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中国传统人文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人文体育教育一直没有确立体系并且构建逻辑起点,致使学科无法完成理论演绎,形成经验主义特征,缺乏理论价值.体育人文学的逻辑起点,是对体育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辩证性质断定所形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人文属性二重性命题,探索传统体育学科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的实践意义.从"体育领域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交融"、"以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人的精神文明"、"体育对人的全面现代化的追求"三个方面,完成对人文体育观的逻辑起点建构,使体育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第5版G8类目修订体现在新增类目、类名变化、类目注释变化等多个方面,但在类名的规范与科学性、类目的聚类与排序、体育分支学科归类、类目设置与实践发展吻合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基于体育学科及体育实践发展状况对问题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范国梁  谭华 《体育学刊》2005,12(1):81-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经历了单纯生物体育观时期,生物与心理相结合的二维体育观时期,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时期和人体育观时期等4个历史阶段。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是沿着其逻辑起点由单一生物学科向多元学科发展的,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本质和规律认识逐步趋于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4.
对九十年代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的研究信阳师范学院王小美一、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从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转变(一)体育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也必将渗透到体育学科上来,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大量体育新学科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边缘学科.如:体育...  相似文献   

5.
张汝深 《体育科技》2003,24(4):8-10
职教体育的学科能量 ,被分述为三种象征性对象理论 ,是基于新时期职教使命与社会需要新型合作关系之下的意义延伸。它尝试以现代教育观、现代企业观及未来体育观为参照系 ,观照现代职教体育的内涵与社会功能 ,及其所能实现的社会功能。对应回归表表述了职教体育学科能量的评价理论 ,对职教改革实践理论给予融汇性解释和前导性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学科中心课程观、儿童中心课程观、社会中心课程观各自的利弊后,提出了整体性的体育课程价值观,对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中国也随即进入了后奥运时代,本文从中西方体育价值观形成的文化体系入手,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上反思中国人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在健康观、经济观、社会观、政治观和荣誉观等方面的变化,以此来重新认识中国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委新近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要求体育课建立学科类体育课和活动类体育课相结合的新的课程,即《体育两类课程一体化》体系。从整体课程观、科学体育观出发,将课内技能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统一于学科教学,使这一新型体育课程成为一个包容体育保健理论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技术教学和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综合性的课程。这一改革无疑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有利于加强体育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4月14日,温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共吸引了全市近700位教师参加,堪称温州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一次盛事,对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观课引领——高屋建瓴,有的放矢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观课引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素梅博士介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和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主一直是体育教学目标争论的热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体育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体育观念的重新认识上,低级的“生存需要”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各种体育现象几乎都是由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而构成,形成了“三维体育观”。在“三维体育观”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学系统已经向多功能、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要义,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构建出以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若干观议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动车式”体育课堂观课议课模式,通过实践归纳得出“四实”观课议课模式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科学、体育自然-人体科学参照和关联下,认识体育社会科学的多种规定性,为体育社会科学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认为:体育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的参照下表现出对立和差异的特征;自然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造着体育社会科学,并使其中的体育人文科学具有某些社会科学的性质;体育社会科学在学科发生、科学观、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作用于体育自然-人体科学,并为体育自然-人体科学的发挥提供支持系统;体育社会科学在某种程度上与体育自然-人体科学具有融合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体育认知变化进行史学研究和分析。当代中国人的体育认知经历了从生物体育观到社会体育观再到文化体育观的发展过程,当代中国人的体育认知存在着约20年左右为一个变化周期的轨迹。新世纪以来,文化体育观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认同,这将影响中国体育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过去,我们在分析一堂体育课时,似乎完全托负于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大小问题上,用它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诚然,评价体育教学质量,它是可靠的生物方面的量化指标,然而作为唯一的标准,是带有片面性的。这样也将禁锢我们正确地评估体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对学科的发展是可怕的和危险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多维体育观是当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单纯的生物教学观将被多维教学观取代。本文对壮族中学生体育课心理负荷的研究正是在这一观念的更新基础上作出思索的。体育课心理负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对象:以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辽宁省15所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1)课程目标的更新变化新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增强体质”向“增进健康”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这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课程目标即规定了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建设与开…  相似文献   

16.
王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12-114,126
从高校体育教学系统的特征入手,归纳出自组织观与建构主义观两者内涵的一致性,提出在促进两种教学观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构建高校自组织体育教学系统。建议通过优化教学系统各要素,形成教学系统的开放性特质;通过促进师生间交互主体作用,产生自组织教学系统的演进动力;通过揭示高校体育内容的双学科特点,探讨其建构主义教学的双重机制与构建自组织体育教学的多元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规则,作为体育学科也不例外。由于对"大体育"教学观的推崇和对学科整合的误解,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变成了游离于体育文本之外的"花招",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有把体育课上成了偏向于思品课、电脑课、科学课、音乐课等趋势,偏离了体育学科的本位,产生了这样、那样有悖于体育教学常规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格式化",也不是全盘"拷贝",而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体育学科的本位,正视体育教学的规则,纠正课堂教学的行为,回归体育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18.
体育要科学化,其中有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对体育的看法。即体育的世界观问题。体育观是以世界观为前提对体育本质、属性、规律、方法等的认识。要明确地阐述体育观,必须深入体育观内部,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具体分析体育观的内涵。唯物辩证法讲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宇宙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现象都有自己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事物的发展是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妍 《体育世界》2010,(12):29-3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观、价值观,健康观、休闲观、体育观都在变化,生活方式和健康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高校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健康观和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建构了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学业质量要求。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精神长相、行为习惯、认知倾向与价值追求等方面不断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的重构:从传统的追求动作铸型、体能训练的体育价值向追求参与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