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刘志敏 《体育学刊》2001,8(6):75-77
传统的体育课程将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解决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的任务之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深化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健身课程教学是以健身为目标的课程,其中包含了经过改造和简化了的竞技运动项目,也包含了各种非竞技的健身运动项目。这种课程主要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与参与,它能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以此来强健学生的身体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一、健身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是以青少年为重点,健身课程就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学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健身课程的教学,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3.
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体育课的特点等原因,建议教育部的有关领导部门对编写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提出指导意见外,可以放手让有条件的地区(省、市、自治区)自编本地的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在这一前提下,把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思路,围绕形成学生体育健身方案,编制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应要求具有持续性与阶段性;寻找共性,选编教材;坚持养成教育,养成锻炼习惯,逐渐形成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和学校体育风气与传统;实施体育健身也是培养学生自觉探索科学锻炼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学术团体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有计划的召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学术交流会,以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初期,对“全民健身”有关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学校体育的角度,侧重对“全民健身”的基础,保证以及学校体育的作用、任务等问题进行了有意探讨。为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健身教育论》是林笑峰晚年的重要著作,其中汇集了林笑峰体育思想的精华。在该书中,林笑峰通过论述健身、健身学、健身课等内容,初步构建了“健身教育论”的理论体系。以《健身教育论》为研究重心,剖析了林笑峰“健身教育论”的理论渊源、思维框架与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健身教育论”的提出是对“真义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2)“健身教育论”的核心观点为:健身与体育互为依存、健身学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业、体育教学应以健身教育为本职工作;(3)韩丹对“健身教育论”的质疑展现了他与林笑峰不同的学术追求;(4)“健身教育论”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有助于唤起大众对体育功能的反思、为个人健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指导、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初期发展阶段的基本动因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一进入中国大陆就走上了“阳春白雪”的路子。消费的超前性、追求的时尚性、观念的滞后性、对象的贵族性和经营管理的多样性等,无不体现某种逆向性的背离发展特征。中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初期发展阶段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中西文化交流的碰撞与融合。我国中产阶层扭曲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公民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休闲方式的改变,公费消费陋习的推波助澜和外资企业对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关注和重视,使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走入误区。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必须瞄准大众健身娱乐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建立以体育联合会和单项体育协会为主体的健身体系,逐步形成和建立各运动项目的等级竞赛体系和竞赛规则,并以学校现有的场、馆、池为基础建立各单项体育俱乐部,以“薄利多销”、“广种多收”为经营宗旨,在全国范围内加大体育的宣传力度,走出养身误区,更新体育观念,逐步新建多功能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规范各项运动的活动时间和活动方式。这样,中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才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计划”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社会文化意义,由“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分析,提出“全民健身”思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从社会劳动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是人的身体状况的理解提出“全民健身”计划是为提高人们的体育水平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研究,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未能突出"身体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对体育与健身课程还缺乏"大课程观"的认识,难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规定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身体锻炼的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效果受到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应正确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和形成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大课程观"等观点,强调在体育与健身课程中要重视学生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负荷、提倡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吃苦精神的培养以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指导下,高教体育教学如何与中国高等教育同步,使“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落实;如何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停留在理论上,而付诸实践;尤其是把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衔接”,这是当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体育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对策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精神相一致,所以在高校体育中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既是其面向未来的教学目标之一,也符合“培养人才”这一基本要求。其理论对策有:1.树立正确的现代健身观念;2.认识到“全民健身”思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3.加强“体育就是幸福”的研究和宣传;4.深入开展“体育对智育有促进作用”的宣传和研究;5.认识到“全民健身”与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关系。进而形成3项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聚云 《体育科研》2010,31(4):17-21
研究认为目前的全民健身工作和研究中出现了“封建迷信”、“花钱买健康”、“教育柔性化”、将“健身”化约为“体育健身”和理论前提过于简单化等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与理性的缺失与重视应用研究轻视基础研究的体育研究范式有关,揭示和反思这些误区是为全民健身事业理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体育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指出体育课程建设要遵循有关教育和运动健身的规律,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使体育课程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身习惯和提高健身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终身健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现状进行考察,并重新认识“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刻内涵,强调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开展“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是原国家体委为贯彻国务院1995年6月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精神提出的,它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高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如何将检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与正在进行的21世纪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便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自1997年提出这个问题,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并提出关于高校开展《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的实施方案即“121工程”,作为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成果,仅供高校教学改革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快乐体育”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文章从“快乐体育园地”的作用和功能入手,试析了它与全民健身计划之间的关系,认为“快乐体育园地”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成功举措,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使学校体育教学跳出了单纯身体教育的圈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将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积极老龄化”与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持与促进,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存在如下问题:(1)基础设施较为薄弱;(2)组织管理服务不完善;(3)社区体育健身项目单一;(4)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滞后。基于此,提出以下服务路径:(1)宣传“积极老龄化”理念,推动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理念建设;(2)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推进社区体育健身服务资金建设;(3)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管理建设;(4)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社区体育健身服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杨丽华  吴忠义 《体育学刊》2000,(2):21-22,25
从建立健身科学的理论体系出发,探讨了组成其理论体系之一的“健身心理学”的构建,揭示了“健身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本质与联系,提出健身科学必须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并依照各分支学科本身的客观存在、逻辑内涵予以科学建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学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学体育只搞运动教育而不搞健身教育已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几项运动知识技能,对终生健身犹如杯水车薪。远远不能适应提高中国人素质的需要。在改革发展向科学化现代化大踏步前进的时代,对体育的改革,应当把原“体育课”改为“运动课”,让少数运动爱好者和运动员去上这种课,给更多的学生开设“健身课”,学习健身知识技能,实行健身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体育健身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体育与旅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体育健身游”是2001年我国旅游业的宣传主题。我国拥有发展体育健身游有利的资源和市场条件,有望使这一新兴项目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又一拳头产品,前提条件是各有关部门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农村体育发展条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响应“十一五”提出的《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有效地推进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采用自行编制的“农村体育发展条件调查问卷”,随机选择部分农民和农村体育干部进行了调查。结果认为有14项与我国农民体育健身有着密切联系,并对其中哪些条件最为重要,哪些条件开展得比较好或不足进行了调查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