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宽甸基准站2003至2004年地面站自动数据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数据,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了数据差异分析,分析结果为:自动气象观测与人工观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同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包括观测方法和时间不一致以及仪器本身存在问题等;自动站的气温及相对湿度与历史资料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地面气象观测人工站与自动站记录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体制所获取的气象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仪器原理差异、观测时空的差异、采样方式的差异、人工观测人为误差造成的差异。自动观测的数据优于人工观测,更能反映大气中各要素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内蒙古兴安盟4个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观测资料具有同步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并对两者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动站取代人工站观测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这几年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进行统计对比,并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以便为更好地使用自动站资料提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小妹  杨少英  黄智 《科技风》2012,(21):47+49
正确测量判断能见度能给航空、航海、陆上交通提供重要安全信息。本文通过选取连山站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的08、14、20时正点前50分钟人工观测数据与安装在同一地点的能见度仪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两种方法测得能见度的趋势是相同的,有较好的相关性;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准确性受到观测员的视力差异性和对"能见"定义的理解有所不同的影响,还与能见度目标物的设置环境及分布是否合理有关,人为性较大;造成两者数据差异大与两种观测方法所取最大值不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郑州自动站和人工站2007年1—12月各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用对比的方法对各气象要素差值、自动站的感应器件与观测原理方面分析原因,找出其中的差异,以及为了保证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气象观测来说,也从人工观测向以自动观测系统为基础的自动观测方向上发展,地面自动气象站已经被大量的使用到每天的气象观察工作中去。随着气象观测自动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和相关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实践中去,自然而然对于自动站的设备维护就成为了气象观测部门新的重点工作。在日常的观测活动中要针对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进行日常的维护,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自动站结构、数据采集形式、安装位置和人工观测的人为因素、仪器结构和安装、观测时间等的综合分析,总结、分析定陶县站多年自动站与人工站对比观测数据的误差成因,从而为改进和提高自动观测的准确率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玉林市气象站,2008年1月1日起自动气象站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人工观测雨量和自动站雨量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发现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存在偏差。进过分析、探讨对于人工数据而言,观测方式不同、采集数据时间不同的CAWS600—B型传感器在测量降水量过程中,因未按照规范定期维护与自动站传感器自身特性是导致观测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清远新旧站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清远市新、旧站搬迁后1年的自动站观测的温度、湿度、降水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差值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观测环境变迁引起观测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站点搬迁造成观测环境变化大,常规观测要素气温、湿度、降水等差异明显,新站比旧站气温低、湿度低,降水多。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整气象观测业务,改造气象观测场布局、供电系统、气象观测数据传输方式等,实现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局站分离"的运行模式。从青海省地面气象观测站"局站分离"模式应用情况来看,"局站分离"模式运行状况良好,气象观测数据传输正常。"局站分离"模式的实现对加快气象观测自动化、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解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珍  索南  尼玛 《西藏科技》2009,(1):61-62
文章通过对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寻找其规律,并查找出观测中仪器、人为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为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做准备。研究结果认为,自动站代替人工站的观测提供准确数据、平均误差、预报规律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象观测自动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与相关技术被应用到实践中,自动站设备维护成为了气象技术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观测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开鲁气象站自动观测代替人工观测后气温要素进行了对比评估分析。分别对气温要素的观测值、日值、月值进行对比差值、差值平均值的对比分析。得出:开鲁气象站气温自动观测数据同人工卿.删精据-羁_有时问一贽性.可以同人工卿.测的信化历史数据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5.
徐春  王晓明 《青海科技》2007,14(4):20-22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已取代人工观测的器测项目,两种观测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相对湿度差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观测仪器和观测时间差异的影响,日平均气温自动站比人工站高0.2℃,日平均相对湿度低3%,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均呈正值,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在最小相对湿度≥12%时为负值,<12%时为正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地面气象观测中,一直未能实现冻土的自动观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微型雷达技术实现冻土自动化观测方法,在不改变气象部门沿用的业务规范和观测方法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测距原理的冻土自动观测仪,并进行了外场对比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冻土自动观测仪能精确测量冻土深度。各项指标符合中国气象局《冻土自动观测仪功能规格需求书》的要求,进而验证了基于微型雷达技术实现冻土自动化观测方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冻土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博克图国家基准气候站2005年~2010年相对湿度的仪器差异、数据处理、观测时空、数据对比、天气影响等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观测差异的原因,分析两种观测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自动站观测数据可以代替人工站观测数据,并且自动观测具有数据采集面广,利于分析整理数据,误差小等特点,并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能够更加迅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数据需要,更好地为气象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冬季,地面结冰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地面气象观测部门在对结冰现象进行观测时,通常使用的是人工观测方法,这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无法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结冰自动化观测技术的出现,有效改善了传统人工观测方法的不足,可以对结冰现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进行准确的判断。想要将其合理应用在结冰现象的检测中,就一定要了解相关要点。基于此,本文对地面气象观测中结冰自动化观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E601B型蒸发与小型蒸发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发量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要素,本文利用青海省30个气象台站E601B型与小型蒸发对比观测资料,分析了我省两种蒸发器观测资料的差异、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两种蒸发器观测值差异的原因。确定了由小型蒸发器换算到E601B型蒸发器蒸发量的折算系数。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的数据准确性和掌握自动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提供依据,对大通县2017年4月~9月期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进行差值对比和概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与自动站取得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数据在近地面层波动变化均相对较大;0~1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小,20~3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大;自动站监测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离散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规律;各深度土层自动站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均呈现正相关,在40~5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性最好;20~3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系性最差;由于工作原理、测量时间地点和人为操作及仪器安装等原因造成自动观测和人公测数据的差异,本文认为DZN3型自动站观测的资料基本能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