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发展迅速。从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介绍了传感针、DNA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几种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与特点,并阐述了生物传感器在空间生命科学、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电化学的DNA传感器的原理,对DNA传感器的制备、信号检测及应用进行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生物组分检测、临床疾病诊断、过程控制与检测、环境监控与保护等许多领域,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纳米材料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配位不足、活性位点多等特性为生物传感器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其迅猛发展对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纳米材料在构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作了介绍,对近期有关其应用的文献加以分类和评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荧光分析法在纳米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重点讨论了纳米荧光探针、纳米生物传感器等纳米生物分析材料器件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对发光量子点、复合型荧光纳米粒子和具有光学活性的金属纳米粒子作为生物分子的标记探针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光纤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胞内生物传感器和光纤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物传感器由信号转换器件、生物敏感元件和检测电路组成,是敏感电子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属国际前沿技术。自1967年S.J.Updike等研制出了第一个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以来,生物传感器技术一直在不断向前发展。如今,随着电子信息科技与生物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及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生物传感器向小型便携、实时快速、高灵敏、多参数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在临床卫生、食品安全、反恐侦查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DNA测定方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新型测定DNA的技术-电化学DNA传感器测定法。本文就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用效果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2023年高考广东卷生物第4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线粒体DNA”方面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学到线粒体中含有DNA,但对于线粒体DNA存在的具体位置、特征及遗传等问题并不明确,考试中容易失分.故文章解析了2023高考生物“线粒体DNA”题目,总结了十年间“线粒体DNA”在高考中的易考点并进行拓展,为生物学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化学反应能转换成电信号的分析测试装置,属于分子传感器家族。对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原理、分类及应用进行探讨,有利于生物传感器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如何增强课程讲授特色、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建立一个新成绩评价体系等教学方法。为了培植学生传感器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提出了增加生物传感器一章的重要性。在文中还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机理、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和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等,该技术对拓宽“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DNA计算引起了各个学科研究人员的广泛注意。本文主要讨论了DNA计算的原理,综述了DNA计算的特点、DNA计算模型,指出了DNA计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DNA计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盐浓度、酸碱度及DNA浓度对增色效应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NA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和不同氯化钠溶液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为设计DNA的增色效应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DNA的甲基化修饰在基因表达、植物细胞分化和植物的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DNA甲基化机理、调节机制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意义3个方面阐述了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玉米(zmays)鲜叶不经冻干处理直接用CTAB法提取DNA,其分子量和纯度均较高,可用于限制切、基因文库构建及基因组分析等.  相似文献   

15.
新型DNA聚合酶——Pfu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CR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DNA聚合酶对于PCR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比较了各种DNA聚合酶如Taq、Vent、Pwo和Pfu酶的性能,从而显示新型DNA聚合酶-Pfu酶的性能优势,并指出完善Pfu酶仍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DNA芯片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DNA分析技术,它采用高速打印或光刻合成技术可在硅片、玻璃或尼龙膜上制造DNA微阵列.样品DNA通过PCR扩增、体外转录等技术掺入荧光标记分子,与微阵列杂交后,通过荧光扫描仪扫描及计算机分析即可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序列及表达信息.该技术可应用于DNA序列测定、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基因及多态性检测、发现新基因等多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DN(A脱氧核糖酸)是所有生命的基本遗传物质,是决定生命的最重要的一种化学物质.对DNA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近20年,DNA的研究和技术成果日新月异,DNA重组技术已经迅速进入人类生活.尤其在医药中,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阐述一些引起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致癌物作用机理、进一步指导人工核酸的合成及DNA高级结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法(DPV)对不同浓度的DNA以不同的速度来扫描,同时把电极行修饰后进行上述扫描,讨论后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及DNA与土霉素的相互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初步探讨了用不同DNA提取方法,对盐土中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盐土中微生物数量较少,溶菌酶-SDS-冻融裂解法、溶菌酶-SDS-蛋白酶K-冻融裂解法均无法提取到盐土中微生物的总DNA;变性剂-SDS-高盐法和试剂盒提取法能获得DNA,但效果不佳;只有用变性剂-SDS-高盐修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盐土中微生物的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9.
DNA is the hereditary material in humans and almost all other organisms. It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accurate transmission of genetic information. In the life cycle, DNA replication, cell division, or genome damage, including that caused by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agents, may cause DNA aberrations. Of all forms of DNA damage, 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 are the most serious. If the repair function is defective, DNA damage may cause gene mutation, genome instability, and cell chromosome loss, which in turn can even lead to tumorigenesis. DNA damage can be repaired through multiple mechanism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 and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 are the two main repair mechanisms for DNA DSBs. Increasing amounts of evidence reveal that protein modification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DNA damage repair.Protein deubiquitination is a vital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which removes ubiquitin molecules or polyubiquitinated chains from substrates in order to reverse the ubiquitination reaction.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ole of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 in repairing DNA DSBs. Explor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UB regulation in DSB repair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to combat human diseases and develop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DNA的结构和复制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和自由规律以及系谱相关知识,对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中常见的计算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