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进步,STEM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关注的教育领域。本文结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最近六年2015年1月~2021年1月收录的以“学前STEM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5.7软件,采用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解我国学前STEM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学前STEM教育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国外学前STEM教育的学习与借鉴”、“我国学前STEM教育的价值”、“STEM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与实践”和“我国学前STEM教育的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发挥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增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机会;加强实证研究、混合研究方法的使用,实现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扩大学前STEM教育研究内容覆盖的范围,深化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日本政府秉持开放、共享、自由的本科STEM教育价值理念,以日本STEM教育本土化的开放性、协同性特点为依据,制定《日本本科STEM教育监测指标》,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该检测指标以日本教育政策理念、课堂教学改革、STEM教育内涵为指导,具体针对STEM教育理念、STEM学习方式和STEM教学效果等三个领域展开教学评估监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日本本科STEM教育质量监测指标的基本逻辑特征、框架和具体内容,建议我国高等教育和教育评价工作应以教育政策理念和教学改革为导向,注重STEM学习方式设计,保障我国本科STEM教育质量;倡导产学政一体化教学,形成协同效应;以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支持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不断改进我国本科STEM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STEM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师核心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如何设计系统化的培训项目以支持STEM教师的能力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MSUrbanSTEM项目重点关注STEM教师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跨学科交流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对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此,文章在介绍MSUrbanSTEM项目背景和理念的基础上,从设计逻辑和运行逻辑两个方面剖析了项目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特色,并提出我国的STEM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应树立能力本位的价值导向、融入行之有效的STEM教学方法、建立专业标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对中美STEM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了两国在该领域的高影响期刊、文献年度分布、前十位高产学者以及高产学术机构等结果.研究表明,美国STEM教育研究人员和机构数量庞大,而国内文献总量较少,增速缓慢,各学术机构间产量悬殊,高产学者和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美国STEM教育研究注重基础性和实证性,国内综述性研究居多,缺少支撑STEM教育实践的实证性研究;美国STEM教育研究涵盖所有学段,研究主题涉及众多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针对基础教育和创客教育,对高等教育等研究不足.未来我国STEM教育研究应在教师专业发展、STEM课程融合和学习科学等方面开展广泛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STEM教育相关的195篇CSSCI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可视化地呈现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包括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研究、融入STEM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STEM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美国STEM教育研究及本土化发展等四个方面。未来需要拓宽研究领域,关注STEM在高职和高等教育等的应用;立足实践积极探索STEM与创客教育的“融合创新”;转变研究范式,从“思辨范式”向“实证研究”转换;完善评价机制,提升STEM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工业4. 0时代对科技人才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分科课程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为了应对时代挑战,20世纪80年代STEM课程首先于美国勃兴,之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的STEM课程滥觞于对发达国家教育进展的追随与借鉴,但研究与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了2010-2018年间中国知网(CNKI)发表的111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我国STEM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原理层面,且以翻译成果居多,实证性、个案性的研究成果少;实践上存在难以融入传统的学科课程生态系统、一线教师参与度低、商业利益侵蚀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STEM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应在系统考量STEM课程与我国国情契合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协同性研究着力构建切合我国教育状况的STEM课程理论体系,推进STEM课程的本土化研究;同时努力构建U-G-S合作推进STEM课程的行动模式,组建课程开发共同体;还应该适时启动教师教育的试点改革,为STEM课程培养适用的师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新课改在不断地完善,在小学的教育中,STEM教育理念被不断地融入小学科学教育,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多思考空间。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创建STEM教育理念的实施环境;优化教学设计,促进STEM教育理念的实施;强化教学训练,提升STEM教育理念的实践效度;注重教学实践,实现STEM教育理念的学科融合,有效拓展教与学的宽度和长度,为学生的学科认知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STEM教育起步阶段,课程选择是教学实践的首要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家或地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提供的支持或指导型STEM课程、“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直接交付型STEM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发或与其它组织合作开发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构成了STEM课程可选择的三种类型。其中,兼具“学生发展立场-学校改革创新-教师专业实践”多重内涵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是办学主体实践智慧的凝结。国际上主要从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定位、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方法和策略等四个方面展开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和实践。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国际经验为我国STEM教育起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教学融入STEM教育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多思考空间。