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在专业、智力、区位和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条件,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绵阳师范学院服务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为例,针对性地提出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可以采取为农村输送各类优秀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建设农村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等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由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的。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利用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通过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研究推广新技术、引领新风尚等途径,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高等院校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强化社会服务职能以及传播先进文化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应在以上四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光荣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地域和教育资源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5.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需要,地方高校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高校占普通高校的一半左右,其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属于面向广大农村的高等教育范畴。区域性高校必须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适应本区域尤其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和科技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分析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与实践,提出了高校科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西部新农村的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自学考试是推进西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教育形式,它有助于为西部新农村培养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创新学习型人才。但同时也应该为农村村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以改善西部新农村的人口资源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和科技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分析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与实践,提出了高校科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与农村的高度相关性,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力军,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也对新农村建设和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地方高校当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借鉴"威斯康星思想"的某些经验,创新思路,推行新举措,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建立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条基本经验。廓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应然地位,梳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与实践途径,这本身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 "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公平、公民素质的提高等有着重要意义.山东省胶南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形成了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一体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成人教育一盘棋、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一起抓的新农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教育起着奠基作用。农村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整体素质偏低、信心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办学水平的提升。省级教育学院应该发挥传统优势,拓展新的办学功能,以满足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对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培养、培训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针对现阶段农村职教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我国农村职教应在体制、办学模式、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等方面深化改革。切实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谷峪  李琦 《教育科学》2007,23(6):56-60
东北师大皓月中等职业学校将办校视角落在党中央、国务院所重视的"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养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熟练工人,为吉林省的农村教育和吉林省的农、畜牧业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培养大量的初、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旨在推广学习型组织概念,改革农村办学和教学观念,利用“活知识信息中心”的培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素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的建设为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等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会,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在西北农村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而且还会对农村人口流动产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总体来讲积极影响为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推动农村人口的流动。  相似文献   

19.
环城游憩带是使人们回归自然、感受到自然的乐趣、体验乡村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它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旅游地的旅游产品,扩大了旅游容量,还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环城游憩带,充分发挥环城游憩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农村学校校本培训整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与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相整合,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新尝试.是地方高师为当地农村教育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当今地方高师教育改革的一条新路.本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高师院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分工协作的三级管理体制,统筹整合活动;建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与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外聘专家合二为一的专家队伍;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为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与农村学校校本培训提供信息支撑系统,从而促使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与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