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课程改革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原动力。本文采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限内以体育课程改革为主题的111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研究历程中,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经历了探索、成熟、快速发展三个阶段。(2)合作关系中,宏观层面上,课程改革研究机构以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为主要研究机构;微观层面上,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季浏教授为主,董翠香、汪晓赞在此领域比较活跃。(3)研究热点涵盖高等教育、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阶段,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理念”构建、“课程教材”修订、“体育教师”定位、“评价方法”改进等内容有条不紊的开展。加强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交流,统筹兼顾义务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中体育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是未来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科学文献分析软件,以Cnki收录的1117篇1986—2017年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V,绘制体育信息资源研究领域关键词、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共现网络,揭示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研究表明:(1)我国体育信息资源研究的发展分为起步探索阶段(1986—2001年)、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9年)和稳定发展阶段(2010—至今)三个阶段;(2)体育信息化网络化、体育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整合、信息技术与学校体育整合、体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等研究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互联网+体育信息资源”相关研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研究的热点;(3)作者间的合作研究程度较低,目前还尚未形成较具规模的研究团队;(4)体育院校是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虽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有待开展深层次的长期合作。提出:形成国家相关机构、地方体育局、科研所、高等院校等各层级、各类型纵横交错、交叉合作的研究链,建立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共享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并引领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的未来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治理指明了方向;为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资源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有效保障。与此同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治理仍有诸多挑战,包括能否摆脱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能否平衡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培训的关系;能否有效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能力;能否实现“家校社”协同共育;能否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均衡供给。为突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治理困境,应强化学校体育主阵地作用;提高“体培”机构进入校园的门槛;提升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学校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建设学校体育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多维化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与原来中学体育课程对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以下简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然而,关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说法,笔者认为颇有值得推敲之处,姑且列出,请老师和学者指教。一、构词l.“体育与健康”理念与《课标》性质“体育”、“健康”都是名词,“与”只能是连词。《汉语大词典》中,“与”作连词指:(l)和、及;(2)与其;(3)如果…  相似文献   

5.
体育美育的价值是情感理性显现形式,是体育情感反应与体育价值观的对应关系。中国体育美育经历了四个演变过程:中国古代体现伦理情感的“技礼”体育美育观(1840年之前)、中国近代体现民族情感的“军体”体育美育观(1840—1949年)、中国现代体现政治情感的“德化”体育美育观(1949-1985年)、新时期注重个体情感的“健康”体育美育观(1985年以后)。体育美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明、民主的政治环境;需要辩证对待体育美育的发展与物质生活的关系;需要一个健康良好的文艺环境。  相似文献   

6.
骆伟  叶孙岳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124-126,129
为了给体育院(系)的专业教育和毕业生职业教育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调查了405名(有效样本)浙江省高校体育院(系)毕业生。结果显示,毕业生的体育态度总体肯定,但积极性较低;在“外部支持度”和“自我效能感”方面,男生优于女生。体育态度方面,本科较专科更为积极,有专项较无专项更为积极,体育教育专业较之社会体育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更为积极,以及不同就业意向、现状毕业生的体育态度有所不同。同时,笔者认为就业前景因素是影响体育院(系)毕业生体育态度的重要因素。建议:①体育及教育主管部门协同宣传媒体部门加强体育职业及“体育人”的正面形象宣传,以营造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良好心态与就业环境;②各体育院(系)教学部门开设毕业指导讲座或课程,使毕业生对从事体育相关工作存有积极、正确的认识,并帮助其树立强烈的就业自信心;③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学生学历(专升本),加强运动专项教育,提高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心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体育教学的效益与“过度教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落实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学的效益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 完善和健康发展的,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益,改善教学环境,消除“过度教学”现象是当 务之急。现行体育教学“过度教学”现象主要有3种情形,即:(1)体育课中内容上的“过 度教学”现象;(2)过多的动作技术环节教学;(3)不恰当的批评和赞赏。本文针对体育 教学“过度教学”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消除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SSM(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查学习,分析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在与部分国家及地区比较后,提出了相对应的改善策略:(1)以幼儿体育概念为出发点,完善相关幼儿体育政策的制定;(2)高校培养幼儿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促进幼儿体育研究;(3)优化体育游戏,增加基本动作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9.
刘永 《体育科研》2017,(4):29-36
以文化态身体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体育、身体、幸福之间逻辑关系的演绎,以文化哲学研究范式的符号化指向,提供了“幸福体育”的阐释路径和基本理论架构;通过对体育中身体赋权概念及其路径的分析,建立了身体赋权连接幸福意义系统的模型。认为:(1)幸福的具身体验是一种意义系统的描写,“幸福体育”可以通过体育中身体的文化符号行为来建构;(2)身体赋权通过“自我意识、超越、群体与组织意识”等符号化意义系统连接了幸福体育所蕴含的要素,并解析了其赋权策略;(3)身体赋权存在超越符号的反动的意义系统,体育中的痛苦与冲突等体验,可以体悟和建构形而上的美学化幸福体育。  相似文献   