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创建STEM教育理念的实施环境;优化教学设计,促进STEM教育理念的实施;强化教学训练,提升STEM教育理念的实践效度;注重教学实践,实现STEM教育理念的学科融合,有效拓展教与学的宽度和长度,为学生的学科认知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以5种中学物理教育专业期刊为研究对象,对STEM教育融入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相关文献在数量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高被引学者、高被引文献、高水平期刊在此期间发挥着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基于STEM教育的物理教学设计和应用案例,在立意上缺乏“多点开花”之势,且跨学科主题研究不均衡的问题也有待破解,尤其是社会发展类课程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希冀为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跨学科实践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China’s recent remarkable performance in high-quality research, the number of students going abroad to pursue doctoral degrees in STEM fields has been rising rapidl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otivation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doctoral students (CIDS) in STEM fields for undertaking a PhD abroad, and the ex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major life decision.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35 CIDS from seven universities in four Australian stat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for the current generation, enriching life experiences and self-cultivation emerged as most prominent personal motivations. The choice to study abroad, though ultimately a personal decision, was influenced by a range of factors and particularly long-term cooperation between host and home institutions. Both academic and personal reputation of supervisor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election of host institutions. This study may be of value to supervisors and higher education policy-makers, at institutional and government levels in all countries, whether “home” or “host”, invested in sustainable international docto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较晚,大部分理念和技术都是从国外引入并逐步加以本土化的。国际交往对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作为我国首次全方位关注教育技术国际交往的研究,其意义就更为重要。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当前的主要途径有国内师生出访交流,国外学者来华作报告、进行合作交流,对国外学者进行专访对话,学者赴外参加国际会议或国内举办国际会议,以及翻译国外著作等。10年来,随着国际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其研究越来越广泛并走向深入,主要集中在学科发展、远程教育和学习模式等10个领域。这些国际交往使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研究领域得到拓展,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和规范。评估10年的国际交往,今后更应加强实质性合作研究,提高交流实效,重视国际项目合作,避免停留在表面或流于形式,要以一种平等合作、批判性、包容性的态度进行国际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ACCS项目2002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高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ACCS(Asian Campus Computing Survey)是一个国际性合作研究项目,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亚洲地区各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最新动态和信息,相互交流和借鉴各国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三国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信息化及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教育技术一直在引领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他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问题研究,关注教学与学习研究、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注重国际间合作研究。相比而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群体涉及从小学到高校的各个层次,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为核心,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缺乏国际合作的意识。因此,我国的教育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同时要立足本土文化,采用多元混合研究的方法,深入地开展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努力走出一条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往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加深,日语教育也得到了优化发展。如何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具有专业特长的日语类人才,成为了每一位日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学日语课程生态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日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国家、地区和机构医学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征。以近30年我国内地学者发表的国际医学教育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国际权威医学教育研究质量工具(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Study Quality Instrument, MERSQI)和定性研究报告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SRQR)从发文量、发文期刊、主要合作国家、研究主题、论文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国际影响力的全景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医学教育研究数量和成果影响力正不断增长。然而,也存在研究国际影响力不足、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国际合作水平较低的问题。研究建议,通过形成研究先导势能、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研究范式创新、大力开展成果推广等途径,全面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研究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STEM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成为关注的焦点,这种教育形态的兴起与发展与国家教育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梳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芬兰等国有关STEM教育国家政策文件、教育法规,形成了美国及其主要国家的STEM教育发展路径,并从社会组织方式、教育目标选择等方面,通过分析主要文件精神,对其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中国目前的STEM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STEM教育的顶层设计;构建优良的STEM学习生态系统;实施有效整合的项目化学习和建立实证数据库进行有效评价”的启示,为中国STEM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