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豫剧是一个地方剧种,豫剧的唱词洋溢着浓郁的河南地域色彩,最明显的是唱词中的河南方言词汇,特别是其中的方言词、俗语和詈语等。本文以传统豫剧剧目的剧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豫剧语言的词汇特色。  相似文献   

2.
豫剧是一个地方剧种,豫剧的唱词洋溢着浓郁的河南地域色彩,最明显的是唱词中的河南方言词汇,特别是其中的方言词、俗语和詈语等。本文以传统豫剧剧目的剧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豫剧语言的词汇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对豫剧《朝阳沟》中的唱词进行语篇分析,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豫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弘扬豫剧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梅戏唱词不仅富含韵律美、诗歌美,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口语特色,这些特点很难在跨文化翻译中体现出来。为了既保留黄梅戏的韵味,又可用英语进行演唱,在翻译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英文单词的音节数与中文唱词的字数相符;贴近原文译出唱词基本的意境;用拼音翻译衬字、垫词;根据口语色彩和时代选择英语单词;同时运用词性转换及变换语序翻译、省略翻译、增译、意译、具体事物抽象化翻译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豫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唱词在方言语音的调配、押韵方式的选择以及拟声词的使用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戏曲特色。方言陈述,直白易懂;一韵到底,韵情相连;摹音贴切,旋律生动。这些丰富的语音表达手段是豫剧流传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艺术源泉。  相似文献   

6.
电影片名的美学特征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片名的美学特征.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应使译名具有音韵美、意境美、通俗美和新颖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戏曲翻译是当前翻译研究的冷门,地方戏翻译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豫剧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研究的数量、规模、质量尚有待提高。加强豫剧翻译研究,既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求,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现实需求。豫剧翻译应该以文化传播为出发点,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制定翻译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美学特征在翻译中越来越受到译者和读者的关注。本文结合英文电影片名和品牌广告语的翻译,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应考虑的美感因素。分别从意境美、音韵美、通俗美三个角度对电影片名和品牌广告语的翻译进行了美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诗歌翻译成就卓著。卞氏非常注重音韵与节奏的传达,其译诗基本保留了原诗的音韵结构,很好地表现了原诗的音韵美。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以顿代步"的翻译方法,为以音步建行的英诗找到了以顿建行的汉语对应表达方式,使得原诗的节奏美与音乐效果在译诗中得到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原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豫剧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其精品剧目多次走出国门。但由于目前豫剧剧名的翻译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直接影响了豫剧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效果。同时关于豫剧剧名翻译的研究也是一片空白。豫剧剧名可分为三大类,即人物名、事物和线索名、剧情名。对于以人物命名的豫剧剧名,其英译应以意译等归化策略为主;对于以事物、线索命名的豫剧剧名,其英译应以直译为主;对于以情节命名的豫剧剧名,其英译应以意译为主,“直译+释义”、直译为辅。  相似文献   

11.
郭天博  胥瑾 《文教资料》2010,(12):38-39
本文旨在从美学的视角探讨翻译问题,论述美学分析是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外翻译理论史的考察表明,美学与翻译的交汇早已存在。翻译美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证明了翻译中美学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豫剧走进音乐课堂出发,探讨分析豫剧走进音乐课堂的现状与对策。其内容包括豫剧与音乐课堂的相关理论内容;基于学校音乐课堂的实际情况;豫剧在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等。并且将结合对学生及家长的态度调查采访,对从豫剧走进音乐课堂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封琮  李娟  武广庆 《海外英语》2013,(5X):175-176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在翻译界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汽车品牌翻译作为广告翻译的一种,译名本身就体现了音韵美、形态美和意境美三个层面的美学特征。为此,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汽车品牌的翻译策略主要体现为顺应目的语消费者群体语言习惯,解读目的语消费群体文化认知心理,和关照目的语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从而最终实现汽车品牌翻译在接受美学层面地完美表达。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美的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美的形式所进行的一种创造。本文从真实美、句式结构美、形象色彩美及音韵美等方面,探讨了翻译美学的存在以及追求译文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界定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引用美学理论的相关论述,以张培基教授的译作《巷》为个案,从选词与美、音韵与美、意境与美以及补译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采用变通和补偿传达美学意境,达到文学翻译的真正对等,对于与美学有关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叠词能够通过韵律和音调的美感表达出语言所描绘的意境,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但叠词翻译是古诗英译一大难点,如何既传达诗意又保留音韵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为基础,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叠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唱豫剧     
豫剧是中原一大戏种。妈妈告诉我,豫剧在明清时期出现,盛行于民间。我第一次听豫剧,觉得学着唱唱可有意思了。为了学豫剧,妈妈给我看了光盘,一遍  相似文献   

19.
商洛花鼓戏唱词具备中国传统诗歌思想、韵律、形式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其翻译可遵循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在翻译商洛花鼓戏代表作《月亮光光》与《带灯》中的唱词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在选择词语、句式、语态与修辞格时,应尽量关照原唱词意蕴、韵律、形式层面的特征,力求译文尽可能地兼顾原唱词的"三美",使译文读者能够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河南濒灭剧种的唱词通俗美主要表现为鲜明的地方性、浓郁的生活性、率真的乡土性、唱词的即兴创作性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