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83年10月,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学校体育学》。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理论学科的建设。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现代体育观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以现代体育教学论为主体的学校体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类课程和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新型人格素质的学生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笔者对传统智力观的弊端和新智力观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现代智力观的涌现将会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为我们认识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体育课程的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人人都能成功"为教育理念,要重视学科自身的人文与情感教育价值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提出开展高校体育工作必须树立现代体育新的观念:青年体育教师首先要过科研关,树立以科研为先导的人才观;以科研促发展,凝炼学科方向,树立发展体育学科的科学观;调整、优化体育专业结构,树立面向社会需要的多元化体育专业的发展观;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树立现代课程的质量观;加强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树立现代体育发展的机遇意识。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分层理论的学科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顺应体育人文社会学有序整合的时代要求,提出了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分层理论的学科整合功能问题.分析认为,当代中国体育分层理论描绘体育社会现象的基本方面,具备发挥学科整合功能的条件.其整合功能具体表现在学科的概念、性质、方法、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现代体育的迅速发展与扩张是体育社会学诞生的前提;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向体育领域的渗透;是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条件;体育界与社会学界学者携手合作,以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育社会现象,构成了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而大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术机构的建立,为体育社会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对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回顾,分析其学科特点和社会价值,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人文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人文体育教育一直没有确立体系并且构建逻辑起点,致使学科无法完成理论演绎,形成经验主义特征,缺乏理论价值.体育人文学的逻辑起点,是对体育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辩证性质断定所形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人文属性二重性命题,探索传统体育学科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的实践意义.从"体育领域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交融"、"以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人的精神文明"、"体育对人的全面现代化的追求"三个方面,完成对人文体育观的逻辑起点建构,使体育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体育观是人们对体育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基本认识或总体看法。什么是现代体育观?我们认为就是适合于现代体育实践并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体育实践和发展的新观念。体育运动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体育实践的发展,而是与人们的体育观念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所以,研究体育观的现代化问题对加速体育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现代体育观形成的客观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体育理论     
G80 9905019论现代体育的社会功能=On social functionof modern sports[刊,中,I]/黄细娟//福建体育科技.-1999.-18(2).-20-21,15(MYL)观代体育//社会影响//政治//经济//体育教育//功能本文对现代体育的政治功能、绎济功能和教育功能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80,自引:3,他引:77  
倪依克 《体育科学》2004,24(11):54-61
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逻辑起点,综合运用现代多学科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基础、构成形态及特征进行整体把握,以批判地继承、选择地吸收、不断地创新的思辨观,对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艰难发展历程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重陷困境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使命和价值重构,以及建立完善的学科发展体系和发展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隐性体育课程是以显性体育课程为载体的,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论。职教体育要为职业教育服务,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服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有其特殊性,学校体育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展职业教育隐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树立为学生职业素养服务的教育理念,科学地选择具有职业特点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合职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推动职教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试验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通体育课中采用"多班分项目"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多班分项目"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符合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水平,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法和意识的增长,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了学生个性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体育教师,在其培养过程中如何深化素质教育,使之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是摆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就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实践课如何适应学校体育发展变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就加强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新形势下对专业教师的要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现代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发展方向及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对体育课程作广义与狭义的划分,往往不利于区分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为了进一步理解体育课程,我们应该弄清楚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体育课程(P.E.curriculum)与体育教学(P.E. teaching)有别,这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以传授和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主的过程,体育课程则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包括身体锻炼这一重要部分,而身体锻炼这一部分是“教学“这个专门用语所不能概括的,应该说体育课程是介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一个中介系统.本文就体育课程研究的目的意义,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作一些肤浅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并以此求教于各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职体育院(系)专业设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真考察社会对高职体育人才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高职体育院(系)体育类专业存在招生规模偏小;专任教师高职称比例偏低;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合市场、学生需求;专业培养目标相似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观念的影响等,并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建议,以期为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时代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挑战,迫切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自主发展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成熟的有效途径。建立一种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师教育模式,给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赋予新的内涵,从更深的层次上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使之与21世纪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相适应,这不仅是提升体育教师职业声望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品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这一指导思想为体育教学中推行主体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多年的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使体育教育者在体育价值观及教育指导思想等内容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实施主体性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这一视角出发,剖析建构主义的主体性教学思想对体育教学启示以及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条件分析,力图为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建构充分的理论依据,并使其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终身教育理论、教师教育理论为依据,对淮北市中学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淮北市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中学体育教师入职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其体育课程的构建提出新的要求,依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预防"职业病"形成的现实,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关注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两个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既有常规的体育课程,又有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课程以及校外的体育活动,从而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师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开展的研究主题之一。培养创新性人才,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同样也承担着创新教育的任务,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如何进行高校体育课堂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摆在高校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