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本文基于家庭的"共同共有"组织原理,提出了夫妻双方在不同职业压力与时间流动性条件下,在家务时间配置上的选择行为问题,并据此解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压力来源的组织行为学原因。指出由于夫妻双方处在具有不同约束刚性的工作组织中,工作压力与时间流动性差异引起家务时间资源配置的差异性。这种配置差异将导致当前的家庭组织效率最大,却可能对承担较多家务成员的未来职业安全与该成员所在组织的长期效率构成不利影响。基于这一理论假说,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家务时间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分析,本文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并揭示了高校改革存在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与高校教师有着不同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是高校教师中具有特殊身份的特殊群体,会产生来自社会、组织、职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高校组织应加大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协助辅导员提高自身压力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民办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职业压力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等方法处理数据,结果发现,民办高校教师普遍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压力源主要来自工作条件与要求、工作角色、组织气氛、职业发展与体制、工作一生活冲突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且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师资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高校教师压力现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高校教师压力调查问卷》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广东省12所高校60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东高校教师压力来源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分别为工作环境、重大家庭事件、人际关系、业务条件、收入、现职感觉、学历职称、日常家务、婚恋。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是教学运作和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实践专业人员,如何强化其职业发展和学术产出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与此同时,新管理主义和学术资本主义在高校组织管理体制中的渗透、社会环境与科学技术的急速变迁,高校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院校组织内部的一系列变化,导致高校教师处于高度压力之下。本研究利用2007北京市高校教师调查数据,尝试从组织环境与个体特质两个层面,揭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探讨过度压力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所形成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面临不同层次的教学、科研和经济压力。在教师职业生涯轨迹中,40岁以下为高压期,41~55岁为缓压期,56岁以后为低压期。(2)高校扩招、高校内部绩效评估机制的实施和教师的婚姻状态、薪酬水平、工作负荷、发展定位、职称等成为引发高校教师压力的重要因素。(3)压力的膨胀不仅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学术产出,相反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针对高校教师这一群体,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高校教师总体职业压力感及压力来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通过进一步分析,工作负荷重、自我发展的需要没有满足、经济收入低及学校不适当的人事制度改革成为高校教师重要的压力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大学等十所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职业压力的影响显著,且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主要受到职业压力中的教学工作直接压力、自我提升压力、职业环境负面评价的压力、信息快速更替的压力影响,而人际关系与机会竞争的压力以及管理机制的压力对职业倦怠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的调查,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发展状况和特点,为改善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状态提供客观依据。结果表明部分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水平处于中度程度,女性教师压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陕西8所高校591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职业压力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5.2%的教师面临着低度职业压力;52%的教师面临着中度职业压力;22.8%的教师面临着高度职业压力;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工作保障方面。女性较男性有更大的职业压力;导师组职业压力显著高于非导师组的压力;重点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高于一般高校教师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高校教师组织公正感及其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组织公正感水平偏低,且在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方面,男性教师的公正感低于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组织公正感各维度和总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称层次及不同教龄阶段的教师在组织公正感的总分及程序公正、领导公正和领导解释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组织公正感和工作压力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负相关.此外,领导公正和程序公正对工作压力具有预测作用,尤其是领导公正的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职称-职能配置定位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利用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之一。其难点在于高校教师需要承担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在职业生涯选择与时间资源配置中的矛盾。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对不同职能类型教师大多采用统合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该矛盾解决的困难,并引发高校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本研究试图探索高校教师“职称-职能配置定位”的分类管理模式,为尽可能实现不同类型教师的人尽其才,探索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杜君  吴琼  朱小茼 《文教资料》2010,(9):186-188
为了调查分析职业压力下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现状.文章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高校教师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参不同学历、不同工作类别、是否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F=4.918,P〈0.01;F=3.074.p〈0.05;t=2.508,p〈0.05);(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健康状况的高校教师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当前高校教师面临压力时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行政管理和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江苏省和安徽省为例,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小学教师在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因素等方面的压力得分较高。不同年龄、教龄及所教年级的小学教师在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家庭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任课数量的教师在职业压力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因素、组织因素、自我因素和学生因素等维度存在负相关。职业因素是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短板,不能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长期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基于产出可能性边界分析框架,阐述了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内涵,构建了衡量宏观配置效率的指标;并基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了未来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路径。研究发现,未来学前教育资源投入应与人口流动的方向保持一致。在城市、县镇和农村配置效率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指出未来学前教育资源投入的重点在县镇。研究还发现,东中西部地区提高配置效率的路径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教师调查问卷》对高校266名在职教师进行幸福感、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幸福感的现状高于全国常模;教师工作压力存在性别、文理科、职称及年龄差异,低学历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明显;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与职业倦怠、职业压力之间均呈负相关,而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社会期望过高、政策调整过快和个人感受过强等方面。过大的职业压力会引起教师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和问题行为等。研究者大都主张在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基础上,采取应对性策略来缓解。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倦怠与离职倾向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的职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了国外学者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及离职倾向等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我国高校教师管理与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我国高校教师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职业压力。其压力主要来源于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要求、教育改革带来的冲击、工资福利待遇偏低、不良的人际关系、教师自我发展要求和自我期望值过高等。因此,必须联系高等学校和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为调节“双一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使用微观调查数据,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构建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科研产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发现:“双一流”高校教师普遍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对其论文产出与其他科研产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和对工作外在条件的满意度在教师工作压力与其论文产出或其他科研产出的关系中均起中介作用,相比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工作外在条件的满意度所产生的中介效应更大;职称的内部流动性能够有效缓冲工作压力对教师工作外在满意度的负向影响,进而降低对其科研产出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论文产出数量与质量的消极影响。基于研究发现,对于提升“双一流”高校科研产出的数量与质量、促进高校教师科研创新提出三点对策建议:一是建立支持型的教学与科研环境,采取有效举措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二是满足教师对工作的内在与外在需求,提高教师对工作本身及其外在条件的满意度;三是提高高校教师职称的内部流动性,结合教师评价改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心是影响其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与教师个体特征、收入水平、工作压力等因素相关.组织忠诚则表明高校教师对所在高校的认同与归属,个体、组织与环境等因素对高校教师的组织忠诚度都有影响力.本研究在全国普通高校抽样调查的基础之上,试图探究高校教师职业信心和组织忠诚的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心度与组织忠诚度都较高,并呈正向关系.但收入水平、工作自主、个体发展和管理制度等仍亟待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