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以及专项选择对就业的影响做出分析和研究,使人们了解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项与就业的关系,以及所选专项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专项的选择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文章旨在提出在新的就业情况和趋势下各体育院(系)针对就业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转变就业观念等,从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以缓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体育院(系)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及用人单位、学校及学生全方位对湖南省6所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现状分析和问题查找,旨在提高就业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毕业生、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因素,对当前金融危机下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解决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生的焦虑、挫折、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应当积极引导体育专业毕业生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求职过程中产生的挫折、压力和挑战,使毕业生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2001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存在对就业制度缺乏了解和正确认识;毕业生的价值取向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变化,对职业的选择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毕业生就业市场面狭窄,就业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建全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田成勇  李涛 《精武》2012,(18):75-76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文理统计与逻辑分析法对湖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鱿业现状进行分析,探析湖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曲影响因素,提出对策,积极应对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提供建议,促进我院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智颖  马青录  郑兵 《体育学刊》2005,12(6):103-104
通过对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的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理念和择业心态.提出高校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减少盲目性,树立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建立对本专业的自信心,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知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制度及就业岗位对人才录用基本要求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体育院(系)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缺乏就业指导教育。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倾向男女存在较大差异。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的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专业态度及其受社会的体育认同度和专业教育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专业态度积极性较低,女生专业态度要积极于男生,随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专业态度反而下降,入学前训练年限长、有专项特长学生的专业态度较为积极。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态度低的根源主要在于体育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并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措施中忽视学生个人专项特长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郭思危 《体育世界》2010,(10):47-49
通过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并非高校大规模扩招这一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就业市场不够规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以上原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各高校要改变传统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和缓解其就业压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了1977年以后广西高师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历史及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分配状况,初步分析了就业制度改革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形势,以及体育专业教育有待改革的问题。阐述了改革的基本依据和原因。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适当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围度;扩大专业选修的范围和自由度;鼓励和引导学生修读第2学位;调整各专业学生的入学比例等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体育课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勇敢、刻苦、机智、果断等品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各种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总结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规律,工作知难而进,把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工作搞得更好。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保护,培养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的良好风尚。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概念研究的回顾和梳理,考察航空体育和航空体育运动的缘起、演进与区别。研究认为,航空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对飞行人员进行的特殊的身体教育,其本质属于学校教育;而蹩脚的航空体育运动其正确称谓应该是航空运动,是指在利用飞行器在空中进行的一系列运动项目群的总称。研究指出,我国学界应尽快成立相关机构或进行专门性研究,规范体育科学术语的标准表述与使用。  相似文献   

13.
穆飒 《体育科技》2003,24(1):83-85
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从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认为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要求,沿着健康教育的形成轨迹,阐明在学校体 育中,健康教育既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又是未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协调的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的、娴熟的、敏捷的优美动作,以及坚毅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讲究讲解语言美和动作示范美,力求教态美,注意教学方法美和场地器材布置美。  相似文献   

16.
从终身体育观看高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终身体育观点出发,对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给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从教师队伍入手,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来开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8.
身体德育:学校体育的德育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学角度审视当下社会中的身体伦理困境,身体德育长期缺位难辞其咎。学校体育往往以竞技伦理化的"体育道德"为自身的德育起点,其理论取向已无法适应教育对象在身体道德发展领域潜在的客观需求。分析青少年群体中身体道德异化的现象,提出身体全面发展涵盖了身体道德素质的发展命题。作为公民道德修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身体道德素质并不等同于竞技伦理,身体德育才是学校体育中德育活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眼神和视线变化即目光语的特点,提出了目光语的功能和运用技巧,为帮助调控体育教学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Mentoring can be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retention, yet logistical and fiscal challenges often limit the amount of contact a protégé can have with a mentor teacher. This investigation explored a school district initiative to address this need for more mentor interaction by supplementing traditional face-to-face mentoring with electronic mentoring. Thirty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a year-long program that involved workshops, school visits, videotaped lessons, and electronic mentoring via chat room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chat room postings and analyzed for frequency of response and quality. In addition, a series of interviews were analyzed via constant comparison proces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electronic mentoring. In general, teacher postings were minimal in frequency and quality. The limited use of the chat rooms was likely linked to th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electronic mentoring, which included several concerns with the technical and human dimensions of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