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明代张自烈所著《正字通》,上承《字汇》下启《康熙字典》,在文字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对《正字通》的研究主要有版本的源流考述、作者考、内容研究、与其他大型字书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自烈系明末清初著名的江西籍文学家,学者,一生潜心学问,著述甚丰.其字书<正字通>在明梅膺祚<学汇>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并对<字汇>的阙误作了匡正和增补,为清<康熙字典>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字典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重刊详校篇海》收编在《续修四库全书》二百三十二册,署名作者李登,是《字汇》《正字通》未通行以前比较流行的一本字书,它对明末风行一时的《字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从《篇海》源流、作者考证、收字体例、研究价值四个方面对此字书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4.
《正字通》与《字汇》作为两部重要字书,二者相互参协,但《正字通》调整了《字汇》释义、安排书证的顺序,使之更加科学;收字"从古"、"遵时",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正字通》与《字汇》作为两部重要字书,二者相互参协,但《正字通》调整了《字汇》释义、安排书证的顺序,使之更加科学;收字“从古”、“遵时”,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正字通》的编纂体例和说解体例,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使用和更深入地研究《正字通》.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在引文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在引文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妄改原书术语、文字错误、节引不当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出土文献未经后人传抄,保留了原貌,具有很强的语言真实性,应该成为辞书编纂的重要文献材料并加以利用。《上博简》是出土的先秦古佚书,很多词语不见于传世文献,现有的辞书所涉及的文献材料基本上基于传世文献,对出土文献不够重视。用《上博简》中的词语,从“增补词条”“增补义项”“书证补缺”“书证提前”四个方面论证该批出土文献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价值。  相似文献   

9.
《辞源》(修订本,1988年第一版)中,“廛”共有三个义项,其第三个义项为:“束,通‘缠’。《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里“廛”有“束”这个含义,是因为“廛”通“缠”,而“缠”有“束”这一含义。再看,《辞源》中“缠”这个字的义项共有四个:绳索;盘绕;纠正;日月星等天体的运行;同“躔”。诸多义项中,唯独没有“束”这一义项。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缠”没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自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其中关于单音词编纂问题的讨论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从现代汉语单音词的特殊性、《现汉》单音词编纂过程中存在的少数释义与举例不够典型、字头漏收某些单音词义项、词性标注引发的单音词与语素混同以及完善释例方式、增加单音词义项、加强汉语本体研究这些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翕”字条存在着两方面不足:其一是引证与释文不合,其二是释义不确切。我们将以缩印本作为考察底本,对“翕”字条和其它字条类似的失误进行分析,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是一部是自约翰逊编撰《英语词典》以来,描述性原则贯彻得最为彻底的一部英语词典。它的客观性与描述性对六十年代以后英语词典的编撰产生不小的影响。主要从该词典的收词、注音、释义、例证、词源、修辞标志等方面来评述这部词典是如何体现其“描述主义”的原则,同时也指出它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于谦的悲剧性结局一直令人关注。这出悲剧有其形成的必然性。首先,于谦无意中被牵进明皇室内部太后、英宗、景帝之间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中难以自解。其次,于谦才华横溢、功高盖世且又品格高洁,难免遭人忌恨。此外,他本人性格中又确实存在一些重大的缺陷,如刚烈有余,婉转不足;恃才傲物、刚愎自用等,人为地将一些同僚推向对立面,使自己孤立起来,最终酿成了这出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14.
《倚声初集》是清代最早编撰的词选之一,它对清初的词风嬗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人们编撰词选有着一定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强烈的中兴意识和对艳词的改造与反思,前者集中体现了选者的词学思想.后者是选者思想在词中的具体实践。从这两点看,《倚声初集》已经走出了明代词选的窠臼,开启了清初词学复兴之端绪。  相似文献   

15.
在元明清通俗文学中大量出现将关羽称为"寿亭侯"的现象。本文在前贤时彦的基础上详辨其非;并分析了导致通俗文学中出现"寿亭侯"现象的三个原因:(1)历史上"寿亭侯印"的出土,(2)文献中对关羽被封为"寿亭侯"的记载,(3)"帝蜀论"思想的深刻影响。此外,还详细讨论了"帝蜀论"思想与"寿亭侯"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清代郝懿行的《证俗文》是明清俗语辞书中收录外来词较多的著作,其中卷十八以收录异族语言词语为主,卷十九以收佛教词语为主。《证俗文》参阅多种文献,汇集了历代典籍记载的外来词数百条,引文出处翔实可靠,释词有其特点,略具外来词词典性质,可供当代研究外来词或编纂外来词典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邹祗谟与王士禛共同编选的《侍声初集》是明清之际一部汇合众流、备陈诸体的重要词选,对词坛繁荣起了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作为一部选本性质的总集来看,其主要功绩在于搜罗保存一代文献,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首先,《倚声初集》的编选者将明清之际的词学发展视为一个整体,在明清之际词学的演进与发展中,探讨明代后期词的意义,并且认为清代的词学复起振衰,实始自明代的嘉靖年间。其次,由于编选者亲历易代之际,具有故国之思,故对那一段特定的历史具有了解之同情,对所录作品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命意。复次,《倚声初集》所选明末词作基本上是文坛风貌的真实记录,真切地再现了明清之际词学发展的历史。总之,清代词学是建构在对明代词学批判与继承基础之上的,《倚声初集》鉴于明代词学创作的一些弊端。于词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与建构,对清初词学发展与词风演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费振刚等辑校的<全汉赋>一书,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它首先阐释了什么是赋,其次严格区分了辞与赋的界限,其三是基本解决了汉赋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该书博采广收,校勘精审严谨,是汉赋研究的必备参考文献.然而尚有两方面问题值得商榷:一是汉赋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二是辑佚方面尚有遗漏.  相似文献   

19.
韩愈碑志文在碑志类文体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创新意义,它革新了刘勰以蔡邕碑志文为审美典范的风格范式。其创新表现在艺术形式上体制多变、刻画生动,情感表现上爱憎分明、自然坦率以及以文倡儒、攘斥佛老的新文道观。韩愈碑志文开创的新的审美范式对于后世欧阳修、苏轼、茅坤及桐城派文论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