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的目的是:对日本侵华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从事实到本质,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论证,并从教育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历史教训。研究的内容包括:日本侵华教育的方针政策;日本侵占区殖民教育的实施;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教育的斗争。以及中华民族教育的应对,主要采用史论并重,史论结合的方法。终端成果是学术专著《日本侵华教育史》。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张永红“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20~2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共交流了17篇论文和《东北沦陷时期教育研究》(齐红深编著)等三部专著,及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编辑的一批研究资料。一、关...  相似文献   

3.
由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课题组发起的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第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12月24~28日在大连市举行。50多位中国学者和29位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共提交论文64篇。研讨会由课题组组长齐红深研究员主持。他在开幕式上说:为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了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教育文化政策,为了促进中日教育友好交流,教育史学者应当怀着良知,以负责任的态度,将日本侵华教育的真实状况、原因、危害告诉人们,以史为鉴,开拓未来。与会的日本学者举…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实施侵略扩张政策,在亚洲一些地区建立日本的殖民地,并实施殖民教育,日本殖民教育史因此成为日本及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教育史学者们的一个研究课题。日本侵华期间沦陷区的教育史由于种种原因,也被裹挟进殖民教育史的研究范畴中。本文试就殖民教育和奴化教育的概念进行一些基础性探讨,并试图澄清中国教育史学者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作者认为,在1937~1945年间成为沦陷区的关内地方,没有形成日本的殖民地;这些地方存续的教育不属于殖民教育,而只能是奴化教育;这些地方的教育不应被中国教育史忽略而应成为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教育史学者应当加强对这一时间中这些地区的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殖民教育是伴随着军事侵略、政治统治而产生和进行的 ,是其整个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侵略与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相比 ,更狡猾、更毒辣、更隐蔽 ,后果也更严重。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在占领地所实行的教育 ,是日本侵略者强加于中国人民的 ,必然受到中国人民各种各样的抵制。这段教育既是近代教育史的一个重要专题 ,也是日本殖民教育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1874年日本对我国台湾的侵略是日本侵华的开端。日本侵略台湾的动因,除觊觎台湾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饶的物产外,通过对外侵略逐步摆脱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控制,同时转移内乱,也是日本政府侵略台湾的重要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支持和怂恿,对日本侵略台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日韩学者共同开展研究日本殖民教育侵略史已历 10余年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前代先贤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了日本殖民教育的性质 ,即文化教育的侵略性、奴化性 ,它完全是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而服务的手段和工具。这一结论是 10余年对日本殖民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在中国大陆 ,殖民教育侵略史已成为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填补了教育史学科发展的空白 ,是教育史研究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10余年来 ,对日本殖民教育的研究逐步系统、全面 ,逐步完善了研究内容体系 ,学术成果显著 ,为今后…  相似文献   

8.
1931年日本以武力强占我国东北,为了变东北为其永久的殖民地,日本把移民侵略作为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是日本移民侵略的重点地区,移民侵略使日本的殖民统治直接深入到广大农村,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徐兴虎 《新高考》2007,(2):30-33
【考点指津】 1.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原因 (1)内因:①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是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决定的,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这是日本侵华的内因;②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外因:①当时国民党正忙于“围剿”红军,也给日本以可乘之机。②日美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矛盾日益激化。  相似文献   

10.
甲午中日战争后,不少日本学者在中国史研究中表现出了露骨的侵华图谋,他们极力在中国史研究中寻找侵略中国的理论根据,将日本对华侵略合理化、合法化,为侵华献计献策。此类所谓的“东洋史”、“支那史”研究事实上已经堕落为侵华的史学。这些都在日本“支那史”、“东洋史”研究的主要人物,如内藤湖南、白鸟库吉、桑原骘藏、服部宇之吉、矢野仁一、有高岩、秋泽修二等人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其中内藤湖南的“内藤史学”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战争。奴化教育是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的殖民教育,是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殖民侵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统治、军事镇压和经济侵略而采取的侵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侵华期间对中国人民实施的奴化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侵华期间日本对中国文化教育进行摧残,造成大后方文化教育的畸形发展,其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在客观上也促成部分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忘记日伪实施奴化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中日两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近代史上,日本侵华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1874年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14.
《老年教育》2007,(3):16-17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随后全面展开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侵华航空队凭借先进的航空装备在中华大地上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他们自以为在中国上空不可能遇到敌手,日本国内也在大肆鼓吹日军空战无敌的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5,(2):113-115
鲁迅小说《理水》对于"禹是一条虫"论调的驳斥,并非出于意气之争,而是在日本侵华背景下的一种文化抵抗,是对日本东京学派汉学家借学术研究之名抹杀中国上古史,为日本侵华行为张本的文化侵略行径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幕末、明治时代,日本已经开始侵略中国,各种各样的侵华思想不断问世,成为其侵略行动的战略指导和精神支柱。这时的侵华思想以大陆政策为核心和主线,以“神国”理念和民族优越论为特征,是封建扩张主义、殖民主义和民族狂妄主义的混合物,对后来日本大规模的侵华思想理论的泛滥和行动的推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4 5年 8月 ,日本战败投降。从那时候起至今 ,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外学者对于日本侵华暴行曾进行过不少揭露 ,然而对日本官僚、政客、财阀、学阀们制造的侵华“理论”和“舆论”进行深入的揭批并不多。由于百年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带有全民参与性质 ,因此 ,若不将这些侵略“理论”、“舆论”加以揭批 ,日本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对过去的侵略罪行作深刻的反省和认识 ,甚至在新的形势下 ,还会演化为新的对外侵略战争。历史的进步永远离不开对以往历史活动的审视和检阅。在追求和平的今天 ,揭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侵略思想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时期教育史的几个问题颜震华,王庆玲教育的发展过程是有共性的,但由于时空的不同又有特殊性,研究教育史时则应把握这一规律。从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旅大和南满铁路,经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到194...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从那时候起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于日本侵华暴行曾进行过不少揭露,然而对日本官僚、政客、财阀、学阀们制造的侵华“理论”和“舆论”进行深入的揭批并不多。由于百年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带有全民参与性质,因此,若不将这些侵略“理论”、“舆论”加以揭批,日本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对过去的侵略罪行作深刻的反省和认识,甚至在新的形势下,还会演化为新的对外侵略战争。历史的进步永远离不开对以往历史活动的审视和检阅。  相似文献   

20.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野蛮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又具有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使近代中国的历史跌宕起伏。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