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气候环境     
正气溶胶在大气边界层中的火炉、穹顶与阳伞效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辛金元研究员团队与哈佛大学ScotT.Martin教授团队合作,基于北京地区大气污染边界层物理与化学耦合观测,联合构建了气溶胶在大气边界层中的火炉、穹顶与阳伞效应模型。研究论文发表于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论文探究了区域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策略与气溶胶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揭示大气中存在一个转换高度h,在h之上吸收型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29日,本刊在淮安市清浦中学与淮安市清浦区教育局、淮安市清浦中学共同举办“大手拉小手·院士见面”活动。这次活动,本刊科普报告团特别邀请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4):296-298
李崇银 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 0年出生于四川达洲市。 196 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从事气象研究工作 ,在热带气象学、大气低频振荡动力学以及ENSO循环动力学等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大气季节内振荡动力学研究方面 ,最早提出对流加热反馈是激发产生热带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 ,并完善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CISK波理论 ;提出了大气环流的低频遥相关理论 ;指出了厄尔尼诺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相互作用关系。在ENSO循环动力学研究方面 ,揭示了东亚冬季风异常对ENSO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陈杰 《百科知识》2023,(15):38-39
<正>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是研究大气边界层内发生的物理现象、运动机理及与地表相互作用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通过气象站观测、大气卫星探测、飞机和地面观测等手段,对大气边界层的运动机理、流动结构、尺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数学模型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对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面加密区域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资料等,对一次青海湖锢囚锋的生成、发展及消亡过程进行中尺度加密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青海湖锢囚锋生成于20日22时至21日01时,初始为冷式锢囚锋,至21日14时为其发展期,该时期为冷式转中性锢囚锋,21日20时逐步减弱,并于22日02时消亡,消亡阶段为暖式锢囚锋,生消过程维持时间约24 h;②青海湖锢囚锋附近的降水首先出现于东西两路冷空气相遇之前的地形辐合区域,相遇锢囚之后,降水主要取决于被冷空气锢囚的暖空气抬升高度以及锢囚锋移动方向。对于冷式或暖式锢囚锋而言,降水出现在锢囚锋偏更冷冷锋一侧,而对于中性锢囚锋,降水则对称出现在地面锢囚锋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外的区域内,各类锢囚锋地面锋线位置附近降水均较小;③风廓线雷达对此次锢囚锋演变过程具有较好的反应,边界层风向的转换对于锢囚锋的位置移动有较好捕捉,且锢囚锋过境前后其上空冷暖平流的转换也符合锢囚锋的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过去十年我们在湍流实验研究中取得的某些进展。如边界层湍流中的高阶共振干涉,二维混合层中的转捩过程,拟序结构和近声场的相互作用,不稳定波辐射噪声,自由气流中的湍流对湍流分离的影响等。某些关于湍流模式理论以及粒子群和湍流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将在不久可得到某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牧1962年12月生,1991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2—1994年间在荷兰奈梅亨大学固体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起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结晶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晶体生长组织(IOCG)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凝聚态结构与动力学委员会(C5)委员等。  相似文献   

