,大家都会以教学中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作为衡量这一堂课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把探究性学习仅仅看成一种“时尚”对吗?披着“时尚”外衣的探究性学习存在哪些误区呢?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年第4期,在文章《我没想到,他却成了……》的最后,有这样一段编后语:“文中李艳康同学所说的规律你弄明白了吗?你能证明吗?在教学中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你认为如何处理更好?”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材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师:看一看,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不想学数学;也有不少学生埋怨:“数学为什么这么难?”,“我为什么总学不会?”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人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同》时,一位老师出示《花园》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发现小鸟在天空中飞”,“我发现地上开了许多小花”,“我发现地上还有许多小草”,“我发现图中有一片树林”……10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也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可想而知,这堂课要想完成下面的教学任务将会很闲难。  相似文献   

18.
1 建议思考的问题 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数学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怎样渗透新教材理念,数学文化等教学理念? 如何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合理的、循序渐进地培养? 2 备课时两个问题的解决 这是一堂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新课——《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中一块全新内容.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两个问题.问题1:新教材为什么要补充简单的线性规划这一块内容?问题2:为什么把这一块放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曲线的方程”之间?为此我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姚克军 《考试周刊》2012,(75):60-60
一、新课引入生活化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总是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不枯燥、不抽象,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我在教学“认识一位数小数”这一节课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多媒体出示:从超市外景到内景,再到文具柜,并对若干文具及其标价加以特写。接着提问:这些商品价签上写的是什么数呢?(板书:小数)指名试读价签上的数。接着追问:知道0.1元表示多少钱吗?(板书:0.1元=1角)让学生试读,说出0.1元表示多少钱.从生活中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兴趣盎然。再如,教学三步解答应用题时,我告诉学生: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参加什么活动?(春游)老师想请同学们组织春游活动,事先你们会考虑到哪些相关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出的点子合情合理,不仅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蕴涵其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只要本着“数学生活化”的思想,就可以创设出许多有价值的情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要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