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S-E-T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通过实验法,以30名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悬吊训练,测定比较训练前后平衡能力的变化情况,探讨S-E-T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经12周训练后,实验组的动态平衡能力和静态平衡能力显著提高,表明S-E-T悬吊训练可作为运动员改善平衡能力的有效锻炼方法之一在训练领域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悬吊训练仪器对排球运动员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悬吊力量训练组与传统力量训练组的比较分析,结果证明经过十四周的训练,悬吊力量训练组的挥臂能力有了显著性提高,说明悬吊力量训练对提高排球运动员的挥臂能力是有作用的,为利用悬吊训练仪器来提高排球运动员的挥臂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探索六周的悬吊训练对散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平衡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影响,把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名,实施六周的悬吊训练方案,对照组进行和实验组同等强度的力量练习,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单腿跳远和立定跳远成绩、平衡能力指数,对训练前后与组间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与之前相比单腿跳远成绩都有提高,但实验组更明显;立定跳远成绩只有实验组明显提高,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平衡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是:悬吊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散打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增加下肢速度、爆发力和平衡能力,改善了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肌肉协调能力,改善提高了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太极剑对中老年女性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比和分析受试者实验前后的变化,论证太极剑在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积极作用。为老年女性选择预防跌倒运动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筛查问卷募集20名中老年女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人。运动干预方案:训练以太极剑三十二式为干预手段,频度为每周两次,每次90分钟,实验周期为12周。结果:实验前后实验组的身体平衡能力指标均有所改善。静态平衡能力指标:闭眼单足站立,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动态平衡能力实验前后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剑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对于预防中老年女性跌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运动员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和评价,为后期的专项训练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对13名国家运动员(男性6名,女性7名)进行3种不同的姿势控制能力训练,利用METITUR平衡能力测试系统在训练前后对13名国家运动员进行平衡能力测试,一个训练周期后,对2017年和2018年两个赛季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METITUR平衡能力测试,13名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在前后方向上(Y轴向)的稳定性升高,说明运动员在控制重心能力上有所提高。通过训练前后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人体重心曲线图,运动员训练后在支撑面左右方向的自动态平衡能力有所有提高。技术动作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运动员的着陆成功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通过为期6个月的姿势控制能力的训练,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在支撑面前后方向上明显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在支撑面后的左右方向上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李炜 《四川体育科学》2012,(5):42-44,53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了解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基本特点,为训练和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6名国家花样滑冰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左足站立睁眼和闭眼的速度矩、x轴向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左右侧平衡能力没有差异,右侧平衡能力有好于左侧平衡能力的趋势;(2)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平衡调节中视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了解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基本特点,为训练和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6名国家花样滑冰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左足站立睁眼和闭眼的速度矩、x轴向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左右侧平衡能力没有差异,右侧平衡能力有好于左侧平衡能力的趋势;2)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平衡调节中视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邱伯聪 《安徽体育科技》2015,36(1):82-84,92
采用实验法,选取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30名身体健康的高中成年学生,将其分成3组进行9周的三维椭圆运动、悬吊及常规活动训练,评价和对比以上3种不同训练方法对人体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悬吊训练组在多个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部分指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有着特殊运动方式的三维椭圆运动训练对改善人体平衡能力具有与悬吊训练相当甚至更好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9.