8.
江南岭北春季连阴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近年关于江南岭北春季连阴雨的湿度条件、等熵客观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华南双层锋区与高原东侧水平稳定层成因、南岭准静止锋附近加热场分布及其对锋面维持的影响、湿等熵位涡及其应用、孤立波理论在锋生及锋面维持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2006,(2):48-48
叶笃正,气象学家。1916年2月21日出生,安徽安庆人。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早期从事大气环流和长波动力学研究,继C.G.罗斯贝之后,提出了长波的能量频散理论,对动力气象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6,(11):70-71
专家档案邹捍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低层大气探测研究部主任,1959年12月12日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1993年获得挪威卑尔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0-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1995年回国工作。现在为美国地理学会、美国AAS学会、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会员。曾从事大气动力学、降水预报、大气水分平衡、山地气象学等研究。现从事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尺度地形对臭氧行为的影响。曾参加国家与国际南极、北极、珠峰等地区科学考察,在极地研究方面有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华北香河气候与环境综合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香河站”)已具备从边界层到中高层气候环境的综合探测能力,加入了多个国内外大气探测网,是国际上少有的大气综合野外科学试验站。21世纪以来,香河站开展多次国际大型综合观测试验,在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基础上,开展了中高层大气能量传播和物质交换、边界层大气物理化学和空气质量、太阳能监测预报等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有显示度的研究成果。继往开来,香河站将深耕先进探测仪器设备研制和更新改造,提升中高层大气热动力探测和边界层物理化学过程探测能力,建成集观测、试验和研究于一体的野外大气综合探测基地,提升对中层大气基本过程、上下大气层交换过程和机理、污染减排天气气候和环境效应等问题的科学认识,为我国在全球气候与环境议题上取得话语权和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邵明安,1956年11月出生于湖南常德,土壤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主要从事土壤水动力学和土壤水植被定量关系等研究。建立了土壤水运动的广义相似理论和溶质迁移的边界层理论,求解了土壤水分运动的Richards方程的解析解和溶质迁移方程的边界层解。提出了土壤水力参数积分法和相似法。完善了植物根系吸水机理模型,提出土壤水分有效性动力学模式,建立了小流域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模型,为农业节水和黄土高原植被建造提供了科学依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地上生物量与气候的相关性已经有很多研究,多数注意到草原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但尚未分析典型草原系统又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产力机制,而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本研究根据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羊草大针茅草原24年的定点监测数据,分析降水量变化引起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其波动幅度不如降水量波动幅度大,说明群落生物量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为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24年样方中出现77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有31种植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可能在这些种对之间存在着生物量的补偿性。通过分析这些种对间的补偿性,可以看出优势种与亚优势种、优势种与其他非优势种、非优势种之间均存在着补偿性;发生在多年生草与多年生草之间或多年生草与半灌木之间生物量互补较多,说明群落的稳定成分之间的补偿性较强;补偿性主要发生在典型草原群落中的旱生与中旱生植物之间,发生在中旱生与中旱生植物之间的生物量补偿性位于第二,而中生对于中旱生的补偿性位于第三位,这与草原植被组成、降水量变动均有关;种之间的补偿性发生在最多的是禾本科与其它科的种之间,其次是菊科与其它科种之间。总而言之,羊草大针茅草原的地上生物量随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强,而其又能维持相对稳定性,依赖于群落中的植物种类之间的补偿性。  相似文献   

14.
将GRAPES模式通过嵌套降尺度、垂直网格加密等精细化处理手段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优选,为华南沿海风电场提供精细风场预报。气象模式分别采用6km×6km和1km×1km水平分辨率,并配置不同分辨率的地形和下垫面资料。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分别采用GRAPES自带的MRF方案和MYJ方案针对不同天气类型进行预报。将预报结果与测风塔同期观测资料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模式分辨率的提高并结合较精细的地形和下垫面资料,能有效提高风速的预报精度;通过精细化处理,GRAPES模式对风力发电的各风速段预报效果都有明显改善;模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选取与地形、主导风向和大气稳定度的配置密切相关,通过对天气形势的预判断和集合预报结果的后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风速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5.
对杭州1997年7月持续性暴雨期的相关物理量作了计算和形势分析,研究了物理量对梅雨锋上暴雨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大气环流的调整,副高强度的明显变化,高低空急汉的耦合作用,低层耦合高空强辐散的配置以及切变线上不断有中小尺诬系统的生消东移,与暴雨的形成一持续-结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共振混合机在工作时出现噪音大、物料混合过程中有波动等问题,应用TRIZ理论中MPV分析、系统分析、因果分析、资源分析、物场分析与标准解、知识库、进化分析等理论进行创新研究,得到了21个方案和4个专利点。通过TRIZ理论开展的优化方案设计,在后续小型共振混合机研制中采用了驱动方式调整为电磁振动、振动系统优化为二自由度振动、增加隔音棉、加热系统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和增加自适应控制等5个方案,并开展了硅橡胶绝热层材料混合试验,实现了原材料混合均匀性好,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西部玛纳斯气象站近40年的资料(1961年~2001年)和玛纳斯拟建厂址短期地面的观测资料及低空资料,采用气候学、环境科学与边界层气象学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地确定了中国西部玛纳斯电厂污染气象参数,总结出大气边界层风的特征和大气边界层温度的特征,建立了拟建厂址短期观测站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的预测模式,并将有关污染参数转化为便于应用的图表,可以直接应用到该工程的前期科研中。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4):7-7
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共同承担的“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检测研究”课题,近期通过验收。该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南京大学地科系董平介绍说,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钻孔灌注桩因承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而在桥梁、高架桥、港口码头等大型工程中大量采用,成为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相似文献   

19.
刘海龄,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南海区域大地构造,油气地质,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海底淡水资源领域的研究。1984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1999年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博士学位;2003年4月至2003年7月到英国伦敦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20.
归一     
元极学理论体系的总钢是“无生生无无不生,有化化有有亦化”,无生是旭0的问题,有化是归一的问题。这是构成自然界向前运动的两大杠杆和动力。结合元极学与系统动力学理论,提出了“归一”之说,以此阐述“有化”在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中的种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