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途中跑趣味教学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照法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动作十分关键。因此,首先要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对照技术图片、挂图、录像,以及教师正确技术示范,体会途中跑正确的动作,启发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为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跑的专门练习,教师应逐一反复示范,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动作,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练。学生在途中跑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就某一动作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二、重复法发展跑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提高跑的能力,改进跑的技术,需要按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进行反复练习,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毅力…  相似文献   

2.
<正> 举例也称为打比方,即用某些类似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启发他人更好地理解该事物。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经常举各种各样的例子。一个好的例子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慎重选择例子,注意例子的典型性、准确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指出在田径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促进学生学到知识,加深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培养观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作为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现实、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其引入田径技术教学课堂,有利于构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其运用是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必将成为田径技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如何正确判断学生的技术动作 (一)教师必须对合理技术有一个正确的概念 例如,在短跑途中跑教学中,教师应了解途中跑时应有的躯干姿势、用力顺序、后蹬角度、摆腿结构、脚落地的方法、摆臂的方向和幅度等各项规格。当然,田径运动的项目较多,技术动作各不相同,尤其在田径运动飞跃发展、技术要求不断变化的今天,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积极钻研,努力掌握运动技术的规律,提高分辨学生动作正确与错误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对运动训练系田径专修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田径专修教学授课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又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作技术的兴趣。新的田径专修授课方式更加适合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激起学生学习动作技术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6.
运用辅助性模型与标志物体进行体育教学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所教授的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能够促使动作定型或防止错误动作产生的物体 ,使学生能够更快更牢地掌握技术动作 ,达到教学目标。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法和纠正错误法。在教学实践中 ,有些技术动作的教学 ,虽然合理地选择上述方法进行教学 ,但效果却不理想 ,这时教师若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动用辅助教具进行教学 ,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以来 ,田径普修课的教学时数相对减少 ,而要传授给学生的知…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想 本课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程"为教学情景,让初一学生初步了解"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过程和不同"角色扮演"的运用;让全体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学习途中跑技能,培养途中跑兴趣.在"运动员赛前训练"教学情景中,进行途中跑"步幅"教学和"呼吸"教学;在"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教学情景中,进行途中跑"步幅"和"呼吸"技能的提高和运用教学.  相似文献   

8.
<田径>教科书中短跑途中跑技术称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及田径技术的发展,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短跑技术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现用教科书中对于“短跑途中跑中一个单步的阶段划分”中使用的“前支撑”技术术语已经不符合新的短跑技术的实际技术动作,“前支撑段”已发展为“前滚动扒地用力段”。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课堂教学的段,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常规和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在田径技术实践教学中我尝试运用DV摄像辅助教学方法,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绘制跨栏跑关键技术动作过程图,强化对正确技术动作的认知和思维表象,探讨采用关键技术绘图对110米跨栏跑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采用关键技术绘图能显著促进学生掌握跨栏跑技术和提高110米跨栏跑的成绩,对跨栏跑理论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提高学校田径技术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快速跑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完整技术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终点冲刺和撞线)。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练习中易犯的错误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背景笔者根据水平四的教学目标将田径模块分为三个单元,本次课是七年级短跑单元计划中的第四次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复习摆臂动作和学习途中跑的技术动作。教学重点是摆动腿抬高、后蹬有力,教学难点是蹬摆配合协调。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对于田径短跑的学习都很好奇和感兴趣,特别是对于新动作的练习很喜欢,男女生均活泼好动,表现欲和模仿力都很强。但通过反复教学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坐着跑,大腿过于抬高;二是迈不开步,不停地向后翻小腿;三是  相似文献   

13.
角色转换是一种心理技术,它让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其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强对他人社会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在田径教学中,若能灵活运用,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在讲解中的运用 讲解是田径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日常教学中,教师虽不断地钻研,但学生实际听的效果与理解的程度,往往很难达到使双方满意的程度。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师生  相似文献   

14.
倪胜勇 《体育教学》2008,(11):35-36
障碍跑是田径类运动项目在不同水平学段中的学习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进行障碍跑内容的学习,是在小学阶段已有障碍跑学习经验基础上的学习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障碍跑的练习方法,通常是让学生超越固定的障碍,超越障碍的动作技能主要有跑、跳、跨、钻、爬、攀等方法。这一类障碍跑内容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障碍跑动作技能方法相对固定,缺乏变化与拓展;二是障碍跑的练习形式重复单一,缺乏灵活与运用。但是在本节课中,执教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练习手段的搭配,有效拓展了障碍跑的练习形式与动作方法,调动了学生对障碍跑内容的学习兴趣,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与学场面,使学生学得主动、有收获,真正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有效性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疑”,并引导学生“解疑”,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并且全面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通过“设疑”、“质疑”、“释疑”,使学生对所学的技术动作能正确理解。如:1)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提出问题:为什么预备后,后腿不能蹬直呢?2)弯道跑为什么身体向里倾斜?倾斜的角度多少为最佳?3)在教授“山羊分腿腾越”时,为了纠正部分学生向后“扒”的错误推手动作,提出向哪个方向用力推?为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  相似文献   

16.
田径教学必须密切结合田径技术特点,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技术要领,顺利地掌握基本技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抑制学生“多余动作”出现;从掌握技术动作的节奏入手;在教学的同时发展身体素质;激发学生上田径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以逻辑结构为切入点,对田径技术教学进行归类整合,将田径各项技术按其基本技术的特点划分为跑、跳、投三大类,并把其中每一类技术称为一个技术单元。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对每个技术单元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技术单元教学方法有利于节省教学时数,提高学生学习动作的兴趣,促进动作之间的迁移,加快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实施技术单元教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起跑是短距离跑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包括各就各位、预备、跑三个口令。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学,在教学中一提而过,没有认识到起跑教学的重要性,只注重了途中跑的技术教学,对整个成绩起了绝对性的影响。由于“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教师讲解得多,学生掌握起来却很费力。本人在实践教学中大胆使用“四个一脚半”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解起来很明确具体,让学生迅速、牢固地掌握了技术的具体做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具体的做法说明如下:一、“各有各位”动作要领即…  相似文献   

19.
唐军良 《体育师友》2010,33(5):22-23
一、对“终点跑”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基层学校运动会径赛项目比费和体育课短跑类项目测试中,学生跑过终点时经常会出现跳过、跨过、身体后仰或急刹车等现象,反思我们在短跑技术教学过程中,师生往往重视起跑技术和途中跑技术而忽视终点跑技术。然而终点跑技术是短跑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当运动员或学生接近终点旗鼓相当之时,合理有效地运用终点跑技术对判定名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俭 《中华武术》2006,(11):41-43
1.目的:体会前摆着地膝关节的放松和脚向下“扒地”动作。改进落地技术、提高途中跑大腿摆压转换速度和快速下压的技术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