孙鹏 《体育风尚》2020,(1):44-44
在解读核心稳定性概念的基础上,对运动员脊柱和骨盆进行保护,提高运动员肌肉力量,减少运动员肌肉损伤等。本文通过探讨了排球运动员训练积极作用的核心稳定性。各种设备,普拉提训练等有效途径深入探讨了排球运动员核心稳定训练的具体应用,旨在运用系统的核心稳定训练,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市跳水队11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悬吊法针对核心力量进行3个月的训练.用SPORTKAT平衡仪测试系统、HUR测力台及电子秒表等对训练前后平衡能力、核心力量以及CMJ纵跳高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悬吊训练不仅仅使运动员变得更强壮,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其运动能力,更好改善肌肉内部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平衡与稳定能力,尤其是对运动员核心力量、核心耐力、核心爆发力和运动专项技术的提高等均有显著作用.悬吊训练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力量训练方法,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尝试悬吊训练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阐释了悬吊训练的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了悬吊法体能训练的应用价值、应用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并对该训练方法的前景进行展望。结果:悬吊法体能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方法,1)其在提高运动员躯干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改善协调控制能力,促进运动员专项能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初步应用于足球、跳水、武术、风浪板等技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之中,有望广泛应用于技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和体能主导类需要提高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改善控制能力的运动项目之中;3)从运动康复领域逐步应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领域;4)其在对训练方法的选择、训练理论的深度研究、训练强度的安排、测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8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来评价核心训练对优秀蹼泳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作用。以国家蹼泳队24名优秀蹼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核心训练组和传统训练组。对两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4次,每次50min的运动训练,核心训练组进行以S-E-T悬吊训练为主,瑞士球和其他垫上训练为辅的核心训练,传统训练组进行"V"字起等传统的蹼泳腰腹训练。在8周的实验前后进行SEBT测试,检验受试者动态平衡稳定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蹼泳腰腹训练,8周的核心训练更能显著提高优秀蹼泳运动员的前庭觉、躯体感觉、视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肌肉力量、抗外部干扰、行动的敏捷等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平衡稳定能力,具有传统力量训练不可比拟的优势。动态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能较全面地反映机体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下肢力量、身体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研究等,以江苏省15~17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依据实验前测数据,按不同性别、泳式和运动水平进行编组,将实验对象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的体能训练中进行为期12周的悬吊训练实验。对实验前后受试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测试指标成显著性差异(P<0.05),悬吊训练(S-E-T)对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悬吊训练(S—E—T)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巍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6):60-61,67
采用悬吊训练技术,对学生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进行训练,结果表明:悬吊训练技术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实验组学生的腹直肌、髂腰肌、竖脊肌、腰方肌和腹内、外斜肌等肌肉群及胸腰筋膜组成的核心区的力量和肌肉间的协调性,增强了实验组学生的核心稳定性,其中女生的各项成绩提高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肖春梅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100-103,128
目的:研究不同平衡训练方法对提高老年人抗摔倒平衡能力影响.方法:通过对36名分为单项平衡训练组(ST)、固定双重任务训练组(FP)和不定双重任务训练组(VP)健康老年人(70.65±5.48岁),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45min的不同方法的平衡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BBS、TUG、ABC、SOT、LOS指标测试,进行统计分析讨论.结果:在CDP标准测试条件下SOT、BBS、ABC测试,3组训练后都有显著提高,P<0.05,FP、VP组比单项任务组明显高,FP组P<0.05、VP组P<0.001.LOS测试,3个对照组测试结果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UG测试,3组训练后都有显著降低,P<0.05,FP、VP组比单项任务组明显降低,FP组P<0.05、VP组P<0.001.VP组比FP组测试指标表现出更好的平衡功能.结论:单项任务的平衡训练可以使老年人在双重任务条件下的表现部分提高,而双重任务条件下的平衡训练表现能更好地优化老年人在双重任务条件下的稳定性.VP条件下双重任务训练,注意力同时分配在认识与平衡任务上,是最佳化提高老年人平衡功能、防摔倒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三大球战绩不佳,其主要原因在哪里?通过分析认为,三大球败落的症结不是后继无人,而是训练问题,诸如训练理念(训练指导思想)不科学、训练内容与方法不合理以及训练不刻苦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瑞士Kistler便携式步态测力台9260AA6和相关分析软件对受试者的基本平衡能力动作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采集频率为1000赫兹,对福建省在训武术运动员与跆拳道运动员进行平衡测试,目的在于了解这两个项目的动作特征和核心肌群训练手段对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认为武术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具有相对优势,而跆拳道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有微弱优势,提示各项目的训练方法要互相借鉴,补短板,有针对性的选择核心肌群训练方法,注重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钟秉枢 《体育科研》2011,32(4):38-41
训练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成功的训练需要理念?应该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进行训练?什么是创新?在训练过程中创新起什么作用?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本研究以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中人的发展为对象,借助训练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不同训练理念对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影响,分析创新的作用,从6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