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关于口吃发生的机制一直没有确切的说法.鉴于口吃主要表现为一种言语表达障碍,因此,大部分研究者都对口吃者言语产生过程本身表示关注.不过,也有部分研究关注了口吃者的言语听知觉功能.这些研究提示,口吃的发生也可能与言语听知觉加工异常有关.该文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口吃者言语听知觉功能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口吃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Citespace对口吃领域的SSCI期刊Journal of Fluency Disorders进行分析,发现口吃人士语言发展的国际研究热点分别为认知神经机制、言语与语言治疗、生活质量,其中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关注脑功能偏侧化异常、脑区间动态关系异常和知觉功能异常,言语与语言治疗聚焦于言语行为治疗、听力反馈治疗和...  相似文献   

3.
口吃是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许多关于口吃者言语加工的研究都发现工作记忆对口吃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工作记忆各成分(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视空间模板)与口吃的关系,综述了关于工作记忆与口吃关系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口吃发病机制和口吃者言语行为表现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和脑的关系,了解言语输出过程,并对口吃矫正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起始音、重音、词类和句法等方面介绍了国外学者在预测口吃发生位置的研究中对于语言因素的分析。希望籍此引起国内口吃治疗者和语言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口吃的诊断与矫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口吃是一种通常产生于儿童期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口吃的平均人口流行率(prevalence)大约1%,儿童口吃的发生率约为5%,几乎80%的口吃儿童到16岁时自发地恢复了流畅性。口吃的病因是有争论的。当前主流的理论认为口吃主要是一种神经生理功能障碍,这种障碍干扰了言语产生所要求的精确的时间进程,但生理障碍本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言语治疗是当前口吃治疗的主流,本文也介绍了一些口吃治疗方法,例如:延迟听觉反馈、计算机辅助训练、药物治疗等有助于放慢言语速度和控制其它的言语机制。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言语失调(例如阿尔兹海默症、口吃、失语症等)成为困扰人类思维和科学发展的难题。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方法论价值的凸显,为临床话语分析搭建了一个基于意义的分析框架,也为人们认识言语失调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功能语言学高度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即人们在真实语境中表现出来的交际能力,且功能语言学在理论层面上具有神经生理基础,有望结合神经学的社会符号模型为言语失调患者的康复提供一条可操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张仙峰 《父母必读》2011,(12):90-92
孩子口吃是怎么回事?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虽然不太严重,但是也影响孩子和外界的沟通,口吃可以分为三种:暂时性口吃、良牲口吃和永久性口吃。  相似文献   

8.
言语流畅度评价刍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徐方一、言语流畅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口吃是一种很常见的言语障碍。口吃者与正常人的主要区别在于言语不流畅,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属于言语节奏失调。我国从五十年代初就有人从事口吃矫冶工作.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可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9.
口吃复发的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口吃治疗后的长期效果或复发方面的研究。有数据基础的研究表明,有两种研究复发的方法,第一种方法试图分离复发的预测因素。虽然一些因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如治疗前口吃的严重性,治疗结束时即时的焦虑水平,但是,很少有因素能独立、可靠地预测口吃复发。研究表明,几个因素结合起来能可靠地预测复发。这些因素包括口吃频率、言语速度、人格、控制点、言语方式以及参加抗复发活动等;第二种方法是评定抗复发策略的有效性,抗复发策略具有减少复发危险的潜在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球资讯     
《父母必读》2014,(3):16-17
口吃可能与脑发育有关 口吃的孩子在双侧额下回的灰质体积偏少。这是一项最新的脑成像研究得出的结论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对11名持续发展性口吃儿童和11名口齿流利儿童的脑形态对比分析,得出上述结论。双侧额下回通常被认为是负责言语运动计划与控制的脑区。这一脑区的灰质体积偏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口吃和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从基底神经节的时间线索功能缺陷、基底神经节运动环路的损伤、多巴胺系统异常等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了口吃者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ldhood speech disorders such as stuttering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test scores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se associations are causal in nature or whether they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icult-to-measure heterogeneity at the community, family, or individual level.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 and ordinary least squares, we show that stuttering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high school grades, the probability of high school gradu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college attendance. However, empirical specifications with family fixed effects or controls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such as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suggest that these associations can, in large part, be explained by difficult-to-measure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13.
张亮  许士荣 《教育学报》2002,(12):26-29
语感之谜 ,犹如语文教育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使人总觉得“心底有”,却又“口中无”,谜底至今尚未完全揭开。人们的理解往往受制于语文教育本身 ,停留在狭隘的字面意义上——一般感受的表层描述 ,这样的描述使得语感的生成更加扑朔迷离 ,难于操作。本文将借鉴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图式理论 ,对语感生成的奥妙进行心理学层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其他言语行为如问候、道歉、拒绝等的研究,国内外对批评言语行为的探讨较少。作为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教师的批评言语行为尤其值得人们深入地研究。文章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依据赛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论,讨论教师在批评言语行为中所采用的策略,并就各策略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批评策略的不同接受程度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恰当批评策略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的是不同法律文本中的法律言语行为的翻译及如何评价法律言语行为的翻译。首先对如何评价法律言语行为的翻译提出假设,然后以Sarcevic对法律文本的分类为基础,总结出不同的法律文本中的法律言语行为,并结合典型例子进行翻译评价,进而说明文中提出对法律言语行为的翻译评价这一假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In previous research, a physiological pattern of speech anxiety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period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delivering a public speech. However, no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pattern has been reported. Although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measures have not been found, it seemed reasonable to expect public speakers to exhibit a psychological pattern of speech anxiety similar to the physiological patter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at hypothesis. The observed pattern is a monotonic function decreasing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peech through the post speech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