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同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思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同时,把它和西方的一些理论杂揉在一起.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大同思想,其中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大同思想最具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基主要社会政治思想──大同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全面阐述,它的基本精神是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它的基本原则有“天下为公”的公有原则、“人人平等”的人权原则、“去苦求乐”的人道原则,这三大原则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复杂的近代中国产生了复杂的大同思想。《大同书》描绘了美妙无比的理想蓝图,但只是个不能实现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思想资源。从古代到近代,大同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华民族长期追求的梦想目标。大同社会理想对毛泽东社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的社会理想主要受到康有为《大同书》的重大影响,在—些方面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表现出某种历史相似性,同时,这种影响在毛泽东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大同书》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套,把教育作为通向大同之世的重要手段。他本着教育平等的思想,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教育机构、教育环境、教育人员、教育内容、激励机制等,表现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这种鸟托邦式的设想,对今天仍然很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的《大同书》集中反映了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糅进了他的政治构想,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远景,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构想是资产阶段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段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同理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理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揉进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图画。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进行探讨:康有为大同理想的核心——“仁爱”;康有为大同理想的实质——“平等”以及康有为大同理想的终极——《大同书》及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的《大同书》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清末的学术背景以及康有为早年求学的经历,使佛学在其思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于世间"苦"的描写,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都体现出佛教在作者思想中的痕迹。深入把握佛学在康有为"大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潮的流变以及认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面对中国要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先进的中国人对中国发展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这期间,他们试图将社会化大生产与传统大同理想相结合,建设一个人间天堂。康有为和孙中山就是他们之中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他们大同思想的差异,以回顾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最初历程。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他在《大同书》中描绘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个社会既保留中国古代儒家学者所设想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又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样,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不再是对古代儒家大同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体现了近代中国时代特征的社会理想。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所创立和发展的三民主义学说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民生主义是其中最显示阶级特征、最体现时代特色的内容,也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1](第九卷,355页)“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1](第八卷,324页)他真诚地希望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人人自由幸福的乐园。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的大同思想既是他的终极社会理想,又...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大同思想有三个渊源:《春秋》的“三世说”、《礼记》以及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其大同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大同苦乐观、大同平等观、大同仁爱观。康有为具体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其大同思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批判了剥削制度,具有极大的民主主义启蒙意义,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思想条件。康有为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后 ,游历欧美的经历 ,使康有为思想发生了变化。《大同书》正是这一时期所撰的著作。康有为向往美国、瑞士式的联邦制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说明怎样才能走到“大同”世界。他的现实目标 ,还是小康即君主立宪制。革命形势不断发展 ,但康有为仍然坚持改良主义 ,甚至发表“公开信” ,称“只可立宪 ,不可革命”。因此 ,《大同书》的思想实质仍是立宪保皇 ,反对革命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建国以来国内外理论界有关康有为《大同书》的研究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综述。1.关于《大同书》成书年代问题的研究;2.关于《大同书》所描写的大同社会的社会性质的研究;3.关于《大同书》的基本思想及其社会作用的研究;4.关于康有为《大同书》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康有为,在其代表作《大同书》里描写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这个世界性的社会里,没有国家,没有种族,人人平等,天下为公,人类过着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生活。人人都受过高深的文化教育,男女婚姻自由,大家都穿同样的衣服,人人都剃光头,如欲进餐,可用电话传之公厨,就可自动运来饮食,人们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这样的社会就是康有为幻想着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在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糅进了康有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画面。它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级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增强和鼓舞了维新派为改革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同思想是“孔子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列子之瓶瓶山,达尔文之乌托邦”,是集各种乌托邦之大成。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现代化是通过民族文化资源向现代的转化实现的。传统大同、小康社会理想制约着中国人民对现实发展道路的选择。它反映着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具有超越性的价值。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它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共鸣,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创造了思想前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社会大同思想,带有极强极高的哲理化程度。但从根本上说,他的大同思想具有鲜明的乌托邦性质。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大同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唯心主义的“博爱”哲学、资产阶级的自然人性论和“公羊三世说”(庸俗进化论在康氏唯心史观中的表现形式)这三个理论支柱不牢固、不科学。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针对人口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引导,将大同社会的教育分为前后衔接的五阶段;他提倡五育并重,德育为先。康有为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现出人本主义和新伦理主义的色彩,具有深远的人口学和教育学意义,对于我们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仍具有可资借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大同社会理想,并阐述了其关于教育作用、男女教育平等、全面发展教育及五阶段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设想等教育主张。这些主张对今天教育仍然很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进代表洪秀全和康有为,立足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突出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大同思想。他们对大同社会设计的模式、实现途径和与实践结合程度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但从内容、实质上看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两种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长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妇女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系统阐述其对现实社会认识及对未来社会构想的一本政治理论专著。书中体现了康有为关于妇女伦理、妇女解放的思想主张,如禁止缠足、婚姻自主、男妇平等、出入自由等。这对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佛教大同理想作为佛教对理想社会生活的一种追求,与其个人观、家庭观、社会观、国家观、世界观等息息相关,并在深层理念上体现了佛教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近代以来,胡礼垣、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谭云山等人的大同思想中,均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佛教特色,佛教界高僧如宗仰、太虚等人提倡的“人间佛教”的革命中同样包含佛教有关大同社会的理想.佛教的缘起观、平等观、心性观蕴含的大量思想经过现代化的阐释之后,可以作为全球社会奉行的黄金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