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理论建构与自然实验的方法,对大专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学会学习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结果发现:学会学习策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体育专业能力,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结果表明:学会学习策略的效果是明显的,可能为目前大专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昕 《体育教学》2006,(1):40-41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日益深化,以及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也相继推陈出新,涌现出许多现代教学策略与现代学习策略,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选择。然而,新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在应用与推广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偏差,甚至一些讹误。这一方面是因不同的研究者在理解上的差异所致;另一方面,人们在提倡“现代”,反思“传统”的过程中,也常常为革除时弊,而不自觉地矫枉过正。因而,本栏目试图就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一些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如发现法学习、暗示教学、程序教学、掌握学习、非指导性教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以及与之相关的论题,如启发式教学、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等等,围绕着它们各自的缘起、实践中的优势与局限性、认识上的误区、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适用范围等方面,逐一进行阐述与评析。对我们编辑工作的缺点、问题及希望,欢迎广大读者能及时提出批评建议,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3.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S.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被称为“乐观的教学理论”它在不改变班级授课形式下就可应用,对改进体育教学比较有用。本文联系体育教学,从三个方面作了评介和探讨:①“教育目标分类”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分析,评介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②“形成性评价”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介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其运用;③“掌握学习”与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探讨了掌握学习的特点、策略及其实施,在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体育大学生学习障碍及学习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提高体育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模式,制定学生学习策略及评价方法,运用教育测量、教学实践和数理统计法对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体育教育系4个年级共25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体育大学生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抱负水平不高,责任感不强;各系、各年级男女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学习方法、师生关系、抱负水平、责任感等方面低年级与高年级有不同的表现,且高年级占一定的优势。建立的“定向课堂环境”学习策略,“6环节系统”学习策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经过6个月的教学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我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很低。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速度滑冰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度滑冰教学是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现阶段速滑课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对在速度滑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建议。旨在有效激发学生对速度滑冰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尽快地掌握速度滑冰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并为最终形成自身的运动技能学习策略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而学习是全新的教育观,掌握性学习策略的实施则是全新的教学活动。我国体育高校宜借鉴这种兴起于美国的新教学方法。本文设想了实施掌握性学习策略的教学管理对策,可作为这方面教学改革试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而学习策略又是衡量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指标。动作技能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快慢以及动作质量的好坏。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策略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有效实施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出现了只注重让学生活动,而忽视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如何处理好体育技术的传授与身体锻炼的关系,是当前中学体育课堂教育的重点。研究认为,“健康第一”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术技能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正确理解身体锻炼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关系,只有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健康第一”,也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二门体育技术,并能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0.
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形成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之中。“技”是体育教学的初始,“能”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运动技能需细化。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形式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符合学校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应用体育基本知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身心健康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体育的多功能效应正在被社会所接受,体育教学的整体化功能也引起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此,体育教学必须强调:强化“育人”意识,发挥德育功能;强化“基础”意识,掌握扎实本领;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实用能力;强化“情趣”意识,创造课堂气氛;强化“创造”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运动技术(简称基本技术),是体育“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教学任务的内容之一。可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基本技术”理解和掌握的尺度上,还有很多偏差。主要有两种表现:一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口诀”法进行击剑基本技术教学与训练,这是新的尝试。实践证明,加速了初学者掌握基本技术的进程。利用“口诀”法进行教学与训练的意义。“口诀”在体育教学中,能积极贯彻“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主要是学员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过程。教者多是通过讲解,结合示范传授体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高等教育总目标的一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体现,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也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提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应包括增强体质、掌握“三基”、发展能力、“终生体育”、发展个性以及思想品质教育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标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当代杰出教育学家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掌握学习策略和教学评价为指导,以观念更新为前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达标教学为核心,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多种教法、学法结合使用为桥梁,在具体的目标控制下进行教学活动,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教学是一种集运动、音乐于一体的体育教学活动。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学采用传统的“口传身授”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局限了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演示,而且导致学生对健美操技能的掌握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本文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健美操采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分析,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对健美操技术动作的掌握,改善教学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发挥双主体的作用,实现“双主”教学;有利于扩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我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既不是增强体质,也不是掌握“三基”,而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习惯,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第一,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目的和“增强体质”,掌握“三基”相抵触。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或掌握“三基”,其实这种看法与学生的主观意识是相矛盾的。沈阳工业大学的任恩忠、吕德忠两同志在《掌握学生体育心理倾向,促进体育教改》(1986年全国学校体育学术报告会入选论文)一文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从事各种技术动作的练习,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之目的。为此,体育教学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保障,因为只有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语言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中采用“语言法”进行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素质之一。教师运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正确地使用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20.
“掌握动作进入”体育教学法模式初探内蒙古大学李时均,李卫红,于志海“掌握动作进入”体育教学法新模式,是依据体育教学本质规律和掌握运动技术信息反馈快又直观的特点,根据学生掌握动作实际出发,经过计划目标考核,凡是已达到计划目标的学生,允许提前进入下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