10.
利用CNKI系统功能及VOSviewer可视化工具,对我国体育小镇研究的学科分布情况、高发文量期刊与机构情况、资助基金来源、发文作者情况等进行分析,归纳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体育小镇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政策方针和课题基金的大力支持反映出国家对体育小镇研究的重视,研究的发文量经历了从逐年增长到逐年下降的过程;(2)体育小镇的研究仍集中在“体育范畴”,体育学在体育小镇研究的学科分布中占据主体地位,高发文量期刊仍以体育学类期刊为主,专业体育院校在体育小镇研究上表现突出;(3)体育小镇领域的活跃研究者较少,各研究群体之间没有交流合作,未形成权威的机构群体与核心作者群;(4)我国体育小镇研究紧紧围绕体育小镇的发展路径、跨界融合与体育小镇、体育旅游与体育小镇、体育产业与体育小镇、国内外体育小镇建设的启示等5个热点主题展开,研究的重心大致经历了从“跨界融合”到“体育产业”到“体育旅游”到“发展路径”的变化。此外,研究还概述了体育小镇融合类研究、启示类研究、发展路径类研究的基本情况;从提升研究水平、丰富研究角度、加强学术交流、立足实际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体育小镇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日体育教师专业化课程标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比较,试提出健全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法律内涵,构建具有“双专业”(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并重)特征的体育教师课程标准的共同框架(普通文化课程占总学分的20%;教育学科课程占40%;体育学科课程占40%),关注健康教育和技术技能等课程的建设,注重“标准化”和“多元化”的融合发展,回归体育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2.
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合作学习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这种教学模式是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为:(l)引导阶段:提出课题,激发兴趣,探究目标;(2)尝试阶段:尝试学习,交流讨论,示范观察;(3)合作阶段:小组学练,合作探究,改进提高;(4)评价阶段:表演验证,对照评比,体验成功;(5)归纳阶段:交流体会,全面总结,放松身心。二、合作学习的优势合作学习以…  相似文献   

13.
卢伯春 《体育教学》2008,(11):41-41
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名称及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分设”或“合设”的争论已非常之多,然而我们在研究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体育课程、健康课程时却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两门课程采取“合设”或“分设”课程模式的现象同时存在。其中,美国的新泽西州、纽约州等10州设置体育与健康教育综合课程;尤他州、夏威夷、罗德兰岛等32州单独设置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课程。2002年美国全国青少年健康纵向调查结果证明,学校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行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凸显出遗产的“非物质性”,要体现出保护对象和内容的社会价值,要对遗产进行合理的运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的启示,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的路径:(1)构建分级保护体系;(2)建立资料数据库;(3)加强对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培养;(4)营造民俗体育传统氛围。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萨省的体育组织王汝英在加拿大,谷省体育组织的名称是不一致的,如哥伦比亚不列颠省叫做“政府服务和体育部”,亚尔伯达省叫做“社会发展部”,其中包括娱乐、公园和体育局;萨斯喀彻温省叫做“体育公司(SaskSportsInc)”。据介绍,萨省体育公司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中,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2)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都呈现“合理的多因素特性”;(3)制约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因素、器材因素和教师指导因素;(4)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量、强度不合理,建议讲授参与体育运动的科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合理性和健身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76-378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巾此演变而来的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竞技与体育等概念术语具有学术上的不同含义和实践上的不同功能,只有准确界定他们的概念,才能在体育文化实践中广泛交流和应用,并正确指导人们从事和接受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避免因含糊不清的概念给体育文化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温州大学体育非师范专业1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当前的体育非师范生面临压力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2)男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女生;(3)来自城市的体育非师范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体育非师范生;(4)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在耘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不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5)独生子女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6)不同年级段在采取应对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以重大历史节点"为依据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阐述了体育社会组织"促成国家建构、聚集体育资源、建设体育强国"等功能嬗变过程。研究认为,历史清楚地证明正是坚持党的领导,才实现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繁荣与发展。继而从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出发,阐述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新时代的使命:(1)公共服务方面,紧贴公共需求,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2)文化传播方面,弘扬体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国家战略方面,引领健身时尚,增强健康中国建设新动能;(4)政治参与方面,凝聚改革共识,寻求体育诉求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