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对互联网"人肉搜索"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引发"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当事人姜岩的"死亡博客"在网上激起了网友对其丈夫王菲的公愤,网友对王菲展开"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在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也侵害了王菲的隐私权和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如何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约束不当言论和行为,让"人肉搜索"能够通过互联网健康、规范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人肉搜索"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国内反"人肉搜索"第一案在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人肉搜索"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面对"网络暴力"的质疑,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以上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作者从保护个人隐私权、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人肉搜索"的伦理规范,以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充分发挥"人肉搜索"网络互助工具和社会监督公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及其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人肉搜索"的概念、类型、传播模式及传播特点,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在信息来源、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平等方面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由"人肉搜索"引发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因特网的一个新事物,"人肉搜索"可以调动网民积极参与搜索与共享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也有可能因为侵犯隐私权、造谣、诽谤等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干扰.从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的角度对网民使用"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指导与规范,是更好发挥其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词.眼下有关人肉搜索的新闻就不绝于耳:社会学家陶宏开,有"中国戒网瘾第一人"之称,因就"魔兽世界"游戏接受央视采访发表反对意见而遭到游戏玩家的人肉搜索,极受侵扰;以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在网上离奇蹿红而成为一大热门的"贾君鹏事件",日前被媒体证实以"贾君鹏"的车祸人亡而宣告终结,家人透露,贾君鹏之所以丧命是因为不堪网友的人肉搜索精神恍惚导致疲劳驾驶.  相似文献   

7.
公民表达与舆论监督的新阶段——试析"人肉搜索"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是相对于机器搜索而言的,与机器依赖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不同,"人肉搜索"主要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和纽带,由网民积聚力量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源,对一些问题或倡议进行解答及回应.  相似文献   

8.
网络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任何人的想象.同样.网络又带给了人们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口号终于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的每一步发展都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最近红得一塌糊涂的"人肉搜索"。说"人肉搜索"可爱,主要是因为这种互动型平台的出现把WEB2.0发挥到了一个极至。而"人肉搜索"的可怕之处,不完全在于它"搜查"的彻底.而在于它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以及被搜索人的"有口难辩"。客观地来讲."人肉搜索"本身谈不上是一件坏事.即使是本文提到的这种"可怕的‘人肉授索’".依然未必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最起码,他有效地把网络和现实世界结合了起来.让网络更加人性化.也让现实中发生的事件能够更快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传播出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肉搜索"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什么事情该被搜索.什么样的人该被搜索。这种搜索该怎么进行,又该怎么公布!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的受众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肉搜索"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是相对于依赖网络数据库的智能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而言,主要依靠人工提纯信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1]本文拟从受众心理层面对"人肉搜索"现象作--探析.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对于人肉搜索应该不断进行规范和引导,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加强网络立法,依法治网,提高网民媒介素养,从而使人肉搜索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与舆论监督、网络暴力之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锐 《新闻记者》2008,(9):87-89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发生的几起事件,如"辽宁女事件"、"重庆女生事件"和"范晓华事件"等,使"人肉搜索"再次处于风口浪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谴责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到底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引导"人肉搜索"的走向,规避"人肉搜索"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暂时还没有学者从学术的角度专门探讨过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因此,本文用较多的篇幅回顾其发展历程、梳理了一些经典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其定义.文章认为,随着中国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必将走上规范化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最近,由于"人肉搜索"引起一些"侵权"事件。因此,人们对"人肉搜索"就产生了种种疑虑。但是,我认为,对于"人肉搜索"这类网络新生事物,我们不妨眼光放远一些,心胸更开阔些。对于它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也不必过度紧张,更不能草木皆兵地盲目封杀,应该进行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项区别于传统机器搜索的新型搜索方式,"人肉搜索"本应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网民的不当使用使其陷入了畸形发展的误区.网络社区环境的特殊性、部分网民道德素质的缺失和现实社会环境中的诸多矛盾是导致"人肉搜索"畸形发展的主要原因.应通过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论坛管理,培养负责的"把关人"和理性的"舆论领袖",增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公众的自我伦理约束等措施来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是把双刃剑。"人肉搜索"涉及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建议除了确立网站法律责任,还应从推行"网络实名制"和网站招聘"人肉搜索"正规军两个方面对"人肉搜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中国大陆地区迅速蹿红的网络现象,随着其对相关新闻事件的不断介入,以及所形成的相应社会舆论影响,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8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相关报道即称"人肉搜索"对于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而言,就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①.  相似文献   

17.
杨树 《新闻知识》2012,(5):88-89,76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现象,在发挥弘扬社会道德、舆论监督、协助侦破案件等正面功能的同时,也时常伴随着侵犯公民个人权利、损害政府公信力等负面影响的出现。刑法诽谤罪可以有效地规范"人肉搜索"行为,防止"人肉搜索"为网络暴力所利用。文章由"人肉搜索"司法第一案引申思考,详细分析了诽谤罪的法律构成,并对"人肉搜索"中各主体的诽谤罪责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的互联网世界里,"人肉搜索"是一大热门话题。客观上,"人肉搜索"可以起到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监督震慑作用,但也可能带来"网络暴力"或涉嫌侵权。文章拟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审视,主要分析了"人肉搜索"的传播模式、传播流程、传播特点,并通过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9.
张威 《东南传播》2010,(11):19-22
本文通过对古代“侠客文化”与现代“人肉搜索”的比较研究,以“人肉搜索”的传播主体为视角,总结了人肉搜索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人肉搜索发展到现阶段的特征——影响政府形象、挑战官方话语。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肉搜索"的新的发展形式,"自我人肉"在当前成为很多人网络生活的新宠.它的出现和流行,固然受到人们金融风暴下的危机感以及好奇心理的驱使等因素的推动,但个人自我炒作的阴影也时隐时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自我人肉"固然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如果不加以科学引导,不仅会导致心理疾病,还会引起法律上的纠纷,给个人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很大影响.应通过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加强法律规范、设计更加人性化的搜索引擎等措施来净化网络环境,促使"自我人肉"更加合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